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12-19 09:12阅读: 次
河南省话《焦裕禄》观后感及研讨会上的发言
昨晚(2019年2月20日)元宵佳节,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了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再度晋京演出的大型话剧《焦裕禄》。带着对演出的回味与思考,走到剧场外,才发现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加上人大会堂和大剧院的灯光,不忍驻足拍照留念……
我们一代人心目中的榜样,我党的优秀儿女,共和国的建设者,焦裕禄是深刻在我们头脑之中的好干部,为兰考人民贡献自己一生的好书记!如今更是需要这样的党员和干部,追随焦裕禄的步履,为祖国为人民,全身心地奉献呀!
众人熟知的英雄和他的事迹,众多艺术表现过的题材,就话剧和戏曲形式而言,全国演出过的剧目就多不胜举。
1964年,我们中戏举办的戏曲导演进修班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京剧《焦裕禄》,在吉祥剧场进行了公演。为此剧创作,学校还派我专门到兰考考察和收集素材.....
摆在河南省话的编、导、演和创作人员面前的难题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经过三年的创作,多次深入生活,终于从新的角度和新的演出样式中,寻找到了此剧非同传统话剧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的话剧演出样式:首先是编剧的选择角度,没有选择焦一生的战天斗地,带领兰考人民如何奋战的场面,而是用写意的,含有史诗风格的诗剧形式、从他生前一年多病体缠身,通过他的心情和心态,在战友情,家人情,情字当头的几个生活片断里去展现焦裕禄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和情怀......
李利宏和李亨达父子兵,量体裁衣,为演出寻找到简洁震撼、剧诗史诗、激情宏大、歌队烘托的演出风格和样式,让观众看到一出不同以往的话剧演出,深深被打动并引起思考,显现了戏剧的“卡塔西斯”(渲泄情感、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之意)功能和作用……
利宏现在已是中国戏剧导演中的佼佼者之一,对河南省的戏剧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他导演的《香魂女》《红旗渠》等众多剧目受到称赞,载入史册。利宏1984年曾在中戏导演进修班学习,并扮演过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角,赴希腊,在雅典希洛德古剧场演出。他还喜欢写诗,善于思考,在进修班时就显示了他的才华。如今亨达子承父业,去年在河南讲学看过他导演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才能.....
吴广林扮演的焦裕禄、张鹏扮演的赵革命、王亚飞扮演的张贵安、王文全扮演的李书记、以及扮演焦妻、焦母和焦女的几位表演可圈可点,充满激情、突出个性,难能可贵。特别要表扬扮演歌队的25位演员,他们利用形体造型、形体动作的统一,为剧情增加了张力,为情感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这种对全剧的节奏,认真尽责的表演,同样难能可贵!
经过思考,我也直言我的意见,可能片面,仅供参考:
对当下的青年观众如何接受?我以为,如何处理焦裕禄在家庭、个人身体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上,要更能具有普世价值,更为全面些。当代青年未经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焦裕䘵战风斗浪,改造兰考的事迹缺少感性认识!如何让他们顺利接受,还可进一步思考。
写意的总体构思上,非常好!但细节处理上过于写实,如何统一和谐?如布景的交叉平台,象征和写意很强,可视频中又多写实,服装上也是补丁太实,水印太实,缺乏美感,未能达到写意效果。
地麦,吊麦和胸麦都用,音响音量过大,让观众出戏,破坏了台词的处理,失真,失去了话剧台词的艺术美。
歌队源于古希腊戏剧,现在仅突出了陪衬烘托作用,未参与戏剧行动和冲突。开场演员虚登场不如歌队正式入场,增强此剧的史诗感和形式感。
以上是我的观后感,念党章一节,开始有些不适,但后来集体念颂让我激不已,随观众鼓起掌来!最后泡桐树下,大家怀念焦裕禄的戏,我热泪盈眶……
2019年2月21日,在《焦裕禄》研讨会上的发言:
刚才晓钟老师、欧阳老师、汪主任他们讲的我都同意,我没有这么高的概括能力,我谈一谈我的观后感。首先,我非常同意欧阳刚才讲那句话,焦裕禄已经不是一个名字,他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好干部、一个党的优秀党员的精神代表,他真的在我们那个时代,一个雷锋一个焦裕禄,那绝对是深刻地刻在我们脑子里,因此焦裕禄这个事迹不能没有,我们必须得传下去。所以开始讲写焦裕禄这个戏很难写,尤其在今天怎么写?上次我没看上,这次无论如何再忙,也要把时间倒出来,一定要看。看了以后真叫人激动,因为在我们这代人,正好是学习焦裕禄那个时代。而且焦裕禄艺术品上很多表现,拿中央戏剧学院,1964年搞了一版京剧《焦裕禄》,戏曲导演进修班自编自导自演。那时接触这个题材,再加上我们对焦裕禄的了解,确实在心中刻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一提到焦裕禄就想到什么什么,这成为一个代名词了。
