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12-19 09:20阅读: 次
马德里音乐会观后感
昨晚听完交响乐回来——马德里的一个交响乐团!当然啦,不是说“人刚下飞机”,而就在离家不远的保利大剧院!
音乐会感觉相当棒,值得一记!就想趁热打铁、一口气写完,结果写完了就凌晨1点了,困啊......
说实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现场的交响乐。买票之初,我还怀疑自己的欣赏水平:关于音乐,尤其高雅艺术,我真的是啥也不懂,会不会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毕竟,这不是看戏,没有故事情节,不就是一个个原地不动地拉琴吗?
不过,现场观看的感觉肯定不同于在家听演奏录音的感觉——我好歹要亲身验证一下这条真理。所以,我咬咬牙跺跺脚就买票了,更具说服力的动力是那千载难逢的优惠折扣价令人难以拒绝!
事实证明,我不但没有被催眠,而且反而深感眼睛看不过来:什么乐器发什么声音?什么声音是什么乐器有哪些乐器发出来?这种声音匹配游戏挺有趣的,比在家光听录音要更有画面感!
乐器演奏
每一种乐器,一旦演奏起来,就像被赋予了生命。各自有独特的音色,音调变换,相互搭配,错落有致。
其中,小提琴的戏份最多,小提琴手的人数也最多。即便小提琴,有时也分不同的声部,交相呼应。
相比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更多的则是作为背景烘托——典型的绿叶,往往用于衬托三角钢琴或小提琴这样的红花。低音跟高音相互配合,颇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长号、大号、圆号什么的也值得关注。虽然它们只是偶尔派上用场,但是它们音色别致,偶尔来那么一下,就有画龙点睛之感。
总体而言,交响乐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掺杂在一起,此起彼伏,却又和谐动听。这不仅考验个人的演奏技能,而且还考验乐团整体的协调合作,考验总指挥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那个指挥是一个瘦瘦的小老头,颇为活泼精明的样子,尤其在谢场时与观众的互动,动作颇有戏剧感——在文字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那就只能靠身体语言了。
指挥的角色,看似容易,却操心费脑,而且还是全身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这算体力活吧!
歌舞搭配
单就这么多的乐器和乐手,我就已经看不过来了。偏偏还有歌手和舞者搭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一位男高音,黑白相间的燕尾服;还有一位女高音,一袭白色长裙银光闪闪。他俩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时而对唱,都可以唱出很高的音。
至于唱的是啥,我可听不懂,歌词应该都是意大利语吧!无妨,即便听不懂,也不影响吃瓜群众欣赏。
两位歌手都身材健硕,而那位西班牙舞女则身材纤细。她进进出出几场,前后至少换了四身裙子,时而在耳畔沾一朵红花,时而戴着一顶圆礼帽,时而身穿鲜红的连衣裙,时而身着黑色蓬蓬裙,都是独舞。
时而弗拉门戈舞,时而芭蕾,时而耍扇子,时而捏着一个类似快板的东西打拍子,令人想起《卡门》或者《巴黎圣母院》里的吉普赛女郎。
她不管怎么变换风格,那小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脑袋总是高傲地扬着。就像雨果笔下的吉普赛女郎,即便是出身卑微,却也依然不失自尊与人格。
加演节目
整场演出标准是105分钟,本应该九点就结束,但是架不住观众的鼓掌喝彩,又多演了三个节目——可见,观众们卖力拍巴掌还是值得的!
加演的第一个节目是《茉莉花》——看来他们是有备而来的,顺便致敬一下中国民乐。这一曲的主角是三角钢琴,小提琴只是打配合的。当然,其他的乐器也没有闲着,各自都有用场。
我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结果观众们还是不依不饶,鼓掌鼓个不停,还有人大喊 Bravo(好极了)——看来,国内二线城市的观众也很专业呀!确实,观众中有国际高中的学生。
尚未听到有人叫 Encore(再来一个),但那指挥可能把 Bravo 听成了 Encore!于是,他又示意乐团各位成员坐下,又请来了男高音和女高音,再加上另一位女高音,加唱一曲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耳熟能详的名曲!
那第二位女高音在之前的正式演出中都没出场的,加演的节目就是一个锻炼新手的机会,难怪人家那么容易就加演第二个节目。
当然,也可能是候补队员吧,唱得也不赖!毕竟,万一哪位歌手感一个冒,嗓子就没法达到最佳状态。
至此,已经加演了两个节目了,本以为现在就要真正退场了。可是,观众们太热情了,还在那儿不停地喊 Bravo。
于是,那指挥居然再次示意乐团成员都坐下,又演奏了一首经典中国民乐(可惜我叫不上名,只会哼哼)。
等这一曲终了,又是掌声响个不停,还要加演?四不过三嘛,指挥一脸无奈,这回不再上当了,挽起首席小提琴手(女)的胳膊“强行”退场。恐怕他们也只准备了三个加演节目而已。
今晚的观众确实赚大了,多享受了10分钟的视听盛宴,心满意足。不过,乐队也不亏,至少挣足了面子。与其观众反响平平,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为热情观众们“再来一个”!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003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