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6-16 09:56阅读: 次
《天地明察》观后感范文精选
俯察万类之眼
——《天地明察》观后感
撰文:韩雪莹 组员:唐一灵、董殷辰、吴梦晨、蒋冯丽
《兰亭集序》曾有这样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首可观测浩瀚宇宙之人,必然也能俯身品察物类的兴盛。一位天文观测学者需要有什么样的品质呢?曾经我会认为,这仅需专业的知识足矣,但此时此刻,我认为一双俯察万类的双眼同样重要。
电影《天地明察》围绕江户时代日本历法改制这一背景,讲述了棋手安井算哲研习天文,突破重重阻碍,最终制成大和历的故事。电影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既对主人公安井多方刻画,也注重对江户时代人物群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江户时代的生活绘卷与风起云涌的真谬之争。
而“天地明察”这一命名也是别出心裁,寓意颇多。明察“天地”,“天地”究竟代表什么?不同观众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含义,在下文逐一叙述。
一、明察天文
整部电影围绕历法这一核心话题展开。正如电影中所提到的那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历法“宣明历”,这一历法被仰慕大唐繁荣的遣唐使带回了日本,从平安时代初期就被使用,延续了八百多年之久。但日本国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历法是根据大唐首都长安所在的地理位置测算而出的,如果不经修改、照搬使用,就会出现我们今天所谓的“时差”,经年累月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仅日食、月食的天象推演会频频出错,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的预测安排也深受影响。
本着对天文真理的探究态度,以安井算哲为首的一众数学家与天文学家,在部分有远见卓识的统治阶级支持下,殚精竭虑、日夜观测,在夜以继日的演算与求证下,终于解开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经度差别的奥秘,从而据此修订出了日本自己的正确历法。
江户时代的日本仍处于锁国状态,没有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本土的天文学家只能依靠简单的木制仪器进行观测,尽管电影中所使用的仪器并不一定与当时的历史完全吻合,但这不妨碍观众对日本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感叹。
无论在什么时代,历法都是人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稳定等。与中国自西周起就产生的“天人合一”政治观一样,日本也将“天”视为最高的、不可逾越的象征,人的行为要顺应天的意志,这一点在两个国家的思想中是相同的。从电影中的种种细节可以注意到,一旦有日蚀发生,这一天对于举国上下来说就是不吉利的“凶”日,历法的吉凶甚至影响百姓出行、娱乐、婚丧嫁娶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正因历法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才值得无数天文学家、数学家、政客为此奋斗,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电影中,安井算哲差点因为自己的预测而切腹谢罪,支持、陪伴他的老师与友人也接连为此逝世,虽然其中可能有些文学上的夸张与戏剧性,但导演想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观点,修正历法对于大和民族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以及日本学者们寻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二、明察世界
历法是一国的文明,更是世界的文明。元嘉历通过古朝鲜传入大和民族,日本才得以摆脱长久以来观象授时的原始方法,也是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历法机构——阴阳寮。影片中,江户背景下使用的宣明历,也是由遣唐使从大唐带回,沿用了八百多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更是开始使用西方的格里高利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历,在国内造成了一种天保历与公历混用的奇特局面。
《天地明察》所要表达的这一层主题,有着巧妙的构思。如果说,大唐传入日本的宣明历是电影线索的开始,最后借助欧洲先进的观测仪器与地球仪发现时区差异,则代表这个线索的结束。安井算哲等天文学家大费周章地对比、证明元朝传入的授时历,虽然也经历了精确的测量、长期的验证,却始终在以一种封闭、自我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的眼界只停留在大和民族的土地,漫长的测绘之旅也只围绕日本的疆土进行,影片中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为之后授时历的“失误”进行了合理铺垫。