当然,搞焦裕禄这个题材的剧种举不胜举,这个戏的作者、创作者创作难度可想而知,怎么跟别人不一样?而且在今天来弄怎么跟以前不一样?这是摆在河南省话戏剧同行面前最大的难题,你们搞了三年,十易其稿,最后找到了你们话剧《焦裕禄》的特性,一个独特的话剧演出,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
首先从剧本的选材角度,因为焦裕禄事迹大家熟极了,埋沙、艰苦奋斗最后怎样......怎么在这个时候不是通常的表现,要找到一个新的角度。编剧从剧本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他没有基于焦裕禄个人的事迹,而是选择了焦裕禄在和几种人物关系中间的生活片段。通过几个片段,展现焦裕禄精神,特别是他的胸怀和心结,剧本选择了焦的革命战友友谊,焦和家人的关系亲情。通过几个情字找到钥匙,通过写情,这个情不是简简单单表面的情,是人的心情、心态、胸怀。这几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让我们引起很多联想。我看戏有这种感觉,它是一个诗剧,我把它当成带有史诗性诗剧来欣赏,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力。而且集中写的是他生命里面的最后一年,这就缩短了很多的东西。写在这个时候焦裕禄的心情、他的心态,在战友情、家人情,在情字当头下,通过几个片段来表现焦裕禄这个人物,这个选材非常好,角度很好。
第二个我想谈利宏。我跟利宏是30多年的交情,我一直在关注他的成长,可以说他完成了这四个字“量体裁衣”。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剧本,寻找到一个这个剧本特有的演出样式。这个演出样式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是简洁、震撼,剧诗、史诗,剧情宏大,歌队突出的演出样式。这样一个样式,让观众看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话剧演出,这是欧阳老师刚才讲的“模式化”。
因此,这个戏充分地展示了戏剧的卡塔西斯,我是卡塔西斯迷,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对悲剧下的定义。经过60年的实践,我认为不仅是悲剧,所有戏剧都具有卡塔西斯的作用,卡塔西斯是古希腊语,没有对应汉语,在诗学翻译上有各种翻译。翻译比较多的宣泄、净化,但也没有完全表现戏剧的功能。我父亲翻译时用了一个词叫做“陶冶”,但他自己觉得陶冶也没有表现全这个词,所以他建议用原词译音“卡塔西斯”。去年我女儿从希腊回来,根据她的了解,又加了一个意思,我觉得很有意思,她加了“升华”这个译词。我体会,把这四个词加在一块来正解即可。观众看戏可以宣泄情感,悲剧、喜剧一样都可以宣泄情感,根据戏中的情况观众得到思想的净化,这两个词一个是医学名词,宣泄。一个是来自宗教名词,净化。我父译用的是陶冶。我感觉:观众看戏可以得到感情的宣泄,思想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最后人的精神要升华。也就是人们从戏剧中得到“潜移默化”。这就是戏剧的“卡塔西斯”。这是戏剧的功能和作用,是我们作为戏剧人的使命。《焦裕禄》这部戏,充分地体现了卡塔西斯,所以我激动。
利宏这些年创造了很多剧目,他的很多作品都要载入戏剧发展的史册,在河南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利宏成就突出。像他的《香魂女》《红旗渠》......我记得我看了《红旗渠》回去激动得不得了,为什么利宏会这样呢?有很多原因,首先他对戏剧的作用很清楚,他很懂得卡塔西斯,而且他自己被戏剧卡塔西斯,所以他要用戏剧卡塔西斯观众,这是第一。
第二,他非常有才能,而且他是一个诗人。为什么在他心中总有诗的这种境界呢?因为他自己就会写诗。
第三,还有一个特点,他的思想多思多维,他不是很简单的看待生活,对作品反映的生活和社会善于思考。所以他在这部戏的处理上量体裁衣,找到了合适的衣服。
更让我高兴的是李享达,子承父业,这对父子也是叫人很兴奋的。我去年讲学时看了享达导演《遵义,从胜利走向胜利》。显示了他的导演才能,有享达,是咱们要兴奋的事,希望你们继续合作。
另外,就是演员的表演。晓钟老师刚才讲的我十分赞成,导演你是二度创作,你最重要的导演元素不是那些手段,灯服道效化只是手段,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传达给观众的,所以演员是我们最重要的元素。徐晓钟肯定李利宏重视演员的表演,我非常赞同,可是现在社会的演出中,导演展示自己,大有人在。表演艺术是戏剧最基础的要素,在这一点上河南省话剧团参演这部戏的演员非常敬业。
首先,他们有真情,激情饱满,用真情在台上演。表演上最重要的环节是真,真才能打动观众。
第二,人物性格非常鲜明,且性格是在对比之间展现出来的。
再一个,他们非常细微的吸取了中国戏曲表演很多的美学,写意和夸张的美学,包括形体上的夸张。
