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2-01-23 11:43阅读: 次
《我是遗物整理师》影评观后感
《我是遗物整理师》是我完完整整看完的第二部韩剧,第一部应该是《釜山行》。
01
对“遗物整理师”的印象
听到“遗物整理师”,惊讶于原来还有这等行业,它不像医生,教师,工程师那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职业。当然行业的产生建立在人们的需求之上,有了需求,也就会出现相应的行业。
起初,剧中韩静佑以及儿子韩可鲁在“天堂移居”工作,后来韩静佑因病突然离世,可鲁便和邻居树木,叔叔曹尚九一起继续经营,帮助死者整理遗物。过程大致的模式是——进门,简短的哀悼以及自我介绍,对房间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有意义的放进特定的黄色纸箱,没意义的装入黑色垃圾袋,最后盖上盖子,写上死者的姓名以及祝福语,将遗物转交给遗物接收者。
“xxx先生/女士,
您于xx年xx月xx日过世,
我是来帮亡者清理遗物,
天堂移居韩可鲁,
我现在要为xxx先生/女士
进行最后一次搬家……”
——遗物整理的开场白
看完了剧中的一个个故事,发现要做好这一特殊的行业,需要具备许多——
观察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如同剧中父亲所说“虽然去世的人是不会说话的,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遗物中帮他们把想说的话读出来。”在遗物整理师眼中,每一样遗物都拥有着“生命”,藏着逝者生前还没来得及说的话语和秘密,他们需要帮助死者“说出”这些话。
忍耐力:
遗物整理师的服务对象大多是非正常死亡,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忍受凶杀案后血迹斑斑的场面,抑或是因尸体腐烂而爬满蛀虫的房间。
责任心:
遗物整理师每次打理好遗物,放入黄色箱中,写好名字,都要确保找到能接收遗物的人,才能放心离开。
个人感觉,遗物整理师有时是将多种职业集于一身——
侦探(可以从房间中的蛛丝马迹推测出死者生前的故事,有时还可为警方提供破案的线索),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遗物中的信件等物品,解开死者生前与他人之间的误会,在与遗物接收者的谈话中道出死者生前欲说还休的话语)
02
人物分析
1. 韩静佑
这位父亲给我留下遇事不惊、风度翩翩、教子有方的印象。面对患有亚斯伯格症而被学校开除的儿子韩可鲁,他只是说了句“没关系”,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了面子,仍会每天鼓励可鲁,说他做得很棒。
剧的最后,曹尚九从韩静佑藏在柜子里的一份领养证明,发现可鲁竟并非亲生儿子,但韩静佑仍然对养子不离不弃,怕儿子担心甚至瞒住自己的病情。
最后一集,可鲁整理父亲的遗物,偶然发现父亲录制的视频,说“我很荣幸能成为可鲁的父亲”,这句话触动了我。作为亚斯伯格症患者的父亲,更何况是养父,能做到对儿子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结束,实属伟大。
2. 韩可鲁
可鲁的做事风格和超常的记忆力无疑给观众留下了印象,虽然这本质上是种病态的表现。
他的字典中似乎没有“放弃”二字,即使是在常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事——无亲无故没有遗物接收者,或是没有死者亲人的联系方式而且毫无线索,他也会通过分析,将每一件遗物送达相应的人手中;
他能记住眼睛看到过的所有细节——通过李善英房间中的摄像头说明书,发现了暗藏在屋顶的摄像头,为警方办案提供铁证;通过大提琴演奏家李言手腕上的纹身,推测他就是丁洙贤医生的心上人,并把遗物转交给他;在他被地下竞技场绑架的一刻,记住了门锁密码,这也最终成了叔叔曹尚九的救命稻草。
也许这种“不放弃”在别人看来,是一种古板,不懂得变通,甚至有时在死者家属看来是一种“管闲事”的表现,但这种负责,执着,敬业无疑值得夸赞。
3. 曹尚九
叔叔曹尚九第一次走进韩可鲁的家门,嘴中叼着烟,再加上他起初同意当可鲁的监护人是出于敛财的目的,无疑会给人留下“街头小混混”的不良印象。当然,叔叔内心还是充满了爱——为了凑足被自己一时疏忽打成植物人的秀澈的手术费,倾其全部力量;看到柜子里韩静佑为他留下的几双耐克鞋,潸然泪下;最后,听说可鲁愿意让他做监护人,高兴地落下了眼泪。
曹尚九应该说是几位主角中变化最大的,从起初的“恶棍”,到最后帮助可鲁一起经营天堂移居,发现了生活阳光的一面,渐渐走出了童年时给他留下的阴影。
当你觉得自己的是世上最悲惨的人,觉得自己前途暗淡时,不妨尝试去寻找光明,去拥抱世界,拥抱身边的人和事。
