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棋魂》观后感25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02-19 11:08阅读:
《棋魂》观后感


先放结论:《棋魂》翻拍得出人意料的好,很是推荐。1997年我刚被送到少年宫学棋,那时候还没出漫画。2002年第6期《围棋天地》(对应电视剧里《天下围棋》)介绍了漫画《棋魂》,是我第一次接触,当时大概2-3段之间的水平。因为一直不是什么动漫爱好者,也不需要激发兴趣,直到大学才去看这部经典作品。(据说《棋魂》的推出一定程度挽救了日本的围棋人口,让很多小朋友和家长乐意投身到这项运动中。)等到我大学看的时候,觉得它的故事线很流畅,更重要的是极其真实地刻画出不同围棋参与者各种各样的经历,终于体会到为啥它独到的魅力。

带着一定程度原著党的背景,我头一次看到张超的扮相是有点拒绝的,不怀好意地认为这是在毁经典。主要原因是藤原佐为又仙又萌,张超的扮相似乎缺乏那种飘逸。但真香哲学再次应验,我觉得他演得超乎想象的好。南梁“穿越”而来的棋士褚嬴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包含着自我的追求(神之一手),与灵魂附体的小光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我看来是某种棋“道”的转变,这些方面演员都有比较细腻的演绎。但是,演技的事情我不懂,可能结合经历来看这个连续剧吧——就像知乎上问“懂围棋的人看《棋魂》是怎样一种体验”一样。


一、团队的专业化


漫画《棋魂》由梅泽由香里老师监修,每一局都有明确出处,称得上是匠心之作。梅泽老师自己成为职业棋手的经历就颇为坎坷,也是在是否考取职业的路途中有过踌躇不定,所以我猜她对这个漫画情节的感触、感情应该很深。
电视剧《棋魂》可以从片头看到技术指导“味精”范蔚菁三段。味精讲棋有自己的路数——“调戏”男解说,尤其和王浩洋老师。由于味精自身水平也比较高,所以在调侃型主持和技术型解说之间可以游走得特别自然,我觉得她做技术指导某种程度上可以为这个剧增添很多围棋味道的情趣和幽默。味精在电视剧里几次出境——就是每次出现电视直播时的讲棋人。


在专业团队支持下,棋局也非常真实。例如第20集小光和棋盘厂老板的对局,如图所示,黑1处强行破眼,白大龙只有一个眼,陷入绝境。但是,白棋A位断由于可捕获黑二子棋筋是绝对先手,可利用黑1及标x八子做文章来谋求活路。看剧的时候棋感告诉我B位是潜在正解,因为从形状上来看是“扼住咽喉”,即利用黑x五子气紧的特点。


此时黑一般有三种应对方式。变化图1最简单,黑1打吃白2接回,黑棋C1、C2两处断点无法兼顾,黑x五子被擒。


变化图1

变化图2中,黑1另一侧打吃,白2可先手断,逼黑3连回棋筋二子;接着白4跑出,黑面临选择,即C1、C2两个打吃方向。


变化图2

变化图2-1中,黑5选择C1打吃方向,白6连回并打吃黑一子,D1、D2两处见合,白做活。


变化图2-1

变化图2-2中,黑5选择C2方向打吃,白6打吃,因标o一子不能被提,否则上面被破的眼变成真眼,黑7逃跑o一子,白8打吃三子,利用黑气紧的特点,黑无法在8处连回三子,否则如图白9使得黑子仅剩一气全部被吃。

变化图2-2

但是,此处确实需要小心陷阱,如变化图2-3,即黑1选择C2方向打吃时,白棋在2、3交换两手后如果选择4位冲,黑5提掉B位白子,尽管白棋6可以双叫吃x、o两黑子,但黑7只需跑出o子,白8吃掉黑x子后黑9连回,白吃掉的x子形成假眼,白大龙被全歼。



变化图2-3

变化图3中,白B位手筋后黑选择1接回,白依旧可以2位先手断,黑3连回棋筋二子,白棋4叫吃黑o破眼一子,黑5逃出,接下来白6至10,黑因气紧x五子无法接回。


变化图3

不过,有些局面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有待商榷。最主要的就是达到高潮的觉悟“神之一手”,那一手先手便宜半目似乎不够“分量”,或者说少了点“玄”的味道。但是,“神之一手”这种漫画式表达意味着绝对正解,即遍历后续变化这是唯一一手(就像奇异博士对钢铁侠说的“只有一种可能性”)。这样,2016年3月13日李世石对AlphaGo的127手凌空一挖可能就不能算了。“神之一手”这样带着噱头的虚构是很棒的,但是如果是小李那样天马行空、直接让AlphaGo崩溃的招式或许更好。

另外就是一些专业上的小细节。例如,记不得哪一集了,洪河调侃另一人棋下得都“耳赤”了。说评书的洪河此处显然在引经据典,即1846年本因坊秀策对幻庵因硕时下出的的“耳赤之妙手”。秀策,即藤原佐为附体的天才少年。从细节中可以看到,专业团队的助力让整部剧的质量有了充分保障,同时增添了最真实的味道。


二、内容的在地化


原著侧重真实而热血,但作为一个小众运动改编的剧集,多元化是一很明智的策略来满足大众的口味。最明显的,就是渲染了一些粉色调调——比如江雪明对小光的,沈一朗和白潇潇的。不过,剧里含蓄、内敛的情绪透露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因为这只是剧情的点缀而已,并且和这项运动的“气质”比较贴合。再比如兰因寺的那一段,虽然从我一业余爱好者的角度看挺失真的(棋力这事儿很难存在“高手在民间”的情况),但也提供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改编,突出了一种行棋和修身的相互关系:要想涨棋需要一些做人的性情、能力作支撑。

