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8-09-01 14:56阅读: 次
教室别恋——All things fair影评观后感
文/Will_Fly
据说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瑞典的,当时不知道,听着对白觉得古怪。一部混乱着情欲和成长苦痛的片子,当时看了,觉得迷惑。这也是我看欧洲电影时经常的感觉。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他们的风格:直指人心。而东方的是含蓄的曲折的,反倒让我不适应起这种简单来。
美丽的女教师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来说,充满了性的魅惑,她有着他认为的神秘的胴体,关注而向往,充满与之相亲的渴望。
在半推半就的鼓励下,小男孩一只脚踏进成年人情欲的世界,女教师的诱导和放纵,情窦初开的男孩子,未来得及了解爱,就跌进欲望的沟底,以为梦幻般的欢娱,透支着刺激和惊喜,少年沉迷于来的过早的世界,旷课,放任着自己,以换取情人的欢心。
好象在一场频繁更换场景的剧中,胶片飞速转动,看不清任何形象听不到任何对白,只见色彩缤纷闪烁,没等到定神思量,啪的一下,落幕的顶灯通明,所有的只是一场梦,椅子劈劈吧吧的翻回到从前的状态,当阳光从厚厚的幕布下照耀进来,什么样的梦也醒了。
即使是情欲纠缠,可是因为没有旗鼓相当的爱情,情欲只是一剂寂寞的春药,当发情期已过,厌倦的潮水汹涌而来,冲垮脆弱的堤坝,人的心还是渴望爱恋的。
当少年拒绝暗恋自己的女孩子的时候,他并未有后悔,当偷情到最后,女教师的丈夫,懦弱的男人,在音乐里寻找解脱的人,絮絮叨叨的讲着,酒精麻木了他的神经,已经没有应有的羞耻和愤怒,少年面对着卸除武装的情敌,先是小心翼翼,然后是困惑,接着倾听,最后的结果是产生了同情之心,这种情绪使一对情敌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变化,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它是一种苏醒的前奏,带着预见性,预见少年人性的苏醒已经开始。
这是一种带着猛烈冲击力的自我反观和觉醒,少年的眼睛离开肉体,看到了肉体之外的道义和善良,他同应是情敌的男人在一起,听着充满激情的柴可夫斯基音乐,两个人并排坐在长凳上,倾听也是一种疗伤,不可告人的恶梦已经令他无法找到往日深陷的激情,女教师的赤裸裸的情欲需求是动物性的,而少年决定离开,他希望自己有性爱之外的纯真的感情,是人的感情。
而情欲已然泛滥的女教师缠住了他,再次的迷乱中,恶耗传来,做为虚隐在影片背后的战争背景,给了少年一次沉重打击:他的哥哥在战乱中丧命。一瞬间,就这一瞬间,所有的都变得脆弱不堪,所有的都灰飞烟灭,少年的心坚硬起来,学会和懂得了承担,一只脚踏进了成年,跌撞之中,稳住了脚根。
因此,他对气急败坏的女教师给予了有力的反击,踢倒了作为掩饰她进行勾引和暗示的桌子,在结尾处,男孩子拉开拉练,以自己的方式当众把他认为的羞辱还给她,然后把百科全书全部拿离学校,他也从此离开,离开虚伪和丑恶,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英俊的脸上,年轻的脸上,音乐响起。
有人曾说过,男孩子都是最终在女人身上获得成长的,从前不明白,后来有点懂得,也许吧。值得注意的是片子里的音乐,有着轻柔的女声独唱,有着磅礴的柴可夫斯基的,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因为是早前看过的,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着反差,给我的印象,深切。
其实我最震撼的是作为丈夫的那个男人的懦弱,有理有据的,有着让人痛楚的轻蔑,觉得可怜觉得心疼,同时更加憎恨。
禁忌是猛药,记得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是应该的,虽然他真的叫我感到混乱,风格个人化,是欧洲电影的特点,因此超越商业大片,除票房之外。
《教室别恋》影评:一个男孩的成长代价有多大
一个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女教师的癫狂示爱,需要一个叔叔的潦倒无奈,需要一位母亲的悲恸丧子,需要一位父亲的失声哭泣,需要自己兄长的捐躯为国,需要萝莉妹妹的童贞体验。
