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范文 >

音乐会版轻歌剧《蝙蝠》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6-19 07:38阅读:
音乐会版轻歌剧《蝙蝠》观后感

-01-

今晚有幸在现场观看了由陶维龙老师导演指挥、我院声歌系学生们演唱的音乐会版轻歌剧《蝙蝠》,对于从未现场观看过轻歌剧的我来说,舞台上的一切都令我好奇。



《蝙蝠序曲》伴随着舞蹈系同学们的表演,展现了“蝙蝠医生”法尔克的醉酒佯狂,交代了这场荒诞闹剧的起因,也将我们带入了轻歌剧《蝙蝠》的世界。伴奏音乐不同于原先宏伟的交响乐队版本,而采用纯钢琴伴奏,配合着演员们娴熟的唱腔,别有一番精致的风味。舞台的布景虽不复杂,却简洁小巧。轻歌剧《蝙蝠》,从体裁与内容上来看都充满了滑稽与荒诞感,演员们生动出色的表演,瞬间将我带入了这个可爱的故事中。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幕中演员们歌词中的伤痛与他们欢乐表情的对比,充满了戏剧感。第二幕中无论是主演还是合唱演员,都全身心投入在这场音乐会中,也深深感染到我。从音乐到调度再到舞台动作,无不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排演一部完整的歌剧,是非常辛苦而困难的,整场歌剧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但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表演,陶老师与同学们付出了大半年努力。



在现场,我看到了他们在舞台上散发的光芒,更看到了他们对待音乐的真诚。许多微小的细节,细微的笑点,都能够被现场的观众捕捉到,也使观众们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跟着演员笑。我仿佛回到了约翰·施特劳斯所在的那个时代,回到了19世纪的维也纳歌剧院里,我与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样,狂热地喜爱上了这个属于他们的“流行音乐”!


导演:陶维龙教授



-02-

❍牛瑞洁



我连刷了两天《蝙蝠》,16日在音乐厅现场观看了演出,17日是在线上观看。两场演出阵容不同,却都让我感叹声歌系同学们的专业能力!无论是德语歌词发音、高难度的高音还是肢体表演都把握得游刃有余。



两场的角色由不同的同学扮演,表演诠释有着鲜明差别,也让我感受到在演出中演员即兴表演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比如在16日的演出中,情人阿尔弗雷德在穿睡袍时袖子卡住没穿进去,现场的观众都被逗笑了;17日演出中,酒杯掉到了地上,虽然是小失误,但是演员们都很好地化解了,在这场“闹剧”中也合情合理。



另外,在现场观看时舞台的两侧有字幕提示正在演唱的角色名和歌词,而线上观看没有字幕,对于了解歌剧内容有一定的障碍。总体而言,从这部《蝙蝠》中我看到了主创人员的良工苦心,给了这部经典之作一种青春洋溢而不失精彩的诠释。





-03-


❍树星潼



全剧三幕既有反转的情节还有风趣幽默的桥段,再加上两位主持人沉浸式地将剧情介绍贯穿幕与幕之间,张弛有度的节奏无时不在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剧中的音乐艺术是推动戏剧发展的关键。第二幕中,女仆阿黛勒用一曲咏叹调《笑之歌》挑战男主人,以诙谐的圆舞曲写作手法,将她聪明可爱的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这部分的花腔女高音也将舞会的气氛烘托至高潮。重唱贯穿全剧,把各人物间的情绪和矛盾都展现了出来,精炼歌剧内容,塑造人物性格,加强戏剧效果。是经典歌剧的现代诠释,在荒诞中折射出社会缩影。


-04-



❍倪可心



轻松愉悦的轻歌剧体裁老少皆宜,生动的表演排除了语言的障碍,一对对伴侣摇曳在华美的宫殿里,再现了“蝙蝠博士”的闹剧。恶作剧、骗局、误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笑声中烟消云散,大团圆式结局永远是更具普适性的审美情趣,无与伦比的精致风格和令人兴奋的华尔兹节奏吸引着观众。



浙音学子所演绎的《蝙蝠》,稚气却不缺活力,尤其是那宴会上众人充满喜剧性的表情以及傲娇的姿态拿捏得很是到位,这次的作品仍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维也纳风格,高潮迭起。演员们要理解歌词,要和乐队、合唱合作,要面对全场和线上观众,这是学生们课堂上无法掌握的宝贵经历,只有在舞台训练中他们才能学到职业演员应具备的全面素养。多么荒唐而美好的一场闹剧,在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将喜剧因素巧妙地镶嵌其中,搞笑而不落俗套。