在人物刻画上,有几个处理非常好:最典型的是龙彦。龙彦和原著里门协龙彦的剧情很不一样,剧里到处踢馆的龙彦象征着遭遇遗憾却不屈从的倔强。“成为职业棋手”和人们诸多的目标一样,只是代表了一种人生追求,龙彦的经历诉说着不妥协,接着在不懈挣扎之中探寻更多的人生意义。最近在看诺沃特尼(Helga Nowotny)的《时间:现代与后现代经验》(Time: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Experience),作者认为社会里各种时间秩序相互交叠,“安排次序能够在它们(这些秩序)之间产生有意义的关联,并因此建立身份认同”。该书第二章则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释,即我们经历的时间流动存在两种情况:线性(linearity)和循环(cyclicality),前者通向更多的、难以预测的可能性而后者则是习惯性地凭着往日存储的经验应对新情况。龙彦的踢馆活动就是一种循环,日复一日地踢馆 - 获胜 - 证明棋力,而在遭遇褚嬴失利后循环被打破,也触发了一种向线性时间的反思,进而和生活里其他的时间秩序之间达成和解。可能,这就像这本书最末所说的“恰当的时刻”(the right moment),在这一时刻展开了时间性自我(temporal self),让时间流短暂停止、让意外进入,打破惯例,使得自我重组。我想,龙彦的经历更唤起我们普通人对自我认同的反思。


无论是龙彦、徐俊朗、谷雨还是吴迪,每个人都和围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关联,走进了不同方向的叙事通道——其中走向职业是最枯燥、最残酷同时可能也是最热血的道路。20年前在杭州棋院的两个小学弟戎毅、夏晨琨如今都是围甲联赛主力,戎毅甚至前段时间联赛六连胜。但是在人家还是小朋友的时候,我也算目睹了人家父母的投入(一方几乎不工作了),目睹了小朋友自己的专注和涨棋的神速,这让人很清楚地知道对成功的博取需要家庭投入、孩子天赋和机遇的综合。因此,沈一朗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经历非常真实,而他女朋友白潇潇、那个送小光抱枕离开道场的女孩儿的故事更加真实——大多数人都在扮演分母的角色,但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剧里十三中最终的夺冠,是普通人最美好的结局。



三、经历的共鸣


第一是团队,尤其像方圆市高中围棋联赛那样的团体赛。我自己没很多团体赛经历,头一回是2005年,“得无”、邱骋和我三个已经停止学棋的家伙组了上城区代表队去打杭州市运动会,最终拿到青少年组的团体金牌。担子挺重,但是拿到金牌的感觉又是很爽的——团体奖项比个人奖项确实多出不少意义。14年读研后,重新回到北师大围棋社,某次因为主力有事拉我去下了和对外经贸的北京市大学生围乙联赛,对面一很好看的妹子,感觉更是不能输,以至于官子快下完了还不断数目——那个时候胜负其实也没悬念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那么墨迹,可能“不想拖后腿”真是极强的心理效应。

第二是烙印。2015/2016学年在芬兰,每天看YouTube上的围棋TV——孤独乏味生活的解闷剂、好陪伴。早饭看五佳瞬间——我觉得那段时间我棋感提升很快,蒙中的概率很高,弈城也冲上了7d;晚饭看孟泰龄带他老婆YY冲弈城9d,有剧情的节目也的确比较吸引眼球。六年级结束停止学棋后,在心态上,我觉得和谷雨、何嘉嘉类似,作为最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没有什么浓烈的热爱,但是还会偶尔去下,还会和这项运动发生关联。2016年回北京的那个冬天,特地去天坛边上、中国棋院不远处的围棋TV演播室看了看。2019年到香港后,在全港业余围棋公开赛上终于升4段——尽管现在段位比十几年前水太多了,但还是觉得挺高兴,是我香港碌碌无为、黯淡无光的生活里少有的“亮光”。同场竞技的,大多是十岁出头的小朋友,我只能说:“叔叔我到3段的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如今打谱是不现实了,就看YouTube上那个“将将好”频道看看最新的棋局;现在下棋算不清也记不清,就甭提复盘了;死活题碰巧看到的话有兴致就思考思考。除了以往留下的烙印安静地提醒自己还有这么个水平有限的喜好,别的都磨得差不多了。就像那个台词说的:“围棋和朋友,都是一旦遇上了,就离不开的存在。”小光爷爷应该是我理想的发展方向。


第三是天赋。小光的故事(尽管是虚构的)印证了Waterman的幸福学认同理论(Eudaimonic Identity Theory)。沿着埃里克森的路子,Waterman的一个基本设想是,对个人身份认同更好的“选择”是与其最佳潜能相一致的。我们更可能通过与个人本质、禀赋相契合的目标、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有关的选择来实现幸福感,因为我们更乐意花精力在内在动力所驱使的活动上,而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所以,小光的青春期认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Waterman所谓自我发现或是自我建构过程。但另一些人,如谷雨、何嘉嘉、吴迪,都在经验围棋的过程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他们在其他领域能获得和天赋呼应的幸福感,而围棋的适当定位能次要地让这种幸福更丰富。

还是挺惊喜地看到这样的高质量翻拍让围棋能够进入大众视野,剧本的改编很好,演员的表演也很好。感谢剧组。最后,或许是梅泽老师基于自己经历、技术的监修,使得原著更加写实。作品因为真实性才能获得共鸣。梅泽老师2008年在杭州参加正官庄杯团体赛的时候,对堀田由美、小畑健没有推出续集的打算感到很遗憾,不过留下一部经典,并且现在有了“真香”的国内改编就很令人满意了。表白二十年来的女神,女神不老!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236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