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音乐会观后感:当莫扎特遇见肖邦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15 07:15阅读:
音乐会观后感:当莫扎特遇见肖邦


周四晚上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听了上交室内乐的第四场——当莫扎特遇见肖邦。



坦白讲不太喜欢莫扎特的这首《降E大调第六弦乐五重奏》,听的时候脑袋中总有一种蚊子在耳边飞舞的感觉,嗡嗡嗡的莫名挥之不去。继而仿佛置身于闷热的夏天。

到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时,曲风瞬间清澈很多。蚊子飞走了,闷热也驱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夜空,凉爽的晚风吹来,感觉好了很多。

演奏家中第一小提琴宋晓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演奏极富激情,活力四射,完全超然于其他几位演奏家。一种只能在小提琴独奏家身上才能体会到的非凡气质。



那晚的观众中新乐迷比例太高,每个乐章的间隙都被掌声充斥,演奏家的思绪全被打断,只得重新校音,整理心情。注意到宋晓晨脸上露出了无奈的微笑。

最尴尬的一次鼓掌来自下半场,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结尾的一个略长的停顿,当钢琴演奏家唐瑾将手重新放回琴键,即将开始第三乐章时,鼓掌很不合时宜地又来了。。。



下半场上演的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本场音乐会我最为期待的一首。现场的效果却让我狂吐不已,澄清一下,是吐槽的吐,不是呕吐的吐。

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原本就是一首不平衡的协奏曲,钢琴部分极为动听,绝对的突出,乐团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助演奏了。


主流版本是钢琴独奏加上标准的管弦乐团双管编制,也有室内乐团的编制,下图是我去年听的列夫席兹与琉森爱乐室内乐团的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弦乐组有17人参与演奏。这次的音乐会只有弦乐组5人参与演奏,属于“乞丐版”编制。



如果是管弦乐团双管编制足以和钢琴独奏抗衡,能把原本的劣势给平衡一下,音乐表现的层次也更为丰富。17人室内乐团编制只剩下弦乐组,音乐的层次锐减,场面上乐团会被钢琴的气势压得且战且退。而这次的5人室内乐团则完全是被吊打,毫无招架之力。钢琴完全吞没了乐团,好似坦克装甲车碾压了长矛步兵小队一般。能感觉到钢琴演奏家唐瑾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表现,不至于场面太过难堪。乐团演奏家的演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这个编制欠妥。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结束,唐瑾似乎觉得不够尽兴,还没火力全开呢。于是加演了两首,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和《A大调波兰舞曲》。没有了照顾乐团的包袱,这下可以尽情释放钢琴才华了。



不过,最后要吐槽一下唐瑾没有背谱,肖邦的这首钢琴协奏曲乃是经典,没有背谱有些说不过去,李斯特祖师爷的教诲不能忘啊。



音乐会曲目:



莫扎特:降E大调第六弦乐五重奏,K. 614




莫扎特:G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K. 80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1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096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