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蝴蝶效应》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08-06 09:30阅读:
《蝴蝶效应》影评观后感:人生不如意是常态
江湖司马

《蝴蝶效应》于2004年上映,这部制片成本只有1300万美元的电影,却意外地获得了5793万美元的票房,四倍之多收益的电影在当年的美国影院并不多见。可惜的是,这部被观众啧啧称道的电影,却被许多影评人不屑——或可因为这部电影商业片味道浓厚——虽然剧情一波三折,观感很爽,但是深度不够。像美国重要的电影展奥斯卡、金球奖均不见《蝴蝶效应》的身影,只有魔幻、奇幻类奖项给予了些许垂青——如土星奖、星云奖,不过也仅止步于提名。不过,票房或许说明了一切,在观众心中,《蝴蝶效应》应该算是无冕之王了。


《蝴蝶效应》构思的巧妙,情节铺垫与揭开的严谨,剧情推进的紧凑,电影完成度如此之高,在我观影经历中难得一见。如此繁杂新颖的剧情设定,离不开背后电影人的努力。该片开拍前的六年间,导演埃里克·布雷斯和J·麦凯伊·格鲁伯对剧本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直到他们把主人公埃文的时间旅行做到无可置疑,复杂的剧情线索梳理足够清晰,尽最大的可能让观众不感到困惑,方才放下剧本,着手拍摄。当两位导演合作开拍《蝴蝶效应》的时候,由于他们对剧本反复整合和考量,对于剧情已经了然于心,几乎可以放下剧本进行场景调度。与此同时,男主角艾什顿·库奇对电影也付出了诸多心血。他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特地研究了心理学、精神病学以及混沌理论。

蝴蝶效应理论

电影灵感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对“蝴蝶效应”的研究。电影开始的那行字幕“纵使细微如蝴蝶之鼓翼,也能造成千里外之飓风”正是该项研究最有名的一句话。1963年洛伦兹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观察到细微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提取出来,提高精度后,又反算回去。洛伦兹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回来看时,惊讶地发现,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个实验说明,在混沌状态下,事物发展对初始条件依赖性极大,十分敏感,但凡有一点改变,会引起事物的巨大变化。而这部电影要说明的正是如此。


主人公埃文数次想要从记忆里返回,把那些后悔和遗憾的事进行改变,但是每次都不尽人意,都有意外发生。电影中主人公前后返回过去十次,不管是对爱人朋友的惋惜,还是对亲人的怜悯,主人公都试图把一切都修改成完美,可惜,人生事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每次回去,或可修补其中一项,但是其他始料未及的坏事往往随之而来。电影试图表达的正是人生在世,不如意是常态,没有完美的人生可寻,就像埃文后来企图寻求父亲帮助,但父亲让他放弃,并告诉他,“你不是上帝”。

真实来自于痛苦

就电影对穿越时间线一主题而言,虽然主人公埃文通过日记改变过去有悖常理,但是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并无嗤之以鼻的不信任,而电影之所以拍得如此真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故事的出发点还是以“人”这个局限的生命体为中心,没有脱离无所不能的“上帝”视野。假如电影拍成埃文可以控制事物发展,电影就会显得虚无、不可信。由此看来,我们对未知事物有着一种天生的敬畏,这种敬畏感在我看来,或可理解为来自于痛苦的真实。在《黑客帝国》中机器人开始时候营造出的世界是完美快乐的,但是很快发现,人们对自身开始不断地怀疑,这个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唯有痛苦才能让世界变得真实起来。在《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中,这种理论同样有效。

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电影所揭示的生活逻辑,过去纵然可以改变,但是旧的痛苦抹去,新的痛苦随之而来。上帝是如此顽皮、残忍,它从来不会让一个人一生中什么都如愿以偿,痛苦带来的悔恨也罢,遗憾也罢,种种消极事物都能让人生显得更为真实,更能让一个人挖掘自己情感深处的刺痛,由此来反衬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假如一个人的人生真的完美了,没有任何不如意,我想随之而来的是会是无尽的空虚,甚至对生命出现厌倦的情绪。所以我想说,不妨把一切都看作最好的安排,包括种种不如意。在世间我们爱过、恨过、悔过、遗憾过,七情六欲、五谷杂粮但都尝尽,一生就是值得的。


有许多人茕茕一生沉浸过往,希求改变,可惜到头来的结果想必和埃文的结局别无两样,倒不如活在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反而会活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电影《蝴蝶效应》中埃文的经历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其实都有迹可循,想要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埃文对记忆缺憾的拼命改变或可给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一些教训。

