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7-01-10 12:02阅读: 次
《我们的世界》影评观后感
我们的世界 우리들 (2016)
우리들 导演: 允佳恩
编剧: 允佳恩
主演: 崔秀英 / 薛惠 / 李秀仁 / 康敏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6-06-16(韩国)
片长: 95分钟
又名: 我们 / The World of Us / 우리들 세상
我们的世界的剧情简介 · · · · · ·
在一个也许朋友比妈妈更重要的年纪,十岁的Sun却在学校被遗弃。在暑假期间,她遇到了一个刚搬来小镇的女孩Jia。因为Sun一直带着Jia认识邻居,互相去对方的家里玩,分享秘密,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然而,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Jia注意到了Sun和其他孩子之间奇怪的气氛。Jia开始慢慢走近那些受欢迎的群体而渐渐远离了Sun。在这或许比成人世界更复杂关系更细密的孩子世界里,这两个女孩最终伤害自己也互相伤害。
偶然看到这部电影《我们的世界》,关于小时候的记忆突然像洪水一般将我推到了瀑布的漩涡之中。电影全然以儿童的视角看待这个冰冷的世界,然后我们发现对某些孩子来说,儿童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要残酷的多。关于儿童恶意的电影近年越来越多,比如《告白》、《狩猎》,那些水汪汪的眼底更多的不是纯粹而是野蛮的无知,而是冰冷的残酷。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在于全部以孩子来构成整部影片,家长、老师均是附属品,不加干预的动物性在每个小孩子那里暴露无遗。所以青龙奖它击败《釜山行》获得最佳新导演奖。遇到《我们的世界》后,电影终于不仅仅漫天的视觉享受,反而开始心了,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茫然无错、茫然无助的自己。仔细想想,校园暴力是否都曾经紧靠我们生活,不是所有暴力都是拳脚相加,越是那些无声无息、随时随地的温柔暴力,才会给你一刀又一刀。
电影里小主人公李善,被人孤立。玩集体游戏的时候,没有人选她,她总是被最后一个纳入队伍,然后第一个被淘汰的。她只能孤孤单单的、手足无措站在一旁,离开也不是、不离开也不是。我想我们都曾是李善,总是被选择的那一个,总是时时面露尴尬的那一个,那些选择他人的都是少数,而那些尴尬与无助总是如影随形。
然后她遇到了一个转校生韩智雅,她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但父母离异的韩智雅看到了李善家的温暖,渐渐远离李善,寻找到了新的朋友。李善不得不面对被抛弃、再次被孤立,韩智雅因害怕和李善一样被孤立而选择和同伴一起排挤她、孤立她。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会被孤立,大概是差异,那些微小的差异竟成为了他人伤害我们的利器。穷、胖、丑、娘......这些都成为了被欺负被排挤的原因。可我们看到这些伤害、这些嘲笑在成人的世界也有,可是成人学会了克制、学会了假装,可孩子不会的。他们跟着自己的心去做什么,他们那么率直,他们如此丑陋。纵观人类,我们发现最丑陋最可恨的恰恰是孩子,可是我们该不该恨他们?
李善开始反击,同学知道了韩智雅关于家庭所说的谎言,韩智雅在黑板上写下李善父亲是酒鬼。两个曾经的挚友,在教室里撕打,如野兽般的撕扯,我们看不到她们人性的特质了。她们都成为了班级里的异类,是那种人人躲避、人人嘲笑、人人嫌弃的对象。电影中李善的父亲说:“孩子除了上学、放学还能有什么事呢?”其实成人想的是绝对的错误的,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还要残酷,成人慢慢有了抵抗这个世界的力量,可孩子没有。而家庭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而大多家庭的不予理解、放任自流,让孩子的心千疮百孔。其实孩子很想呼喊的,但他们做不到。而家长常常疏忽了他们除却成绩之外的事情。
电影放映过程中很难过,但决心一定要看下去。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我很庆幸我终于逃出了小学,成功地长大了。我没有被那些数不尽的恶意吞噬,我没有变成欺辱别人的那种人。我开始学着原谅并安慰自己,他们只是太小了,他们并不懂自己做着什么。电影的某些镜头我感觉自己又进入了曾经的深渊,但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并开心不已,竟然庆幸还活于这个世界,还能遇到这么多很棒的人。