这是电影告诉我们的,这也是生活告诉我们的。经历过的人,都能体味到成长的代价有多大。
本片聚焦于师生之间的不伦性-爱,而给我感触更多的却是承受命运煎熬下的个体生命。女教师与丈夫从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浪漫恋情至今遭遇中年危机,女教师以出轨索爱为发泄口,而丈夫以整日酗酒沉迷音乐为避难所,这本是爱情婚姻的悲剧。男孩的青春期有多长,有多凶猛,是不能精确计算的。当更多的人把同情心投射给男孩时,认为男孩是被女教师当做性-工具来满足自己“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饥渴,而我更愿意把怜悯之心投给女教师。最大的悲剧,恰是善与善的冲突。难道,她不是一个受难者么。当我们在看到她用碎瓶渣威胁男孩解开自己纽扣的泪眼婆娑中,内心将是一副怎样的翻江倒海的纠结与愤懑,悲伤至极。当男孩在毕业典礼大庭广众之下用解开大前门用老二蹙着她的脸时,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又是怎样的一份难堪羞辱的情景。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生活,是社会,是战争。
师生恋,虽然是双向驱动作用的共同结果,但是作为老师一方肯定要更主动一点才行。而作为一段伴随着悠扬旋律轻舞飞扬的美好忘年恋最后差点闹得彼此鱼死网破,贻笑大方不得不让人嘘唏长叹。如果没有战争中兄长的牺牲,男孩会不会以更加动物凶猛的过激行为彻底冲垮女教师的生活让人心有余悸。这一幕让人联想到了《生死朗读》。
男孩终究要不断成长,长大成人并成熟起来。若干年后,生为人夫,生为人父的男孩再回首,这段往事,会不会以一份慈悲之心去看待青春期里路过的风景,路过的人物,曾经发生的事情……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日摇落,凄凄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教室别恋影评
《教室别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由青春期走向成熟艰难而挣扎的蜕变过程。男主人公史迪是一个学生和女主人公维奥娜是史迪的教师。史迪和维奥娜展开了秘密的地下恋情,在这段时间里史迪经历了自己与维奥娜丈夫谢尔的心灵碰撞,经历了同龄人的性爱,经历了西格的死去,史迪最终离开了校园,离开了维奥娜完成了蜕变,走向社会。
影片一开始就是《性交论》的一部分内容,配上了深沉的交响乐讲述了两性的基本概况。这段《性交论》与本片的主旨不谋而合,也为影片的内容奠定了基调,为后来的叙事埋下了伏笔。
史迪是一个15岁的男孩,我们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就看见了他和同学无时无刻都在讨论着性的话题,传纸条。我们不难看出真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心的躁动不安,以及对性的好奇和渴望。维奥娜37岁的教师,耀眼的金发,姣美的面容,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美女。下课后史迪被留下来了,史迪要清理教师,我们看见了史迪站在椅子上偷看维奥娜,看见那动人的曲线。老师让他念传递的纸条,懵懂羞涩的史迪读不出那些文字,因为上面写的关于男人性能力的一些话题,在长着面前我们能看到一个孩子对于性有着好奇和疑问但是不敢在大人面前表白出来的尴尬境地。也就是因为这次下课,两个人的独处,两个人仿佛被某种东西吸引在了一起。
在接下来我们看见了史迪和维奥娜去实验室去拿东西,两人亲吻了,他们都被互相缺乏的东西所吸引住,这是他们第一次释放,也是一段肉欲与关系的开始。我注意到在实验室有一个老教师拿着一个无人体大脑的身体模型,这预示着两人不正常的关系是缺乏理智的,不会有好的结果。维奥娜是一个有夫之妇,她为什么会红杏出墙,原因一会在说。