生命中的种种缺憾

导演对电影节奏的把握非常娴熟,在电影前半个小时,给我们营造的氛围是惊悚、魔幻、玄而又玄,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故事截取了埃文成长过程中的六个诡异片段,为后文中的发展做了有力铺垫。第一个片段是埃文画了一副杀人图画,随之遗忘;第二个片段中埃文母亲看到埃文莫名拿起刀具;第三个片段是埃文去好友凯莉、汤米家玩,遇到了变态的好友父亲;第四个片段中埃文去拜访了父亲;第五个片段是六年之后埃文和小伙伴玩耍,用雷管将信箱炸毁;第六个片段中由于埃文正值青春,与凯莉相爱,引起汤米的不满,将埃文的狗烧死。

在后面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六个片段之所以被埃文遗忘,是因为长大后他要靠这六段记忆去改变人生轨迹。因此,完全可以把这六个片段理解为埃文的六个人生节点,每个节点的改变都能让之后的人生轨迹完全扭曲。同时,这六个片段中汤米父亲拍摄事件、信箱炸毁事件、烧狗事件对埃文造成了不小影响,也是他着力改变的记忆缺憾。


首先,让我们现回到埃文最初的现实当中。汤米父亲的变态让凯莉自小对生活充满失望,因此,在长大后一事无成,于一家餐厅里卑微打工。埃文在发现自己可以回到过去,看到记忆真相时,特地向多年未见的凯莉求证,此次事件对凯莉影响极大,埃文离开之后,凯莉自杀身亡。

用雷管炸毁信箱事件中,埃文回到过去才知道,原来当时一对母子也在此次事件中丧生。之后的烧狗事件,兰尼亲眼目睹了汤米的残暴。这两件事情对兰尼影响极大,当埃文去拜访兰尼时,发现兰尼精神痴呆。

和普通大众一样,这些是埃文人生中的缺憾,但不同于普通人,埃文发现自己可以改变过去,这让他惊喜之极。可他不知道的是,人终究为人,永远成为不了上帝。改变过去的后果就是蝴蝶效应引起的其他的不如意。

不能消除的不如意

埃文长大以后一共进行了十次记忆返回,直到最后他痛苦地发现,原来世界从来不存在完美,只有回到母亲腹中,自行剪断脐带,让自己流产消失,才能成就别人。原来幸福是用牺牲换来的。

埃文前两次记忆返回纯属偶然。一次是他回到烧狗事件,一次是回到信箱爆炸事件,这两次他向兰尼和凯莉求证之后,让他发现了自己的这项特异功能。于是,埃文首先企图通过改变过去来避免凯莉的自杀。


埃文回到那次汤米父亲拍摄事件,当汤米父亲要求埃文和凯莉脱衣服时,埃文勇敢地做出了反抗。这次事件让汤米父亲不再变态,也让凯莉健康成长,后来和埃文读了同一所大学,并且相爱。可谁知道,由于汤米反对,埃文出手不小心将汤米打死,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他进行了两次返回过去,第一次是为了让狱友帮助自己取回日记,证明自己是上帝使者;第二次,他回到了烧狗事件。此次回去,他本来要拯救那条狗,让兰尼拿着武器,割断绳子,可谁知道,兰尼出手将汤米刺死。此次事件,让凯莉成为了妓女,兰尼成为了精神病人。

埃文不愿看到自己所爱之人和朋友的悲惨结局,因此再次决定改变记忆,而这回他重新回到被炸信箱事件中,勇敢去拯救那对母子时,自己的四肢却被炸掉。母亲面对儿子的残疾,染上烟瘾,得了癌症。埃文为了拯救母亲,又返回到了汤米父亲拍摄事件,这回他用雷管威胁汤米父亲时,不小心将凯莉炸死,自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可以见得,埃文反反复复进行了数次折腾,终于发现原来事物发展总是存在某种平衡,幸福和痛苦有着种种关联性,自己根本不能把一切事物修改成完美。无论是信箱被炸事件、拍摄事件、烧狗事件都有一个不可调和的因素,就是自己。如果自己不存在了,这一切便迎刃而解。最终埃文决定回到母胎,让自己流产。汤米和凯莉被父母收养,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起来。

《蝴蝶效应》构思巧妙精炼,以失忆做铺垫,以记忆回溯来揭露人生至理,在穿越类的影视剧中算是翘楚之作。电影中主人公埃文能够穿回过去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于我们现实生活其实不无启示。试想一下,有多少人沉浸在过去的失意之中,又有多少人企图在未来弥补过去的缺憾!这些人所作所为和电影中主人公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区别。埃文的经历实则在告诉我们人生中不如意是常态,于其顾影自怜,不如勇敢面对。过去是不能改变的,唯有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的,这是真正幸福。一如嘉措活佛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456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