前几年小学同学弄了一个微信群,聊天的时候,大家和那个时常欺负同学的男孩说话,他说他早已忘记了那些事。他忘了也好,假装也好,难忘记的总是被欺辱的那群人,譬如你、譬如我。愿看到这里已经长大的你们,抱抱自己,说一声:感谢长大,我过得很好。
青春前期,总是敏感而脆弱的。羞于家境的窘迫,难以坦荡荡的说出自己拒绝的理由。羞于家庭的破碎,难以用一颗平和的心去接受朋友的善意。不止小孩子,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
女生之间的友情很奇妙,可能来的莫名其妙,去的也可能同样莫名其妙。说实话,整个片子很安静让人很容易沉静下来入戏。虽然最后两个小孩子算是和好了,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惋惜。从我的角度看来,这并不是解开心结,只能说是两个同样被孤立的人迫于无奈的和解。小学生的群体意识刚刚萌芽,这种三俩成群的现象很正常,如果是一个人,就会显得很“羞耻”。一起组队上厕所,一起上下学,一起说悄悄话,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时代的特征吧。李善是最初的被孤立者,在她看见智雅的时候,她感觉到她可能会有一个朋友,所以她在智雅即将消失在转角的时候叫住了她。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假期,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在小公园聊天,李善不让智雅回头的那个瞬间。因为她知道,她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她们的第一个间隙出现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智雅醒来看到李善对妈妈撒娇那时候。智雅的父母离异,她很羡慕总有这种温情的李善,至于是不是嫉妒的程度,我不愿多想。最善良最纯粹的是小孩子,最刻薄最复杂的也是小孩子。至于后来的争吵打架,也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彷徨和自卑。女生的友情,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
另一点,我想说说李善的母亲。开始我很不待见她,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我觉得她太不关心孩子了。慢慢看下去了以后,又发现其实她也是有心无力。需要照顾整个家,每天工作也很累,还有个更小的孩子要操心。实在是没有过多的心力来留心女儿的变化。但是发现孩子问题以后,也试图和女儿沟通,我相信她是爱李善的。
羞于启齿,总会让我们错过很多。
羞于表白,你可能会错失一个刚好也暗恋着你的人。
羞于道歉,你可能会错失一个一辈子的好基友。
何不坦坦荡荡做自己,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至少,不会留有遗憾。
简单说下喜欢的原因
最吸引我的是开头,善被孤立,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想在剪刀石头布后面听到她的名字,一轮过去希望落空后又重新期待,整个屏幕只有她的表情在变化,当时我就惊讶了:我靠,这小孩演技怎么他妈这么好,怎么也得拿个影后。
从好朋友到分裂以后善试图重归于好但屡遭失败,故事冲突一层一层递进知道最后两人在教室厮打起来。剧情设计的很严谨,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
以四年级被孤立的孩子作为题材这点我觉得并不是导演想真正表达的,导演想说的是关于朋友的话题,好朋友反目成仇的不少,重归于好的也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在各个阶段的心里和表现都可以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用孩子来表达这一观点更是这部电影令人惊叹!大人和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区别。
给四星有一个原因,也是没看懂才来看影评,善,正直善良有责任,智雅,聪明大方家有钱,这两种人一般不会被孤立。而且影片没交代他们被孤立的原因。
1.孤立,少女,孤岛,惊魂。
没想到,我们童年时期的过往,会如此自然流畅的舒展在光影的世界当中。那些年,那些事儿,那些人,早已沦为尘封已久的记忆,伴随着两位小小主人公,再一次悄然间打开。被同学孤立,在年少无知的心田,等同于一场百年一遇的干旱啊。
原因呢?很多很多。比如父母离异,比如性格孤僻,比如结巴,比如又矮又丑,比如你是差生,比如穷到连像样的文具盒都买不起。诸如此类标签,让许多小女生小男生被歧视,被欺凌,优越者的话里总是带着刺,好像童言无忌,他们的眼神冷若冰霜,好像行尸走肉。