影片多次出维奥娜身上的纽扣,从下到上,这些纽扣是有顺序的排列着的,当史迪逐一解开这些纽扣是,我们也仿佛看见了一个男孩在人生逐渐走向成熟慢慢的蜕变过程。在维奥娜的家中我们看见了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安慰,也看见了他们之间的性爱。整个影片的性爱场面我们都能看到金色的阳光,我没仿佛看不到罪恶的存在,一切仿佛都是美好的,和谐的,当性的场面出现时,总会想起动人的旋律。这或许是影片歌颂性的美好。
维奥娜的丈夫出现了,维奥娜是一个商人,丝袜经销商,我们能够看出他的生意并不如意,他回家总是喝酒,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出维奥娜红杏出墙的原因。维奥娜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因为丈夫经常出差,造成了维奥娜的寂寞与空虚,弗洛伊德说“性是人的本能”,任何人都会需要性来安慰自己的寂寞和心灵的创伤,所以维奥娜的红杏出墙是可以理解的。
谢尔维奥娜的丈夫,看见了史迪和妻子在自己的家里,但是他没有说,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是一个音乐痴狂者,一个嗜酒如命的人。他知道妻子有了外遇,看见了史迪,他不可能没有埋怨。音乐是直击心灵的语言,这句话一点没错,他的音乐里有着对妻子的不满和怨恨,酒精承载着生意的不如意,和对现实的哀愁。谢尔在音乐里我们仿佛能听到他对自己的抱怨,因为正是他的工作,造就了妻子的寂寞和外遇,里面的音乐也应该是自己的救赎和对妻子外遇的宽恕。
也正是因为谢尔他教会了史迪去倾听音乐,史迪也学会了去倾听音乐,在音乐中他能够听出欲望的膨胀后带来的后果,他可以听出人生的不可预测。也正是因为谢尔的出现,有了史迪和同龄人的第一次性爱。是谢尔让史迪明白了人类的可怕的贪婪的欲望,和一个人如何走上成熟的种种方法。如果说维奥娜是史迪肉体上的导师,那么谢尔就是他心灵的伴舞者。
影片是以二战为故事背景的,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一些反战的情绪。正是因为战争使得人们生活得困苦,造成了很多的创伤。因为战争,所以谢尔生意冷淡,这也间接造成了妻子的外遇。也正是因为战争,我们看见一个学生史迪,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打工的场景。我们看见了西格的死,战争是种种不幸的原因这一。
战争,西格的死去,谢尔对他的指点,史迪仿佛看见了人生的残酷,面对维奥娜的诱惑,他踢翻了维奥娜的桌子这是与她关系的决裂。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看见史迪向维奥娜走去,他没有报复,只是从她身边走过,因为他成熟了。他知道了维奥娜为什么和他发生性关系,理解了一个女人的痛楚,这是史迪对维奥娜的宽恕,当他走出校门,史迪已是一个男人。
最后,再说一下维奥娜和史迪这一关键的主角。史迪和维奥娜是根本就不存在爱恋关系的。维奥娜因为丈夫经常出差因为寂寞所以会找到史迪。史迪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因为他需要性的指引所以就有了他和维奥娜。维奥娜是他的性启蒙,也是史迪走向成熟的引导者。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37岁的维奥娜会成为史迪的性启蒙者,我又想到了弗洛伊德的一些言论。弗洛伊德说:“人刚生下来就有了吸允的欲望。”也就是说母亲可能孩子第一个启蒙老师,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心里都有一种恋母情结。虽然维奥娜不是史迪的母亲,但是年龄相仿,可能这会让史迪感到安全感。最后,两人在毕业典礼上的碰面,是史迪与维奥娜之间的宽恕,也是对彼此的理解。一个走向了成熟,一个理解了更多。
一场与欲望的遭遇战——《教室别恋》观后感
题记:修行就是与欲望作战。这是一场持久战,好多次,你以为这个敌人被消灭了,其实没有,它往往只是躲藏在心的某个角落,待机而动,侍机反扑。对付这个险恶的敌人,与其回避,不如直视之,佛陀发明的“四念处”修行法门即是。如果你真能看穿欲望,就不会被它暂时的华丽表象诱惑。是超凡入圣还是堕落陷坑,就在一念间。
在人类所有的欲望中;情欲最难克服,它其实是人的终极欲望,是生的欲望,是出生的原动力。
对人的所有诱惑中;青春与美的诱惑最难抵挡,比较极端的例子,象《魂断威尼斯》里衰弱的教授,为一个漂亮男孩的清新与美痴狂,这迷醉却让他更快地衰老,更早地死亡。