在这部戏里的“歌队”,统计是25人组成。这25个演员要特别表扬。很少台词,可是所有的动作像一个人一样地是整齐,如果没有他们,是震撼不了观众的。而且她用一个造型一呆就呆很长时间,以前看过呆一个小时不动的,咱们的歌队就是这个路数,对这部戏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群众演员能做到这样,很不简单。我不知道是不是你们团的青年演员。
(李利宏:基本上是。)
应该充分肯定,我自己认为歌队不亚于主角,他比主角还累,所以表演是非常好的。这些演员充满激情,突出个性是难能可贵的,特别表扬歌队25个演员,利用形体造型、统一的动作,为诗剧增加了张力,为情感起到了强烈的烘托作用,这对全剧的节奏,他们这种认真、尽责的表演也是难能可贵的值得表扬。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部戏的希望,可能是片面的,但是我个人的感觉。
首先,这个剧本从写意来讲,总体构思上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如何给今天的青年观众来展示焦裕禄,展示焦裕禄在家庭、在个人的身体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上,怎么能够更有普世价值?更全面?因为当代的青年没有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生活,怎么让他们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焦裕禄所做的一切?还要进一步再考虑。
比如说病痛这是焦裕禄很大一个特点,有时我们为了一个什么事情要牺牲自己,为了国家、为了集体这是必须的,但它一定有一个情境,这个情境之下才出现了黄继光。要是没有那个情境黄继光也不会有。因此,焦裕禄在什么情况下他要克服自己这个病痛,不然从价值普世观念看,要尽点人情,人性。当然共产党有很多干部不按这个来的,但在什么情境下。在情境上不够,尤其他和他老婆那段戏,他还要走,当然展示了他的精神,但今天的年轻人会多想,个人、国家只能选择国家,现在情境不够。我们看着没关系,因为我们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今天的年轻人怎么理解?
从导演上来讲,写意非常好,剧诗、史诗都非常好,细节处理上写实过了,刚才讲根本没有什么空间,演员演到哪儿就是什么空间,有些小道具是很好的,有些过于实了,过于实和景发生了矛盾。比如天幕那些影像,本来观众造成假定性,结果太实了。因此,虚和实,写意、写实关系上要进一步研究,要做到两个字“和谐”,现在还有愣的地方。比如说服装,我对《红旗渠》服装和这个服装都有这个感觉,利宏咱们商量一下,你的写意我非常支持,但你的写意服装你说的是写意但非常写实,补丁一块一块都是实的,没达到写意,像这些东西再进一步做到和谐,和谐就是美。现在这样弄的话,到底是什么样式的好?有时人物分不清楚,还有歌队的服装。歌队你看花拉拉斗篷式的,在某些场合很好,但某些场合,怎么这样?我是61年毕业的,我在北京当时好一些,农村还有穷的,产生写意、写实让我们搞乱了。这样达不到真正的写意,在美感上有所损失。
再一个问题麦克风,地麦、吊麦、耳麦全用,声音大的,让我们相当长时间入不了戏,我坐在第八排,欲聋震耳,把话剧很诗意的东西减了,用的要有分寸,该强调的强调。不是加了麦就行了,麦怎么用?精才能用,像这么用,有时我差点喊起来了,关小点。话剧是表演者和观众直接交流,任何一个东西通过媒体就破坏了直接交流。当然现在用麦我阻止不了,但是我拍的戏就是不用,这次到上海演出大剧场没用,防备上,我加了地麦、吊麦,最后演员达到了,没用扩音器。声音直接传到观众耳中,扩音过去失真了,搞不好就弄糟糕了。这方面在演出上,我给你打的分不高。
再一个歌队,最后我想谈一下歌队,歌队这个形式无疑是古希腊戏剧传下来的,歌队在悲剧、喜剧不太一样,歌队的作用我总结13条。你们的优点是烘托、衬托都完成了,但是歌队承上启下,歌队参与矛盾没有,因此只是一个陪衬,当然很震撼,但是我觉得还要再大胆一点。既然是兰考的人民组织成的歌队,为什么不可以和焦裕禄对话呢?另外歌队刚开始上来是黑灯就位,就位以后才开灯演戏。既然用歌队,就可以大胆用,有仪式感地上场,兰考人民上场了,念诗中我们忘不了焦裕禄,焦裕禄你来吧,各种诗你来吧,这个多有意思!歌队你们用得非常好,用得太谨慎了。
总而言之,这部戏应该说是我们话剧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目,前面几位总结的我都同意,让我感动的有两处:一处是念党章。开始让他念党章,怎么这么写?还念党章?真正一念起来,尤其集体念党章时,观众鼓掌,我也鼓掌,太有必要了!感动了!最后,说老实话我的眼泪,眼镜都没法戴了,就是跟焦裕禄小泡桐这个地方真是达到卡塔西斯,以后久久不能睡觉。像焦裕禄这样的戏是主旋律,回避不了,必须有,问题是怎么搞主旋律?为什么我们党不宣传自己?就是要宣传,要通过戏剧艺术地进行宣传,绝不能口号式地说教。我们党内有过焦裕禄这样的好党员,就是要告诉大家。所以有网友说了,今天有几个人看了这个戏以后自审自己的,我们就是要让观众自审,这是我们需要的剧目,大家做得非常好。向河南的戏剧同行们致敬!感谢!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3003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