没有人陪你玩,没有人陪你笑,没有人陪你闹,总之,你就是被世界遗忘在角落的孤岛。整日里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却日日夜夜活在阴影当中。关键是,你还不能倾诉。孩子的世界,多么简单,上学,考试,吃饭,玩耍,好不轻松快意,相信很多父母都这么执念。
2.消逝的的童年,不堪回首的噩梦。
同学聊天,难免回味过往滋味。仿佛当年的种种,都是天使遗落在人间的美好。实际上,都是选择性遗忘的过错,这是假象,回忆即是温柔乡,出于心理的想象和润饰。也可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
回忆杀的世界里,有时候充斥着不可捉摸的噩梦。
比如片中的女生们,若干年后蓦然回首,她们该如何描述这一段时光,尤其是我们可爱又可怜的女主角同学,好不容易交到一个玩得来的同学,没成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刚刚度过蜜月期就被打回原形,又是一个人孤孤零零,孤单北半球的空虚寂寞冷。
3.像花儿一样绽放,像花儿一样凋零。
女性导演,女生视角,叙事舒缓细腻,将这段极富共鸣性的故事娓娓道来,无多煽情,却一股子温情无奈喟叹到天明。某种程度上,能把寻常故事驾驭的这么通透,荣获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也就没什么奇怪的,实至名归嘛。
甚至有念想, 莫非导演允佳恩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剧中女生困在童年的孤岛,成人的海洋很难给她风平浪静的拥抱。小女生间的勾心斗角,没那么多别有用心,所谓排挤,都是有意无意的动机,是环境使然,也是性格使然,颇有宿命的意味。像花一样,绽放或是凋零,这是个问题。
4.成长的阵痛,一辈子的伤痕。
同学之间,伙伴之间,发小之间,闺蜜之间,同桌之间。似乎学生时代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是彼此的匆匆过客,来啊,互相伤害啊,来啊,互相报复啊。伤害,报复云云,很多时候并非见血的暴力,女生之间,最多揪揪马尾辫,简单,直接,有效。
更可怕的还是冷战,说冷就冷,决绝的起来要人命。孤立固然可怕,比孤立更可怕的是,一会儿接近你,一会儿疏远你,一会儿糖衣炮弹腻死你,一会儿三言两语气死你!如今回首还是难以置信,究竟是人还是鬼,是妖还是魔,天真无邪的人性真尼玛可怕。
这都是什么啊?深不见底的伤痕啊,尤其是女生们,一辈子都记仇的很,岁月流沙,释怀是释怀了,可释的是胸怀,而不是心怀啊。也许是阵痛,过了学生时代就好,那也是一辈子伤痕,不揭伤疤还好,揭了连自己都觉着比恐怖片还要恐怖。
说白了,越长大越孤单,越孤单越孤独,谁最终又不是孤岛呢?有的孤岛被遗忘在大海的角落,随着洋流随处漂泊,有的孤岛则挨着孤岛,彼此组成群岛,却也是隔着海峡彼此相望,可望不可即啊。我们的世界,说到底也不过如此,呵呵。
开篇之前,当我们试图讨论性本善或者性本恶的时候,我们不如先讨论人性和兽性的分水岭。
过分强调孩子的天真本身是成年人一厢情愿的虚构,孩子经历稀少、肉搏也是绝对劣势,不得不以原始的蠢萌姿态出发,被称为可爱,但他们从未停歇地复制着成年人的社会形态。
孩子比起成年人,最好的在于经历得少,哪怕残酷也拥有天真神态,但孩子比起成年人,最坏的在于经历得少,哪怕再残酷,都一脸干净神色。
片子里的这些女孩,人人都是在寻找认同感。宝拉害怕失掉宝座,智雅怕重蹈覆辙,至于李善,难道没看出她在恶意包围中的一点点跃跃欲试吗?
片中借智雅等人之口反复提及李善做让人不喜欢的事情才会被孤立,其实大约是确有其事的。比如,她去和智雅提她爸爸的年轻女伴,比如她和试图和宝拉结盟以受害者的身份说了彩铅的事情,她擅长以无辜之态挑动情绪,这是恶作剧。
至于智雅太好理解。少年时代,父母的感情破裂简直是天大的事,她敏感,别扭,嫉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拿准李善的命脉,穷,大做文章。这是反击。
片子,与其说在讲少女的情谊,不如说在讲我们初初面对世界,如何防守。大多人喜欢集体名义下的安全,大多人喜欢社会定义下的身份,大多人喜欢成为热热闹闹的自己。而这条路的起点,哪有朋友,分明只有“我”。
我的孩子时代有一个非常爱编故事的好朋友,她说的从前多半都是假的;还有一个常常来点小欺负的发小,她有次和我约出去玩,揣着两人份的钱一到公园就跑得不见踪影;至于再大一点,走到了感情世界里,闺蜜更发挥了神秘不可知的效果,然而,别问理由,无需深究,也不必伤神动气。人,朝着自己长,却依附在生活上,要低头要求饶要看不起自己的时刻一多,就不自觉报复社会,这个报复,从最无害的人开始。
恰好,你是我的朋友。
恰好,受伤和危险时,我还是只兽。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814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