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12-12 07:53阅读: 次
《玛丽亚·卡拉斯》影评:晚年十次,她依然是女一号
留下这些字的,是一个沉溺写绝世影评的人。
“
在历史的回声里,有些声音注定不会消散,它们跨越时间的屏障,撕裂俗世的沉寂,如一柄利刃刺入灵魂深处,留下不可愈合的伤痕。
帕布罗·拉雷恩的《玛丽亚·卡拉斯》便是这样一部电影,以低回婉转的悲歌拨动观众心弦,诉说着一位天才歌者的孤寂与华彩。作为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不仅是舞台上的“歌剧女神”,更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戏剧人生。
在安吉丽娜·朱莉冷峻而柔情并存的演绎下,卡拉斯的灵魂似乎复生。拉雷恩不屑于为传奇立传,而是将镜头聚焦在她生命的最后篇章——一个辉煌之后的真空地带,喧嚣退去后的宁静是否真的纯粹?还是被命运的嘲弄编织成一曲无望的悲歌?
影片以诗意的镜头语言和深邃的叙事手法,描绘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找寻自我,从辉煌的金字塔顶跌落至平凡与孤独的深渊。
这不是一场对舞台的礼赞,而是一种对命运的拷问。卡拉斯的声音宛如天使,却掩藏着人间的悲剧,而朱莉的演绎则用每一丝微表情书写了天才的代价:聚光灯下的众星捧月是一个假象,真正的孤独则是长夜漫漫,无人共鸣的绝唱。
”
01
—
繁华背后,一曲命运的哀歌
帕布罗·拉雷恩执导的《玛丽亚·卡拉斯》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电影。
它没有沿袭从“成名-巅峰-落寞”这一线性叙事的窠臼,而是切入这位传奇女高音生涯的最后阶段,将观众带入一个既充满余晖又隐约透出苍凉的内心世界。
这种视角的选择颇有些巴赫晚期赋格的气质:既有对过往辉煌的回溯,又带着直面死亡与孤独的终极思考。
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玛丽亚,沉静而深刻,将卡拉斯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孤独与内心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的表演不仅再现了卡拉斯的外貌与气质,更深入了角色的灵魂:那种被公众目光包裹却深陷孤独的感觉,那种在自己内心的废墟上找寻自我的挣扎,都通过她微妙的面部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传递出来。
这与拉雷恩此前执导的《杰奎琳》、《斯宾塞》有着明显的承续性,导演似乎对那些曾身处聚光灯下却深陷孤独的女性角色情有独钟。
02
—
命运的双面映射
影片的美术设计与镜头语言无疑是其最突出的亮点。拉雷恩通过新旧交替、虚实结合的场景布置,成功将卡拉斯的内心世界具象化。
巴黎的街道与歌剧院、镜中的幻影与舞台上的现实交替出现,仿佛在述说一个灵魂在世俗与艺术、荣耀与孤独之间的徘徊。
摄影师巧妙运用了对称的构图和柔和的光影,捕捉下她在空旷大厅中独自舞动的身影,既像是在排练,也仿佛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这种氛围极易让人联想到费里尼的《八部半》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同样是通过视觉呈现心灵的迷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音乐的处理。导演并未将卡拉斯的声乐才华作为直接的叙事工具,而是通过背景音乐与角色情绪的巧妙结合,让观众体会到艺术如何既能抚慰灵魂,又是一种深深的枷锁。
在一段长镜头中,卡拉斯听着自己的早期录音,眼神中复杂的情感仿佛浓缩了她的一生:有不甘,有悔恨,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释然。
03
—
卡拉斯的孤独与永恒
影片的核心主题之一是“身份的流失”。玛丽亚·卡拉斯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符号,一个被无数观众投射了梦想与崇拜的文化偶像。
当这种身份逐渐瓦解时,作为个体的玛丽亚是否还能找到存在的意义?这一命题让人不禁联想到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和阿涅斯·瓦尔达的《拾穗者》,这些电影同样探讨了身份与自我之间的张力。
卡拉斯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许多公众人物的缩影。影片通过她的故事,隐喻了那些被社会凝视和期待压迫的人们的共同命运。
这种叙事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适性,让观众在她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她的孤独,不仅是艺术家的孤独,更是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孤独。
04
—
超越类型的艺术之旅
《玛丽亚·卡拉斯》既是一部传记片,也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艺术之旅。它没有将人物故事简单化,而是通过多层次的叙事和隐喻,展现了艺术家生命中那种“繁华散尽后的真实”。
安吉丽娜·朱莉的演技、拉雷恩导演的叙事风格,以及影片中的音乐与视觉表达,共同构成了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在诸多以女性传记为主题的电影中,《玛丽亚·卡拉斯》无疑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它不仅是对一位传奇人物的致敬,更是对艺术与生命、荣耀与孤独这些永恒主题的思考。
也许,这就是:“没有光的黑暗,没有痛苦的幸福,也没有死去的爱情。”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997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