03
剧情分析
告别
贯穿整部剧的核心词之一,就是告别,每一个人的去世,就是对周边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告别。
第一集中,父亲给可鲁比了“父亲和可鲁要永远在一起”的手势,出门办事,突发疾病倒在横道线上。手势似乎成了遗言,可鲁一直把父亲的骨灰盒放在自己的身边,想着永远与父亲在一起,不让叔叔用父亲的房间,以及之后早餐桌上总有父亲的一份。剧的最后,可鲁还是接受了父亲去世的事实,送父亲入土。
葬礼过后,可鲁抱着写有父亲名字的树,隐隐约约又听到了父亲常说的话:“即使你看不到一个人,不代表那个人不在你身旁,只要你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其实,每个人生道路都是由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分别所构成,我们常常无法很快地接受离别,总是在应该放手时抓得很紧。但有时,分别也象征着崭新的未来。对亲人的最好缅怀,就是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误会
《我是遗物整理师》这部剧中,陆续解开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误会。
1. 韩静佑与曹尚九
曹尚九十岁那年,和哥哥韩静佑约好一起出逃,但哥哥为了给尚九买心心念念的nike鞋而在倒塌的百货商店中受伤,被迫爽约,兄弟俩的误会从此开始。
后来一次见面时,曹尚九已因为拳击赛中的失误,穿上了囚服,但误会已在他心中扎根,并没有理睬前来寻找自己的哥哥。
误会的解除,也是在剧的最后,可鲁和叔叔回到先前的住处时,提及了百货商店事件,以及后来叔叔看到了10岁到15岁韩静佑每年给自己买的nike鞋。
2. 丁沫贤和李言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机场,丁沫贤临时决定不随李言一起前往,那是误会的开端,李言以为丁沫贤从未喜欢过自己。所以在后来韩可鲁刚找到李言时,他一再强调自己和丁沫贤只是“陌生人”关系。
最后也是通过丁医生的遗物——写给心爱的人的一封信,戒指等,李言才知道丁沫贤其实一直爱着自己,只是为家庭所迫而离开。
3. 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有误会,可大可小,小则只需一句“对不起”方可化解,大则会使我们记恨身边最信任的朋友,直到生命的结束。但我们时常因为这些误会而选择逃避,选择去相信身边的人都对不起自己,从而使自己和亲友都陷入互相记恨,互相怀疑的漩涡中。这时,何不静下心,坐下来,想想事情的整个经过,想想事情是否如你所想那样糟糕,是否还有更美好的可能性。剧中的人们是不幸的,没能在生前进行这样的“谈话”,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用心,但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至少在死后误会能够解开,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生前被误解的一番好意。
联系现实
1. 弃婴现象
剧中姜成旼被送往国外的寄养家庭后,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后被弃养,最后回到韩国,寻找自己的生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同样,韩可鲁在刚出生时被韩静佑在下水管附近发现,韩静佑作为养父,一直陪伴可鲁20年。
后来,姜恩静在电视上道出姜成旼悲惨的事迹,呼吁政府积极援助孤苦无助的海外被领养的孩子,避免姜成旼悲剧再次发生,并代表大韩民国向姜成旼致歉。
韩可鲁算是幸运遇到韩静佑,始终对他不离不弃,但大多数弃婴的下场大抵和姜成旼类似——孤独,无依无靠。反观我们自身,生活在美满的家庭中,更当去拥抱生活,更当自强。
2. 恋爱自由
丁沫贤与李言的感情,被父母反对,最后两人被迫成为“路人”,无疑给观众留下了遗憾。但这似乎也不能说丁沫贤的父母古板不开明,社会中大多数人确实还接受不了这种恋爱方式。
3. 工人权益
第一集中,金宣宇由于病假未被批准,带病工作,最后献出了生命,但工厂老板却说公司概不负责。这某种程度上也是部分底层劳动者无法得到应有权益的缩影。
《我是遗物整理师》由Netflix出品,豆瓣评分9.2,当之无愧。借一系列“遗物整理师”的职业故事,实则讲人性,讲世间冷暖,告诉我们如何温柔地告别。
期待下一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318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