-05-



❍陈媛



《蝙蝠》是拥有"圆舞曲之王"之称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传世名作,声歌系171班选择了这部轻歌剧为毕业大戏。这部歌剧拥有大量美妙的圆舞曲、波尔卡,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结局由尴尬反转为皆大欢喜,在快速波尔卡舞曲中,之前出现的多个主题此起彼伏,全曲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评家彼得·加蒙德曾说:"人人都在赞赏《蝙蝠》,原因十分简单而毋庸置疑;它是迄今为止所写出的最好的轻歌剧。在它材质洋溢的总谱中,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听完后确有此感,此外,现场的一个巧妙设计,就是主持人在幕间介绍时与演员来了个跨越时空的互动,也为此版本增色不少。



-06-



❍王靖乔


轻歌剧《蝙蝠》以一段快速的热情活泼的曲调拉开了序幕,上来就是此版演出的点睛之笔,因为它创造性地加入了现代舞的舞台表演。开场在一阵热情似火的音乐后,抒情的忧郁性旋律从演奏者的指缝中缓缓流出,这时一名白衣男子与一名拿着酒瓶的黑衣男子从舞台灰暗的一角踉踉跄跄地映入观众的眼帘,不禁使人想到:那个黑衣人喝醉了!随即,音乐又变得欢快起来,舞者在台上作出旋转、倒立等舞姿,在钢琴此起彼伏的伴奏声中,将酒醉之人的神态展现的入木三分。突然,音乐停顿了一秒,黑衣舞者醉倒在地,愉悦的音调再次响起,一群以女性为主的舞者迈着轻快的步伐上场。她们对着黑衣舞者发出讥笑一声,伴随着钢琴的重音与黑衣舞者推搡起来。在一场齐舞后,音乐的情绪表达愈演愈烈,舞者纷纷将黑衣舞者托起,音乐声戛然而止,夜幕笼罩,不仅预示着序曲的结束,也为后续歌剧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07-


❍王一诺

又是一年毕业季,欢歌喜语夜相逢。6月16日晚7:30,浙江音乐学院携手舞蹈学院,在音乐厅上演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或许是由于现场直播,为了照顾不懂德语的观众们,主持人会在每一幕前为大家介绍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华丽优雅的装潢和背景,繁复浓艳的着装和扮相,装点着即将离开校园、褪去最后一层青涩的毕业生面孔。《蝙蝠》的角色分主次,而舞台上的大家不分主次。今夜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的再度创现,不仅是临近毕业的年轻学生们献给观众们的完整演绎,更是展现自我、承前启后的向新征程的迈进。在演出结束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这场由青年学生们所呈现的《蝙蝠》,已经收获了五十多万的驻足与聆赏。也许在演出的此时此刻,筹措与激情属于舞台,期待的目光属于我;而在闭幕的彼时彼刻,欢乐与热烈属于舞台,沉思的静谧属于我。


-08-



❍曾雯丽



整场表演精彩绝伦。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第二幕的舞会场景,导演对演员的群像构建很精彩,演员穿着华丽,仿佛真的将观众带入那个宴会现场,大家喝酒、交谈、跳舞。整场轻歌剧的剧情引人入胜,舞台布置富丽堂皇,演员们采用各种演唱技巧,表现出幽默诙谐的情绪,整首乐曲的旋律脍炙人口。另外,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的配合令人赞叹!



-09-



❍曹千禾



开场,由钢琴演奏《蝙蝠序曲》,在转入圆舞曲主题时引入了一段舞蹈表演,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介绍了故事的前因——酩酊大醉的法尔克医生被好友艾森斯坦扔在街上,出尽了洋相。随后,有两位主持人登场,在幕与幕之间向观众简要介绍接下来的剧情,同时,剧中的对白部分大量删减。这是似乎以往歌剧表演中不曾出现过的形式,但这种尝试并不突兀,二位主持还与在台上的演员进行了互动,调动了台下的氛围和观众的情绪,更加烘托出全剧“诙谐”的主题,也让整场表演在有限的时间内相对集中于咏叹调上。演员同学们抓住了“诙谐”的核心,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设计来阐释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


-10-



❍徐佳怡

伴随钢琴声响起,一段开场舞便把观众的视线吸引住了。随之而来的是,各位演员用夸张诙谐的表情、充满喜剧性的表演以及扎实且丰富的演唱技巧塑造了鲜明的角色形象,角色之间的交流通过咏叹调完成,基本没有使用对白。这部轻歌剧的戏剧场景也十分的富丽堂皇,配合着演员们华丽的戏剧服装,使整个音乐厅的氛围与轻歌剧表演内容相融合,管弦乐队置于舞台之下,很好的调整了戏剧发展节奏,充分地向观众们展示了轻歌剧的魅力。