安井算哲等人大肆吹捧的授时历果然出现了误差,也使整个剧情到达一个高潮,间接告诉观众固步自封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痛定思痛的安井在数学家关孝和的帮助下,意识到了误差可能来自其他方面的问题,幡然醒悟的他决定睁开双眼、看向日本以外的世界。最终,借助欧洲文明的世界地图与地球仪,他与妻子总算发现了经度的奥秘所在,完成了修正历法的最后一块拼图。
以唐朝历法为始,以欧洲仪器为终,日本与世界的互动串起了这一条完整的线索。从历史上来看,洋务派顶着世俗冷眼寻求救国的路,明治维新为苟延残喘的岛国注入新的知识。因此,明察天地不仅是抬头仰望星空,更是明察自己脚下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三、明察人心
似乎无论是追寻真理还是厉行改革,所要面对的巨大困难往往都关乎人心。从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被扔进海里喂鱼,到布鲁诺捍卫日心说被活活烧死,欧洲先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献身真理的榜样。探寻真理是无罪的,可真理一旦撼动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守旧者往往便会让你付出惨痛代价。
影片中,对宣明历的改动遭到阴阳寮守旧势力与部分朝臣的极力反对,他们声称天行有道、不容下民肆意窥测,天行有常、不容世人随意更改,旧历法背后是天皇的权威,授时历则来自曾入侵过日本的元朝,迂腐的上层阶级有数不清的理由搪塞新历法的通行。在推行授时历途中,安井所在的天文台还遭受了不明刺客的袭击,大部分记录都被烧为灰烬,不难想出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在盘算什么。
《天地明察》作为一部构思巧妙的作品,也在这一层面下了不少功夫。影片开头强调安井算哲的棋手身份,不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还原历史,更是为他之后推行新历所做的种种努力,提供一个合理化的前提——安井在以棋手的思维,与上位者的守旧势力进行一场“对弈”。围棋不仅是思维的碰撞,也是两个人心灵的对视,洞察对手下一步的行为以做出积极应对,这正是“明察人心”。
聪明的安井算哲并没有正面与守旧势力拼个头破血流,相反,他选择利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交际网,在社会上广泛散布新历法的消息,为此举办了竞猜赌博,充分调动了民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宣传大和历时更是以切腹自尽为“噱头”,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见证日蚀预测。他深知历法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只要让人民对新历法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就能由此控制舆论,逼迫守旧势力承认旧历法的错误,从而进行改历。
此外,“明察人心”的特点不止出现在主角安井身上,作为配角的棋手本因坊道策也是一位大胆的敏锐之人。在影片开头,道策一眼便看出安井身上有些唯唯诺诺的性格,坚定指点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下棋,安井才得以使出“起手天元”,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弈。他的大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安井,敢于对旧权威提出挑战正是二人共同的品质。新历法推行受挫时,心灰意冷的安井却听说道策甚至战胜了自己的师傅,在自己曾经的路上渐行渐远。道策十分敏锐地察觉到了安井的异样,深夜造访对方家中,只一语便点醒梦中之人。有这样一位沉稳而颇具洞察力的朋友,也是安井算哲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安井算哲能拥有这样一双俯察万类的眼睛,与他的身世、他的努力、身边人的指导都是分不开的。整部影片环环相扣、处处设伏,以一段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展开,将剧情推向与历史重合的结局,塑造了一位纬地经天、有勇有谋的主人公,在历史的空白处加以合理想象,为观众讲述了一段寓意丰富的感人故事。
明察天地悟己心
程政 姚健
今天疏老师带我们观影,名为《天地明察》。这是根据作家冲方丁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看完后我们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爱好和对其永恒的追求,竟然可以到达那么深的程度。这是一个以江户时代为背景,出身棋士名门的日本著名天文历法学者安井算哲(涩川春海),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钻研,创立日本历法“大和历”的故事。