刚长成的少年是那样美貌,象一枚枚新铸出的崭新的金币;随时准备着诱惑和被诱惑。《教室别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十五岁的少年斯蒂与37岁的女教师维奥拉发生了一段爱情。影片通过这个线索讲述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女教师说到底也只是少年成长背景中的一抹亮色,再怎么抢眼也只是背景。
有定义这场恋爱为畸恋,我不赞同,我不觉得这场恋爱与别的恋爱有多大的不同。影片中有个镜头;一群学生从侧边的走廊走来;而正对着观众的视野;从迎面的门走来那对正沉浸在爱河中的人儿;少年大踏步走在前面,身材修长的女教师踏着碎步紧随其后,在爱人的耳边情话呢喃,那一种柔情缱绻,深情款款的缠绵之态,难以言尽。
有说是女教师催熟了斯蒂,我也不同意。谁规定男孩要走向成熟,必须要经过风景相似的路径?成长的过程,总归是要经过一些人和一些事。就少年斯蒂来说,生活中一连串的事件:恋爱,哥哥的牺牲,周围那一帮脆弱的成年人: 女教师和她失意的丈夫,沉浸于丧子之痛的父母双亲,个个都需要他的安慰,这些人和事之种种,让少年开始走向成熟。
只能说在欣赏文艺作品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自觉的角色代入,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这个电影是从男人的角度叙述的。导演特别给了很多同情给老男人:维奥拉的丈夫弗兰克(我怀疑他身上多半有导演本人的影子):弗兰克曾经背叛过妻子,因为他的出轨,新婚妻子受了打击,可能流产了,这使得他后来也不得不忍受妻子的出轨。给他戴绿帽子的又是他喜欢的男孩,他因此而无法有所作为,少年斯蒂令他想到他失去的孩子。况且他也有过少不更事的年龄,只知道玩耍,象牧场上活泼的小羊小牛。不是吗?他喜欢自然和它生机勃勃的产物。
这个面临生意和感情生活双重困境的推销员只能借酒jiao愁。片中有个场景,是这个男人与男孩一起踢球。在朝气蓬勃的少年斯蒂身旁,这个中年男人显得不合理地衰弱和老迈。据说拍完电影两年后导演就去世了,估计拍这个影片时导演的健康状况可能已经出了问题。导演让他的现任妻子演维奥拉,让他儿子演斯蒂,如果影片的情节与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有某种重合,我一点儿都不会惊讶。
我记得有个友人说,他儿子在还是婴孩的时候,总想去摸火炉,一开始他们阻止他,但禁止反而激起了小家伙更大的好奇心,反复多次后,这个爸爸有点失去耐心了;他于是决定不再阻止儿子,要看着他摸火炉,让他结结实实地被烫上一次,他就该知道热火炉是不能摸的了。
窃以为,导演让他美丽的后妻与他年青的儿子,通过这部电影演绎这么一个故事,心机叵测。
他会希望他们之间发生点什么吗?如果发生了什么,他会希望他们的结局很圆满吗?影片中;两情相悦之时,总会响起的一段美妙的咏叹调,使这一段爱情如梦如歌如诗如画。。。后来才知道歌名叫《任我的泪水流淌》,那该是情殇时的挽歌,敏感的观众可以由此预见不幸的结局。
人的欲望是流动的。所以成年的子女一定要离开父母家。其实其中有规避伦理风险的成份。
少年斯蒂认为他与维奥拉的男人是朋友,他们结成了某种同盟。这个男人同盟的共同敌人是:女人维奥拉。维奥拉,这个名字与紫色谐音,影片借维奥拉的丈夫之口说:紫色是罪恶的颜色。 好象在说:一切的罪恶都源自女人(中式表达为:“女人是祸水”)。
男人当然更容易理解男人,宽容男人的弱点,却不大肯宽容女人的弱点。我注意到影片里多次出现斯蒂解开或者扣上裤扣的动作。让我不由得怀疑影片中隐含的男权思想。女教师就活该受伤害吗?她未必没有过心理挣扎。虽然诱惑是双向的,但恋情显然是由男孩子启动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青春期的性幻想也好,或是恋母情结。青春和美的诱惑很难抵挡,维奥拉因此沦陷了,万劫不复。
男孩子点燃了女教师的热情,后来他觉悟了,成熟了,要走过这个阶段了,他可以轻松地拔脚而去。但对于深陷情感泥沼的女教师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影片暗示他们的恋情,基本上是由女教师主导的;她看起来欲壑难填,连课间早餐间歇那么点时间,也不放过斯蒂。另外她也有很强的掌控和操纵欲。斯蒂开始时,因为爱她而崇拜而顺从,她要求把音乐声调低斯蒂就调低,青春期少年已经开始反抗爸爸,却还没开始反抗她。