-11-


❍金蕾



如果只用四个词语形容今晚轻歌剧《蝙蝠》的演绎,“小巧、精炼、轻盈、愉悦”将会是我的首选。整场演出诚意满满,无论是第一幕法尔克与艾森斯坦的二重唱“跟我一起共赴晚宴”(Komm mit mir zum Souper),还是舞会上女仆阿黛莱的“侯爵请听”(Mein Herr Marquis),在不影响整体剧情的前提下,今晚的演出删减了部分对白,成功在有限时间内将三幕剧中最具特色的唱段呈现于舞台,众演员们的朝气与活力让整部作品多了几分俏皮之感。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演出利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努力消除听众对歌词的困惑,最大程度照顾了集体的观感,这一点在开场就有明显的感觉。此外,主持人担任旁白角色,不仅清晰地为观众讲解剧情,弥补没有歌词字幕的遗憾,还间接参与到舞会之中,与谋划者法尔克互开玩笑,大大渲染了喜歌剧特有的活跃氛围。



-12-



❍杨旖旎


《蝙蝠》是一部轻歌剧,艺术形式上的轻盈并不代表作品的难度指数低。相反,与很多正歌剧相比,《蝙蝠》对于演员的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长期扎实的训练,没有对作品深入的理解和领会,想要很好地完成一部歌剧的表演可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当晚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出人意料地好,在导演兼指挥陶维龙的执棒下,将歌剧音乐的节奏力度、轻重缓急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主演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均非常投入,可圈可点。其实完成一个角色的难度并不低,不仅要演唱水平好,有时还要边唱边跳。主演们不仅完成了所有舞段,而且像模像样,非常难得。除了主演,每个参与演出的群演都融入在戏中,观众能够从群演的一举一动或一颦一笑中看出他们所表达的情绪。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体,不只是把咏叹调唱好即可,语言、音乐背景、舞台表演、道具、作品风格也颇为重要,而今晚浙音版本的《蝙蝠》则让我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了惊喜,是一个很用心的版本。



-13-



❍符广湘



《蝙蝠序曲》以钢琴引入,为全曲奠定了活泼灵动的基调,但钢琴相较原版管弦乐队还是略显单薄了。我个人觉得演员在服装方面与舞台布景以及故事所处时代背景不够贴切,容易让人跳戏。除此之外,不得不赞叹一下浙音声歌系的学生们专业技能非常突出,演技与演唱都非常引人入胜,尽管听不懂语言,但也能体会到轻歌剧《蝙蝠》所应有的轻松愉快。另外,这场演出不管是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的服装道具都看得出是精心准备的。除此之外,我觉得非常可惜的是直播的音响效果太差了,并不能很好地欣赏每个唱段,甚至因为语言的问题,以及节目单的模糊,我并不能完全明白《蝙蝠》所要讲的故事内容,并不能完全了解剧情的走向,这可能是最为可惜的地方。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每一幕的节选都很准确,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期待下一次的现场舞台。


-14-



❍王艺璇



开场用钢琴和舞蹈演出引入剧情颇具新意,虽删减了部分对白,但在幕与幕之间通过主持人的介绍,也能够用另一种方式使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欣赏音乐,也让观众能够产生浓郁的兴趣去感受《蝙蝠》独特的喜剧内涵和戏剧魅力。全学生的阵容虽稚嫩,却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年轻的朝气与活力,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十分投入,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将角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15-



❍卓晓琳



此版本一小时四十分钟,相比原作缩短了近一半时长,几乎没有宣叙调部分。首先,该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原剧的管弦乐伴奏全部改为钢琴伴奏,在我看来此举虽然减轻了演员的排练压力,但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轻歌剧的表现力。其次,该剧在正式进入故事情节前,增加了一段四分钟的现代舞,该片段预告了《蝙蝠》的前情,具有巧妙的导入作用,但是演员们现代化的服饰装扮与之后的剧情(发生在19世纪)略显跳脱。另外,避免了如去年上演的歌剧《魔笛》用中文念白及现代流行语造成的违和感,从另一方面而言,减少了演员们临场发挥的压力,而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歌唱部分,也更符合歌剧原本的味道。总体而言,浙音学子的演绎还是较为精彩,不论是在演唱还是表演上,都展现出演员们专业的艺术水准,同时舞美设计及演员的服装造型也令人印象深刻,整体上看是一次较为成功且精彩的演出!


