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9-22 08:36阅读: 次
《隐入尘烟》观后感
《隐入尘烟》的成功很让人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疫情时代,在电影业萧条且单调乏味的时代,一部反映西北黄土高原农村的文艺电影横空出世。
没有大腕导演,没有超级流量明星,专业演员也就海清一人。在业内显得十分土气,卑微到如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一经上映,在档口排的很差早早下架的情况下,却一路飙升票房过亿,并引发社会热议。
这不仅仅是今年电影届的爆炸性事件。如乱象中的一股清流唤醒人性对于爱情,婚姻、生存、道德、良知的重新思考。
影片用接近纪实手法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场面并不宏大,就连对话都很少。剧情也并不跌宕起伏。简单到就像我们用手机记录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生活场景。
卑微和苦难看似是影片的基调,没有背景音乐的渲染、极度精简的台词让影片充满压抑。
然而我看后却并没有感到悲伤,只是感觉被突然唤醒,时空突然间被拉近,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突然有了太多的思考和回味。
因为是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同类的故事在我身边曾经见过不少。回忆当年的情形,似乎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现实中的司空见惯在我儿时印象中的农村,这种事情就像麦子被雀儿啄,被镰割被磨碾一样普通。
人生人死,尘起尘落,都是默默无言的如黄土地般厚重的岁月代序。
《隐入烟尘》中描述的这些场景,应该比我们儿时记忆中的还要好一点。当然,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代应该是大西北十年前的事情。与遥远的70年代已经有了时代差。所以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看这部影片,应该与年轻人有着完全不同或者说更深刻的理解。
影片的目的并不是用贫穷来煽情或是悲悯,也并没有想要通过马有铁与曹桂花的悲惨处境来换取观众的眼泪。
整部电影并不是以贫穷为主线,影片里也没有任何不可调和的没矛盾,即便是老百姓的冷漠与自私,都是所有时代平常的呈现。所有人物也没有一个真正极恶的坏人,都是平凡到渺小,且因为过于渺小而不得不麻木的平凡人。
从表象看,这部电影虽然表现了生活与命运的残酷。但这并不是针对现实进行的批判。是表现西部农村的一种普遍性的面对残酷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态度。也正是生命不曾真正唤醒之前的麻木与忍耐。一种农村本能的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他的麻雀儿,麦子能说个啥”。“对磨,麦子他能说个啥”。“被当成种子,麦子能说个啥”。“我们村里有个老疯子爱说这个话”。这段对话也代表了大部分底层农民的生命哲学。这是宿命论的无奈与隐忍。更是如麦子般的温和与平常。
马有铁没有文化,身材矮小,性格木讷。但他有着朴素的人生智慧,有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生灵的悲悯,体现在不止是对贵英的照顾,还表现在可以与庄稼、驴、鸡和燕子共情。面对一贫如洗的生活、村里人的冷嘲热讽,被村民道德绑架去献血,他们没有消磨的意志,他们养鸡、盖房、收割粮食,眼看着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却还是敌不过命运的无情。贵英的死,短短几个镜头,几句老百姓的话就交代了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开。没有煽情,与贫穷与命运的不公似乎并无联系。我们见惯了太多意外。
贵英的离开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爱的消散。马有铁和贵英这两个生活在贫穷农村最底层的角色,在注定没有选择的相遇后,彼此感受到被唤醒的生命,他们在孤独的空间里一起创造了希望,虽然这样的唤醒,如同在暖箱里被孵化的小鸡一样羸弱,他们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满屋萤火般光澜四溢的温暖。
直到贵英意外的死去,马有铁的世界就此崩塌。世上最苦的不是农药,而是没有你的余生。对世界的依恋是曾经手背上按下的那朵麦印花。和手中紧握着的贵英送给他的草编驴。
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我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没有遇见爱情,原本我可以孤独一生。这应该是《隐入尘烟》这部影片的主题。
爱入骨髓的爱情,干净到无我的内心,朴质无华的善良,坦然消散在尘烟里的生命,看似卑微,却是高贵超然。
《隐入尘烟》没有煽情、虚假和媚俗,他向我们表达的是世间最底层人生活中的爱与浪漫。和在那个年代农村朴实的生命观。并没有对现实歇斯底里的谴责。让观众用平静的心情去感受最真切的苦难。从而与自身的生命观对接。感悟与品读更为广阔的生命意义。
马有铁夫妇在贫穷而孤寂的角落彼此唤醒,一次次用体温焐热的温暖,小心翼翼地呵护中孵化出满屋摇曳的灯火浪漫,用勤劳和善良孕育出爱意绵长的麦印花。
在隐入尘烟的那一刻,何尝又不是对我们的唤醒。苦难其实是人间常态,而贫穷也许并不是苦难的全部根源。我愿意接纳从苦难中走过来的爱的光芒。我愿意追寻从尘土中走过的真实脚印。
尘归于尘,土归于土,一切都将隐入尘烟。有谁不是?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457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