但是很快地;女教师也失去了掌控和操纵少年的力量,于是邻家小女生有了机会。很显然;斯蒂对小女生本来没什么兴趣;不过他已经决定拒绝女教师的诱惑了,但却暂时无法克制青春期男孩汹涌的性欲,很自然地,史蒂想到对自己感兴趣的邻家女孩。他与小女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鞍马箱里)是女教师在课堂上向他暗示约会之后。虽然比起容貌美丽身材修长的女教师来,邻家小女孩的确是一只丑小丫,但她决不可能成为掌控和操纵者,这就是男人想要的关系。
被抛弃的维奥拉也开始象她丈夫一样,用酒精麻醉自己,醉了酒的她用破口的酒瓶威逼男孩子与她爱爱,女人了解她是因为对被爱的渴望而歇斯底里,是在无望的内心挣扎下的疯狂举动。那一刻,借一位网友的评论:女人的悲哀被放大到极处。男人可能会理解为她是因为失去了对男人的掌控和操纵的权柄而疯狂。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怜悯,男孩子最后一次安慰了她。
影片开始时的女教师是多么的美丽又优雅,在影片的后半部,经过又一次的情殇后,她变得难看又刻毒。看她在讲桌后露出吊袜带的举止有多萎琐。她很可能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也难怪斯蒂会生气,一脚踹翻了讲桌。不能不说这一脚显示了男性的力量,虽然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斯蒂已经开始显露出小男子汉的端倪。
看到这一幕时,我的心理五味陈杂,不知道是该为斯蒂高兴还是该为维奥拉感到悲伤。
影片的最后;男孩子在教堂,这个神圣的地方,对着道貌岸然的女教师解开裤扣,他这个举动不仅是对女教师以牙还牙;让她经历她在讲桌后对他解开裙钮时他曾经历的难堪与紧张,大概更想表现的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对一切貌似神圣实则试图掌控和操纵的虚伪事物的蔑视和挑战。
教室别恋影评观后感
时代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的瑞典,高中生史迪原来生活无忧。直到英文老师维奥娜出现,他的单纯生活因而改观。薇拉的丈夫是个丝袜推销员,经常出差在外,回到家里也只是喝酒听音乐。被冷落的娇妻遂从史迪的青春肉体上寻求慰藉,史迪沉沦在欲海中,对同龄女生丽莎的暗恋完全无动于衷,直至兄长在前线战死的恶噩传来,史迪才惊觉到现实的残酷,决心结束这段畸恋。
时为二次大战期间,一个少不更事的十五岁少年史迪,一个三十七岁的女教师
维奥娜,两者发生了一段师生恋情。一个对成熟一定充满热切期待,一个对少年情意寄注深切爱意。总是年龄差距,甚至社会道德不容,就在两眼深情一刻,又怎能阻止激情迸发……
如果你因此以为这又是一部畸形爱情片,一部《洛丽塔》的欧洲翻版,那么你就错过了影片想给你的最可贵的东西。
……温暖而熨贴着每个人绞不干的青春珍藏。关于性爱,情爱的主题,使用一段柔美华丽的歌剧独唱引出的。影片开头《论性交》疑问和音乐一起缓缓流泄,定下了此片最大的主题。此后,史迪每每被性爱之美所吸引时,这段音乐都会再度响起,在你心灵最柔软处来一下轻触。从音乐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导演是肯定这份感情的。虽然在最后,它以扭曲而苦涩告终。终于,当他不再理会女教师的诱惑,转而寻找那个女孩的时候,他已经捡回了失落已久的东西。
他去寻找的是一份性爱之外的情感。那里有被崇拜和被爱的满足,以及青春的悸动。那同样不能叫做爱情,但里面已经有了一个男人对爱的最初理解和取向。看到这里总让人想起《毕业生》中类似的场景:男孩放弃母亲寻找女儿,放弃纯性的吸引,寻找真爱。不知是否每个男性在成长史中都有一段走出恋母情节与性诱惑的经历,然而史迪比毕业生中的达斯丁霍夫曼要走得更远;他最终不能黏着情爱,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留待他关注。这也是本片比《毕业生》更深一层的境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188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