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2-02 10:56阅读: 次
2月1日,北京人艺的话剧《万尼亚舅舅》迎来了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3个小时的戏看下来,被憋得不轻,但感受也颇多。这里略表一二。
《万尼亚舅舅》这戏,似乎比较隐晦,但又很清楚明白。每个人,都能从剧中人身上看到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共鸣。
压抑、憋闷,是这部戏自始至终带给观众的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剧中人始终身处一片黑暗之中,舞台上只有灯光,没有阳光,更没有剧中人所言“镶着宝石的天空”。而所有在黑暗中存在的一切,也似乎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最重要的道具椅子,就如同是一种宿命,一种桎梏,一种难以摆脱的束缚与无力改变的轮回。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奥涅金》中,舞台上数量最多的,是苹果。随着剧情的发展,苹果越来越少,象征着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毁灭。然而在《万尼亚舅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椅子却是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若干个几人高的“畸形椅子”。无疑,“椅子”是一种隐喻,它打败了所有的剧中人,也占据了所有观众的脑海与心灵。
再说灯光。剧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情节,是人物围着舞台慢慢的踱步,而灯光便会为她们铺路,她们也会沿着这条被灯光照亮的路行进。这个情节反复出现,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剧中人身上,暗示着他们事实上都是一样的人,没有区别。他们都在重复的走着老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不能接受任何改变。然而可怕的是,这样的路,并不是通向光明的道路,而依然是一种宿命,一种桎梏,一种难以摆脱的束缚与无力改变的轮回。灯光给出的路径,要么是两条平行线,要么是围成一个方框。那么前者便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平行线,各走各的,各过各的生活,永远不会有交点。他人就是地狱,人与人之间是无法沟通的,更是无法信任与期待的,谁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谁便是十足的傻瓜。后者则意味着一个死死将剧中人困中的套子,如同象棋中的九宫格,老将再怎么折腾,也走不出去。开场,叶莲娜便走了一个这样的框,从起点出发,慢慢的走,没有一句台词,最后又走回到起点。其实这几分钟有些令观众错愕和难熬的静默,便已然将全剧的主旨展现得清清楚楚了。
再说音乐。开场的音乐,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日出》。音乐雄壮豪迈,气势恢宏,然而舞台上却几乎是漆黑一片,毫无生机。无疑,这是一种对比,对比出剧中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蓝天,但却没有勇气和智慧去追求这些。最终,理查的音乐越是雄壮豪迈,他们的内心便越是压抑痛苦。而贯穿全剧的音乐,则是一段快速的,用吉他演奏的旋律。无疑,这不是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依然是一种宿命,一种桎梏,一种难以摆脱的束缚与无力改变的轮回。音乐的魅力,便在于不断的重复。然而这种魅力到了剧中,则着实变成了对剧中人和观众的精神酷刑与肉体折磨。剧中人的对话,在音乐中暂停,椅子的位置在不断的调整、变化,然而当音乐停止,对话重又开始,剧中人依然坐在椅子上,一切都没有丝毫具有实质意义的改变。最终,当教授和他的妻子,还有医生离开后,吉他被砸碎——因为音乐,终究是崇尚自由、美好的,而剧中人最终用她们的行动选择了维持压抑痛苦的现状,那么音乐自然需要停止。
对于剧中人来说,每个人都是有其思维的定势的。或者说,他们只会这一种生活方式。比如万尼亚,他需要的就是每日7点早餐,12点午餐,辛苦的劳作,然后把微薄的收入寄给自己远在城里的教授姐夫。支撑这一规律的动力,便是他幻想中姐夫的研究成果与荣誉。然而,当这样的幻想被真实的姐夫所撕碎后,万尼亚便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只剩下喝酒、睡觉和抱怨连连。再如叶莲娜,她强调自己当年是真的爱上了教授,被他的学者的魅力所折服,因而嫁给了他。然而当她意识到教授并非自己当年所幻想的那样一个人时,她的生活便也失去了动力。即便医生追求她,她也爱着医生,但她早已丧失了作出改变的勇气,而只能被迫安于现状。在前半部分,舞台上始终有一个秋千,叶莲娜总是坐在上面荡来荡去。一般来说,秋千象征着爱情与自由,比如弗拉戈纳尔的那幅名画。然而随着剧情的推移,当医生向她表白,希望她跟他一起生活时,这个秋千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密、更高的椅子,预示着叶莲娜最终没有选择可能的爱情与自由,而是在命运的面前选择了放弃和逃避。再如医生,同样是一个无法冲破阻碍的人。剧中他两次提及自己那个“刚打了麻药还没来得及手术就死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他对过去的事情同样难以忘怀,并且最终,他也选择了回去继续他过去的生活。
不过真正的主角,还是万尼亚。万尼亚在举枪射向教授之前的那段对教授的控诉,诉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辛辛苦苦的为了你,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拿着微薄的收入,你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凭什么?!事实上,万尼亚的控诉,是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发出的声音。他和我们每一个观众一样,都渴望被他人尊重,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被社会所认可。万尼亚拔枪就射,便是想彻底将过往的一切打破,冲破铁幕,去追求自由与美好。可惜,他选择的方式并不正确,最终“开了两枪都没有打中”。然而万尼亚这样的一番“折腾”,包括他将好几把椅子摔在地上,都是出于人性的呐喊,都是全剧中最光辉的思想与精神。我相信,每一个观众,在那一刻都会发自内心的对万尼亚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甚至渴望着万尼亚一枪打死那个道貌岸然、装模作样的教授姐夫。然而最终,契诃夫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悲剧,是一次失败的抗争。事实是,如果万尼亚真的打死了教授,那么教授的生命终结了,他的生命也必将终结。正因为他没有打中教授,教授能继续活下去,他也才能继续活下去。在生与死之间,最终剧中人都选择了生,万尼亚在医生的一再要求下将偷偷拿走的吗啡还给了医生。然而,这样的生,却叫做生不如死,如死一般的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过往。很多时候,我们无力去改变,只能认命,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直到死亡的来临。那时,我们会寄希望于来世,寄希望于上帝,寄希望于在天堂中去享受永久的休息与安宁。然而,这难道是智慧的么?难道是理智的么?难道真的是不可以改变的么?我们的一生,难道真的要如蝼蚁一般,任人踩踏而毫无尊严么?难道真的要像蘑菇一样,在雨后突兀的从地底下冒出来,又在某一时间点突兀的消失,而没能创造出任何成就与价值么?还有自由,还有爱情,还有我们那许许多多的理想,难道这一切都只能归于幻灭么?《万尼亚舅舅》,正是提出了这些问题,供所有观众去思索。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没有办法给出。然而我却想套用一句索尼娅的话来结束:既然我们都是万尼亚,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对彼此仁慈些呢?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407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