《天地明察》原著中就曾写道:“历是一个约定,可以说是太平之世的无言誓约”,“历是天地间从政者、人与人之间欲在暗默间立下的约定”,当时日本这个国家的国民喜欢历,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可以喜欢历的自己更让人安心。具体来说,历法首先是根据天体的运行作为依据,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再对未来的天体运行进行预测,对特殊天象如日蚀的预判就是对历法是否准确的直观判断,武士时期的日本对于特殊天象的迷信非常严重,所以历法就成了天皇作为天命的依据。然而,当时的历法并不准确。以上两点,甚至可能导致天皇被推翻,然而,有着格物致知理想的人们却只是想将天地的运行规律明察。因此,除了需要用脚步在全日本测量天体运行的规律,还要与掌握历法的朝臣进行较量,只有拼上自己数年光阴甚至生命,才能让更准确的历法被国家采用。
算哲本是一介棋手,因对算学和天文星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便在家里发奋研究,后来在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的推荐下,他和一众专业人士展开艰苦而漫长的星象观测之旅。他们的观测结果证明,日本从唐朝引进并一直沿用长达八百年的宣明历已经出现不少的偏差,这一结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注意,以位高权重的水户光国等武家贵胄为代表,希望借此机会制订一部精确实用的本土历法。然而这项工作不仅规模浩大,而且还面临来自京都皇族的压力。于是算哲辉煌而又挫折丛生的人生就此开始了,怀着“一定要让改历成功”的坚定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测天文,并将天文中的道理策略运用到了围棋对弈上,他本人坚信第一手走在象征宇宙中心和太极的天元会必胜,但是后来在御城棋他与道策下出天元棋,以九目大败而归。是为日本围棋历史名局之一,从此安井算哲退出棋界,改名为涉川春海,经过不断的努力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历法“贞享历”,从此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得到了国内的承认和赞誉。
纵使困难重重,天地终会明察秋毫。从莽撞青年到德川幕府第一代“天文方”,他是一个在挫折中百战不殆的人,能够及时抓住幸福,自从22岁开始正式追逐星空,探索宇宙,走上观测的道路,他没有后悔,尽管有很多人不认可他的行为,但在他45岁时,天皇最终承认并改制了历法,前后一共经历了24年的艰辛,这么多天,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勇敢追求,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这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铭记。我作为一名中国人,虽然在心里不是和日本民族联通,但依然能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想,信仰和坚定不移的精神,它们是没有国界的,它们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就像那片浩瀚的星空,它们让全宇宙看到它们的光芒。
这是天地的明察,也是人心的明察。
没有一种成功会一帆风顺
——《天地明察》观后感
撰写:吕沁妍 组员:张婕;许慧娟
在没有望远镜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观测天体,记录星体运行轨迹的呢?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沿用的是中国唐代传过去的“宣明历”来计算时节。它是日本人民生活的基础,对整个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到江户时代,已经有了较大的偏差,制定新的历法势在必行。可是,既没有精确的天文望远镜,也没有有效的日月星辰的观测方法。更重要的是,修改历法触犯了朝廷的神圣领域,涉及到皇族和幕僚等敌对势力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可以说,这是皇室尊严与正确历法之间的一次博弈,必定充满荆棘。
男主人公安井算哲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很难说是时代造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时代。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转变思路。
他的第一次重大的低潮,同时这也是影片的转折点。辛苦三年时间,经历了种种危险和磨难,最终却换来向大众展示时的啪啪打脸。他成了失败者,再想回去下棋也没有人愿意收留。在绝望中,他经人点拨,才明白他的算法没错。他能在天文和算术之间游刃有余,进行精确的计算,却没想到是历法出了偏差。在低谷中,他仿佛处处不顺心,甚至对着妻子大吼大叫。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无论如何都有偏差。于是他把思路打开,把日本历法扩展到世界历法,关键的时差问题才得以发现。
同时,影片充斥着男性视角,这也是符合当时日本社会现实的。但是没有女主角阿缘的鞭策和帮助,也许就没有算哲。她真的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戏份不多,但足以显示出她的魅力。在面对男主角的求婚时,她把等待的委屈,爱意的含蓄和坚定都融在了一起。是这个柔弱的女子在男主的低谷期用陪伴、包容和言语的激励化解了他的恼羞成怒,提醒他不忘初心。她是最理解他的,也最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
