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7-02-26 10:57阅读: 次
《乘风破浪》影评观后感
过年期间,我被发小拽进电影院里,看《乘风破浪》。
故事的情节并不新颖。
赛车手徐太浪在赢得了拉力赛总冠军之后,在镜头前“感谢”父亲,“感谢”他如何如何地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赛车梦想。
彭于晏扮演的徐爸爸只能默默地承受。
仿佛是要耀武扬威一番,徐太浪邀请父亲坐上自己的车,带着他到赛道上疾驰。在飞跃铁轨的刹那,赛车的尾部恰巧蹭到了经过的火车。
车翻了,现场一片狼藉。没有戴头盔的徐太浪重伤昏迷,却又在梦中回到了上世纪的90年代的故乡。
他遇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徐正太。
徐正太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人。他创立的“正太帮”里算上自己,也不过就三四个人——全心全意扑在软件编写上的小马、唯徐正太马首是瞻的六一、初来咋到的徐太浪。
这倒不是因为当地民风淳朴,连个愿意混帮派的人都没有,而是入会的门槛是在太高——得经得住帮主女友牛爱花的色诱才行。
再说,“正太帮”干的事儿与普通帮派都不同。别的帮会都是逼良为娼,他们却坚持歌厅里的伴唱只唱歌不卖身。别的黑帮都是向商家收保护费,心情好的时候兴许就不搞破坏别人营生的勾当。他们呢,帮着商家维修水电,却还允许商家赊欠维修费。
那天,徐正太带着阿浪去面馆吃面。面馆老板客气地奉上十块钱,说:“我上次还欠你20块对不对?这两碗面就算10块吧,这是剩下的那十块钱。”
正太得意地在阿浪面前扬了扬手里的钱,威风地说:“看见了吧!保护费就是这么收的。”
阿浪笑了笑说,这哪里是保护费,分明是物业费!
时光倒流的这一趟,徐太浪有两个收获。
他见到了年轻时的母亲。
他刚出生,母亲便因为产后忧郁症自杀。他只记得母亲叫张素贞,却连她的样子不熟悉。
原来,牛爱花便是张素贞。
影片的后段,牛爱花和徐太浪聊起了阿浪的母亲。
阿浪说自己并没有见过母亲,母亲早在自己出生后就抑郁自杀,这时牛爱花轻轻地抱住了他,安慰他说:“你妈妈如果看到你现在这样,她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阿浪紧紧地抱住了她,哭得像个孩子。
回到过去,徐太浪也终于可以理解自己的父亲。
在妻子怀孕即将生产的时候,徐正太却因持械斗殴,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徒刑六年。阿浪因此一直怨恨父亲,恨他不负责任,恨他没有本事,空有火爆的脾气。
谜底终于揭开。徐正太之所以会去持械斗殴,是要为被恶霸港商黄志强残忍杀害的六一报仇。
他出发报仇之前,辛辛苦苦地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攒下了500个BP机。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都不知道BP机是什么玩意儿了,但当时的徐正太却相信,BP机仍会是新世纪最主流的通讯工具,只要囤一批在手里,自己的妻儿便能衣食无忧。
天真,然而可敬。
在影片的最后,梦境里的徐太浪父子开着车,在林荫大道上行驶。
阿浪问,你的车开的不错啊,怎么练的?
徐正太骄傲地说,天赋。
你的车也开得很好,跟谁学的?他反问徐太浪。
阿浪淡淡地笑笑说,遗传。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段,便是这里。
(二)
有人说,《乘风破浪》是一部关于青春和理想的电影。
但我总是觉得,父与子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才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
对于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儿子来说,父亲是毫无疑问的偶像。父亲的阅历和智慧,他的担当,果敢和坚毅都身上耀眼的光环。
然而,相当多的父亲会成为儿子前进路上的障碍。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把孩子送到我们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有一天,我的朋友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大多数父亲都是这么想的。他们穷尽自己的阅历和学识,为孩子筹谋,有的甚至还亲自保驾护航,送儿子走上一条似乎能够走得最远的路。
徐正太就是这样。
阿浪要当赛车手,可赛车手要出类拔萃,非得做到万中无一不可,多难啊。再说,赛车危险着呢,出了意外还会危及生命。
既然喜欢开快车,那就去开救护车吧,反正那玩意儿开多快都不违章。
父爱如山,无可厚非。
可有哪个父亲能够保证,自己看到的远方就是真正的远方,自己判定的坦途就一定是康庄大道?难道孩子们凭自己心性选择的路就注定无法走出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吗?
父亲的目光,在太多的时候,会成为困住儿子的牢笼。深沉的父爱,会成为儿子身上沉重的桎梏。
为了能够活出自己生命中的样子,不少儿子终究会与自己的父亲对抗,就好像徐太浪一样——无论有多么艰难,无论你多么地看不惯,我也要当一个顶天立地的赛车手。
明明知道父亲是爱自己的,明明知道他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真挚的爱,却不得不拒绝……有没有人想过,像徐太浪这样“不孝子”内心也满是纠结和苦涩呢?
徐太浪的心情,我想我大概是能够了解的。
二十年前,我就和老爹说,我长大以后要当个作家。
他的回答是在十几年后红透整个网络的两个字:呵呵。
之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文章,他就不时的在门外开玩笑地喊:“你写的啥啊,拿出来看看啊!连拿给我们看都不敢,你怎么当作家啊?”
我的公众号已经运营两年半了,可最近一年我父亲才开始关注它。这还不是自愿的——有一次我妈说他对我们母子总是漠不关心,他为了证明不是真么回事才匆匆关注。
读了几篇推送之后,他立刻就给我立了条规矩——文章里不能提到他。
他几乎从来不转发我的文章,更不怎么打赏。
他也不是不爱我。他只是不认同我的理想。在他的眼里,用笔是写不出一个未来的。
可我不但要写出个未来,还要把我的老爹写成一个网红。
我何尝不爱我的老爹?
只不过,我想走我自己的路。
(三)
随着年龄的增长,韩寒正尝试着用电影表达和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
写《三重门》和《零下一度》时的韩寒,反抗权威和传统的标签明显,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态度,连语言风格都满是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影子。
如今的韩寒虽然还不算是大家,作品里却有更独特,更自我的元素。
韩寒成熟了,和他的受众一样。
当年,十七岁的他因一篇《杯中窥人》声名鹊起,有多少所谓的专家质疑他的前途。可如今,他已经成为文艺界不可忽视的存在。
乘风破浪,说的也许是他自己吧。
冰先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831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