-16-



❍岳佳颐


《蝙蝠》是三幕轻歌剧,由小约翰·施特劳斯作曲,剧本根据德国作家贝涅狄克的喜剧《监狱》改编而成。《蝙蝠》序曲已是家喻户晓,大幕拉开就使观众沉醉其中。整场演员大多采用咏叹调演唱,对白较少,这是演出的一大特点。演员们功底深厚,几位主演很好的抓住了角色特点,整场演出极具诙谐感。现场为观众贴心的准备了字幕,幕与幕之间有主持人为观众进行剧情讲解,使观众紧跟剧情发展。舞台布景华丽,演员服装贴合剧本,剧情引人入胜,场景富丽堂皇,表演幽默诙谐,可以感受到主创团队的精心设计。



-17-


❍刘淑贤



此版《蝙蝠》采用钢琴伴奏,由项静洁、朱雨龙、张帆、占悦、付汝慧五位师生担任艺术指导,虽没有原版管弦乐队的华丽诙谐,但也很好地衬托出演员们不俗的唱功。



在序曲中,此版《蝙蝠》还加入了舞蹈的肢体表达,将主人公子爵埃森斯坦的朋友法尔克医生被称作“蝙蝠医生”的前情呈现出来,在叙事上更加完整。在表演上,声歌学子们用可爱的诙谐肢体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将一个个人物鲜活得呈现在观众面前,华美的咏叹调与合唱的完美配合将舞会的氛围感拉满。



从2021年的歌剧《魔笛》到2022年的轻歌剧《蝙蝠》,都带给观众们一次次视听盛宴,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18-



❍辛悦


作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具代表性的轻歌剧之一,《蝙蝠》的上演率极高。在进入主题前,一对舞者伴着欢腾热闹的序曲身着现代服装摇曳在华丽的宫殿中,与蝙蝠相像的服饰似乎暗示了蝙蝠闹剧。此版本虽然有所删减,选择了一些精选选段,但其中声乐表演着实惊艳到我。轻歌剧就是那么诙谐幽默,由一场闹剧导向happy ending,在场的所有人也在这圆满欢乐的气氛中迎来美好的双休日。



-19-


❍飞云



在进入昏暗的音乐厅并找寻落座之处的间隙里,我用目光快速扫视了几遍等待开场的舞台。实话实说,与声势浩大的前期宣传以及设计精美的宣传画册相比,现场舞台布置的“简陋”与“仓促”的确给我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不过,在第一幕埃森斯坦轰走律师、瘫倒在沙发上的一段极为自然的表演过后,先前的焦虑与失落便瞬间消散于脑后。仔细想来,这些道具也确实不多不少地发挥着作用,与那些动辄百万、世界闻名的大成本歌剧来说,如此规模、题材的轻歌剧更适合学院的生态环境。



或许这样一个发生在两百多年前奥地利的风流轶事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整场歌剧每一幕的热烈掌声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不管故事距今多么久远,也不管是否处于同一片天空之下,人们对八卦的热衷从未改变。



-20-



❍尹子莹



无论是剧中语言的精巧设计,抑或是内容的细心编排,都显现出这版歌剧并非刻意地模仿,而是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超越。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引入注目。众所周知,施特劳斯对于圆舞曲的节奏律动满怀热忱,因此他的这部剧中涉及大量舞蹈动作,要求演员们在演唱中翩翩起舞,这对演员们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今晚的演出让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参演人员的精彩演绎,饱含着对这部经典剧目的敬意;舞美造型的精巧设计,让我感受到演出团队的态度,哪怕是吊灯,也尽可能配合音乐形象所处的生活环境——一个富翁的家和华丽的舞池。



走出剧院,我意犹未尽:一场闹剧究竟是谁犯了罪?第三幕尾部,罗萨琳德的一句话将全场的气氛燃爆——“这一切都是香槟酒的罪过”,团团谜雾仿佛已然散开,却又好像有人落入了别人新的圈套之中……



-21-



❍蔡智敏





观看陶维龙教授导演的轻歌剧《蝙蝠》,几乎每一幕我都直呼“bravo”!!!



全剧用美声唱德语,虽然完全不懂德语,我还是沉浸在了剧中。演员们的动作、神情和语气,将角色的幽默气质体现地淋漓尽致,引起观众们的阵阵笑声。歌剧大量利用重唱、合唱来加强作品的戏剧性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



今晚的《蝙蝠》是我近年来体验过的最棒的演出!!!~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388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