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5-15 09:36阅读: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

小木屋

有一日捧着萧红的散文集《放河灯》,心理感觉沉甸甸的。我不是捧着一本书,而是捧着一颗年轻的灵魂,看着封面上年轻、朴实、靓丽的你,为你的英年早逝而唏嘘不已。而后朋友几个劝我看电影《黄金时代》。
第一次听到《黄金时代》这个名字时,有点不知道不了解这部电影到底要讲什么,看了简介才知道《黄金时代》讲述了女作家萧红的一生。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我们来欣赏《黄金时代》吧。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一个人的成长好像是一个妥协式的波浪行进的过程,而在大时代里,大多数人的是被时代推着走,而在这个电影里的萧红是走在自己的黄金时代。萧红却没有做裙带菜,没有随波逐流,她安静柔韧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像一个木桩一样。尽管一路漂泊,从呼兰河-青岛-上海-日本-临汾-西安-武汉-重庆-九龙-港岛,她却一直没有改变,她还是凭借自己天生的才华谱写自己的黄金时代。
她也受了很重的伤,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她仍然坚强面对。身体上她有肺结核,还有肿瘤。心理上,在面对背叛时原谅了萧军、面对暴力她还为萧军辩解、维护萧军的面子,她还在婚宴上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她就像散文集《放河灯》前面《萧红小传》中写的:“她既渴望传统心灵家园、又追求自由的精神,必然是她陷入一种悖谬的夹缝中。她却以柔弱的身体坚韧地扛起这些悲苦,在夹缝中顽强地活出自己,面对世界的冷遇和罡风,不屈不挠的与命运抗争。某种意义上,萧红正如将自己的胸脯狠狠刺入玫瑰花刺的荆棘鸟,痛是剧烈的。甚至是撕心裂肺,鲜血四溅,玫瑰花却在鲜血中傲然绽放。萧红的文字就如这沐浴着鲜血的红玫瑰,于世独立,自在芬芳。
    她是如此追求自由,她背叛家族,她怀着孕抽烟,她跳窗逃走,她把第一个孩子送人,她给鲁迅寄去《生死场》,她只身去日本,她说她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写作,她不想政治,她随意花钱给高额的小费,她第二个孩子的莫名死去,她为自己的肿瘤手术签字。
她有小女生的烂漫和脆弱,也有女人的坚韧和柔软。她在漫天雪地里说,鞋带散了,带着少女的顽劣的态度,让萧军给他系鞋带,萧军割下自己的半截鞋带给小红系上。她在火车的窗口深情地劝箫军跟她一起走,带着女人独有的温柔。她挡在端木的前面,面对动手的箫军,带着她独有的侠女的气度。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她被许多人怀念着,热爱着。有鲁迅,有作家,有编辑,有恋人。虽然她说你们都是箫军地朋友,但其实大家更深深爱着这个才华横溢和敢爱敢恨的小女孩。
从这个角度,电影里采访式的镜头,正好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萧红的爱,而镜头前最有力的两次哭泣也是为了说明所有与她接触的人都被她人格的魅力所感动,连吃下糖果都无法阻止由于失去她,带来的苦涩和泪水。
《黄金时代》讲述了萧红的一生,大家都在写革命,她在写故乡。而当多年后,人们远离了战争的满目疮痍,才发现这颗明珠般的作品。
萧红这颗夜明珠最终没能逃脱病魔的厄运,一直在风口浪尖上行走,波浪式的行进,像那初绽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把她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最终花朵凋零,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501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