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5-23 16:16阅读: 次
《涉足荒野》观后感
哲学家梁漱溟讲,越聪明的人,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
可现实社会里,许多聪明人老是沉浸在过去的阴影里,心搁不在当下,长期生活在痛苦中。
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谢丽尔•斯特雷德亲身经历的电影《涉足荒野》,讲述了谢丽尔走出母亲去世造成的阴影的故事。
谢丽尔的父亲酗酒,母亲长期遭受家暴,可仍竭尽全力爱两个孩子——哪怕是刚刚挨了打,她也会去做好饭,微笑面对孩子。
母亲是谢丽尔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渗透到每一个生活细节。
母亲曾反复鼓励谢利尔:“我希望我自己做好每一件事,也希望你能做到。”
母亲还告诉她:“你随时可以停下来……”
无论生活多糟糕,母亲总是穿着美丽的裙子,做饭的时候还会唱歌。
一次,谢丽尔问母亲:“你到底有什么开心?你的丈夫是个酒鬼,还虐待你。我们这么穷,不一定哪天房子都没了。”
母亲回答说:“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还是会选择嫁给他。因为他让我有了你和你弟弟。”
这位乐观的母亲,还特别上进。在养大两个孩子后,她悄悄考上一所大学,于无意之中,成为女儿谢丽尔的同届同学。
不幸的是,乐观、上进、热爱生活的妈妈,却在上大学后不久,就患上了癌症,于四十多岁时离世。
谢丽尔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在此后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她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她尝试吸毒、滥交,以逃避痛苦。
可痛苦依旧,她茫然无措,甚至连肚子里的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
跟她关系很好的丈夫,因无法接受她的放纵、堕落,跟她离了婚。
这种状态下,谢丽尔的感觉并不好。
后来,谢丽尔在徒步时曾描述过这种状态。当一位女“驴友”问她:“一个人这么久(指在徒步途中),你会不会觉得孤单?”
谢丽尔回答说:“其实我原本的生活更孤单一些。这种孤单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朋友。”
谢丽尔曾尝试过走出阴影,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可那个咨询师从一开始,就没能与她建立信任——
当她开口问咨询师,自己为什么不能坐在沙发时,咨询师回答说,那是付费“100美元/小时”的人所坐的地方,而她购买的是“10美元/小时”的服务,只能坐在椅子上。
谢丽尔再也无心与他沟通,于是继续沉沦。亲人、朋友一个个疏远了她。
幸运的是,她的生活被一件偶然的事打破了。
谢丽尔无意中读到一本介绍穿越太平洋屋脊步道的书。她决定开始一次长达1100英里的徒步。
从未有过徒步经验,也未经过充分准备,谢丽尔匆忙上路了。更大的可能,是她想匆忙逃离痛苦。
独自徒步是孤独的。可正因为孤独,谢丽尔才得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逐渐接近真实的自己。
独自徒步是艰难的。不熟悉设备,长时间吃不到热食,睡袋中有毛毛虫,步行100英里没水喝,寒冷的雪地冻得要命,路遇强她所难的采访者,脚趾甲磨掉了……
可正因为这些经历,她的身心开始发生变化。
独自徒步还是恐怖的。沙漠里的毒蛇、觊觎她的徒步男、胡子拉碴的大叔,都让她恐惧不已。
她不由自主地想,荒野中会不会冒出几个人,把她先奸杀、再分尸……
她从一开始就想放弃,但只要想到过去几年经历的痛苦,她就觉得,徒步的痛苦与恐惧简直不足一提。
于是,在一个徒步经验丰富的男子中途放弃后,她竟然坚持下来了。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她慢慢走出了母亲去世的阴影。
在一个徒步者休息的营地,一位老志愿者帮谢丽尔整理背包,清理掉了包内所有不必要的物品。
这象征着,她摆脱了母亲去世的阴影,开始轻装前行。
重新步入旅程后,谢利尔特意换上一件粉色的T恤,开心就哈哈大笑,遇挫就愤怒大叫。
影片最后,谢丽尔成功到达位于哥伦比亚河的众神之桥。在这座桥上,她有一段内心独白:
我原谅自己会怎样?
要是我很遗憾会怎样?
不过即使我回到过去,我还会做一样的事,
要是我确实想跟那些人上床呢?
要是海洛因教会了我一些事呢?
要是我所做的那些事让我来到了这里呢?……
在我因悲伤迷失在荒野中后,
我终于在森林中找回自我!
谢丽尔原谅了过去的自己,回到了当下,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她说:“问题不会永远都是问题的,总有一天它会变成别的东西。”
后来,谢丽尔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部畅销小说《涉足荒野》。她真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然而,从母亲去世起,她走出阴影整整用了4年7个月零3天。
这个时间太长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将走出阴影的时间缩短一些,甚至降为0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某人遇到一件不顺的事,心里不爽;接下来,他能不能迅速忘记前面的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呢?
是有可能的。
从理论上讲,万事万物都只存在于当下,存在于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学会忘记过去,活在当下。
事实上,禅宗的态度就是,过去不忆,未来不想,当下不执着。
梁漱溟也认为,最合理的人生态度,是“郑重”。
所谓“郑重”,就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
从实践上看,也有这样的先例。
我曾读过一位医生的一篇文章。他回忆说,那天上午,自己同时面临两件大事:
一是老父病重,要做一个大手术,他自己虽然会做,却不敢上台,只得请同事帮忙。他心里很清楚,手术风险极大,后果难料。
二是他自己也有一个病情危急的患者,必须马上进手术间,做一台高难度手术。手术风险也很大,他必须全神贯注,绝不能分心走神。
在同一时间,他既是承担巨大压力的病人家属,又是必须精细操作的主刀医生。
为了兼顾好这两件事,他需要在极短时间内,从签字的巨大压力中走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去。
这位医生做到了。他先作为病人家属,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然后摒弃一切杂念,很好地完成了手术;做完手术之后,他才来到父亲的手术室等待结果。
如果他能做到,我相信其他人也可以做到。
谢丽尔和这位医生的经历还表明,不管人们过去经历了多少挫败、痛苦,或是放纵、堕落,都可以走出来。
这个走出来的过程,越快越好。
何必沉浸于痛苦呢?毕竟,最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把心搁在当下,集中精力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834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