安井算哲,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围棋棋士,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克服了自卑、困难,跨过了人生的低谷,一步一步迫使德川幕府认同了新历,终于完成了自己和大家的梦想。
日复一日 明察天地
韩腾轩
在电影开始前,老师已经和我们预告:这部电影是关于日本江户时代前期修改历法的故事。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电影,才深刻感觉到历法、天文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个准确的历法成功推行的背后,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
电影里涉及到好几部历法:宣明历,授时历,大统历。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了它们的不同,因而也就明白了安井算哲主张推行编写新历法的原因所在。
宣明历是唐朝的历法,被称为“唐朝八历”之一。唐朝时代的历法和天文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的水平,当时日本的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文化,也带回唐朝的历法。后来唐末混乱,日本在菅原道真的建议下废止了遣唐使,从此中断了大规模学习中国的浪潮,宣明历也就成为了中国历法在日本的“活化石”。尽管中国不停修改更新推出了各种历法,但宣明历在日本被使用了800多年,一直到德川幕府的时代。
授时历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订的一部历法。在中国历法史上,授时历可以算作一次集大成的工作。郭守敬等人为了编撰这部历法,进行了大量的天文实测工作,使用的天文仪器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到这里我才明白,电影里京都的皇室公卿们反对授时历的一个理由,便是不想采用两度入侵日本的“元寇”(中国)的历法。
大统历是明朝采用的历法,本质上就是授时历,二者的唯一区别,就是在大统历里去掉了“岁实消长法”。
安井算哲不能直接采用授时历,因为日本和中国的地理位置不同,采用中国历法必须要考虑到日本和中国的时差和经度差,另外还要考虑到从授时历颁布以来400年来近日点的变动。
安井的专注和热忱,总是很令人感动的,剧情的推动也得益于安井身边很多人的帮助,也许就是安井身上这股“劲”,这份担当与责任感,还有才智和勇气,才能迎万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吧。
最后,安井站在高台上,望着那些激昂的民众,而民众却只爱看热闹完全不关心一个苦苦探索真理的生命本身的时候,那种观感是很苦涩的。一个崇高到可以和天并肩、日常到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中的历法,一个孤独的冲锋者,生命陨落与否和任何人无关,只和太阳的阴晴圆缺有关。那么,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结尾也许给了我答案,是和志向相投的好友博弈一番、是和爱人执手共老。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内心的真理,长舒一口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天地明察观后感
杨皓 张思琦
这部电影,非常的小众,但题材很是新颖,更不用说久石让的配乐和女主角宫崎葵了,整体很美很感人。
当时日本沿用的依旧是中国唐代所传下来《宣明历》。《宣明历》是唐朝的历法,被称为“唐朝八历”之一。唐朝时代的历法和天文在世界处于相当的领先水平,由于唐朝中日交流频繁,远道而来的遣唐使也就将《宣明历》带回日本,成为日本沿用八百多年的历法。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愈发突出。《宣明历》完全是按照以长安为原点的基础上测算的,地理位置相差甚远的日本沿用之后,由于经度上的差别,从而在天象及节气计算上,由误差一步步积累为错误。片中星海曾说“在中国,历法甚至可以推翻一个朝代”,虽然不知出处是哪,但也很能说明当时日本幕府对历法的态度。而这是因为,武士时期,日食、月食等今人常见的天文现象,在当时日本人眼里是天命的象征,而历法也就成为了天皇作为天命的重要依据。
明朝时,中国的历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所谓的《大统历》和《授时历》,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唯一区别就是《大统历》中去掉了“岁实消长法”,而这使得《大统历》的精度远逊色于《授时历》。也因此,主人公更为推崇《授时历》。虽然有了《授时历》,但并不能拿来就用,依旧是前文提到的地理位置不同,加之《授时历》已经颁布了四百年,四百年来,近日点不断变动。若是照本全收,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
主人公虽是一名棋士,然而围棋水平实在是一般,颇有些年少轻狂的鲁莽,竟然主张围棋第一手要下在天元。但年轻人自信总是好的。而在电影中,作为棋士的主人公春海以天元开局的棋因为日食而中断,由此萌生了创造新历法的念头,他苦思冥想多年,一夜白头,甚至扬言要剖腹自尽,最终在大雨滂沱的晚上,他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终于发现原来是日本与中国存在着经度的差异,只能是自主研发历法,他耗尽心血,终于研发出了日本自己的历法《贞享历》,通过验证日食,证明了《贞享历》的精确性。故事的最后安井算哲成功了,电影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男主人公这种大义精神多么值得赞颂,多么令人感动啊,其中艰难困苦,女主人公的帮助陪伴守护,两人的感情也让人感到美好。
但往往文艺作品省略掉的,才是最残酷的。现实中,《贞享历》只采用了七十年,就被清朝的《时宪历》所取代。不过,在文化意义上而言,《贞享历》的诞生乃是日本文化、日本精神的硕果,这种精神值得后代学习,是后辈楷模。
《天地明察》观后感
小组成员:李晨明、阮文领、
向砚婷、周格如、吴心怡
电影《天地明察》改编自同名日本小说《天地明察》,讲述江户时代的天文学家涩川春海攻克万难,制定出日本阴阳历法的故事。题材宏大,铺叙沉稳,可以窥见日本历史的一隅,了解其天文发展的历程。作者试图在虚实之间寻求平衡,以迎合当代读者的审美取向,在有关数学和天文的描写中,表现出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考据功底。
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爷爷奶奶拿着一本老皇历翻看,我们也经常过阴历的生日与节日。我们知道冬至,小满这样的节气,也了解天干地支。我们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出现的。而在这部电影,呈现出了历法的另一个角度——历时在生活中非常的重要以及得知天地规律,形成历法是非常困难的。
电影中出现的我国历法,最为准确的授时历,是当时的掌权者主持制订或颁布执行的。在电影中,主角也不止一次与朝廷官员针锋相对,可见其重要性。但以天体运行进行计算,是何等的困难。电影中的男主角,以脚步计算地面上的距离,用观象仪计算角度,用算筹进行计算,却始终不得结果。与此同时,还要与掌握历法的朝臣进行较量。长年累月,毕生追求,最终计算出日蚀的准确时间,拼上自己生命与尊严,才能让更准确的历法被国家采用。
天文历法的重要性在现代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古代,所有的民族都是按天时吃饭的,要是历法有错,那农耕文明根本无法发展起来,也就只有灭亡了。历法首先是根据天体的运行作为依据,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再对未来的天体运行进行预测,对特殊天象如日蚀的预判就是对历法是否准确的直观判断,武士时期的日本对于特殊天象的迷信非常严重,所以历法就成了天皇作为天命的依据。然而,当时的历法并不准确。以上两点,甚至可能导致天皇被推翻,然而,有着格物致知理想的人们却只是想将天地的运行规律明察。因此,除了需要用脚步在全日本测量天体运行的规律,还要与掌握历法的朝臣进行较量,只有拼上自己数年光阴甚至生命,才能让更准确的历法被国家采用。正是这样的困难,才使主人公的才智与意志被凸现出来,他的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天文——一门常人知之甚少但又对此满怀好奇的学问。我们觉得天文神秘莫测又梦幻奇妙,因为星空总是离我们那样近——近到每晚只需抬头便可观赏,又那样远——远到以光一年走过的路程作为距离单位。人们总说星空是最浪漫的东西,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对它的矛盾认识。
简陋的技术支持,朝廷的不支持,漫长的历程和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这些都更加凸显了主角一行人古老朴素的智慧、顽强的意志,和使命般的崇高。
电影有一个很巧妙的点:在讲述天文历法工作之前,先铺垫的是主角安井算哲在私塾解数学题、下御城棋,三者看似没有关联,但通过主角安井算哲来串联在一起。事实上,这些兴趣都是需要静心的潜修、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科学缜密的头脑才能做出成就。安井算哲在将军面前下的那一手令众人惊叹的天元,不是正好与后来他力排众议修订现行历法的气魄相符吗?人物的品质便是在这些事件、这些细节中一以贯之并层层深化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由日本著名音乐人久石让担任配乐,精致的构图、复古的色调,辅以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让电影整体的渲染十分出色。
小说在修饰与取材方面,长于以浩瀚宏大天地作背景和借镜,来表现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以及理想破灭的幻灭、虚无感和悲壮情怀。其直面悲剧结局的勇气,表现了古典文学探索真理的不倦激情和自由向往,以及文人独特的哲学史观。《天地明察》主人公涩川春海“日本第一个天文方,也就是天文官”,研究中国的“授时历”,经过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在日本以西,距离很远于是存在时差,以此为基础发明了适用于日本的“大和历”。电影将天文提升到富有人性意味和张力的语境中,单纯而丰富、令人寻味无穷。这种深刻的时空情结正是东方古典美学成功的奥秘所在。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2385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