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800字 >

《心灵捕手》影评9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5-18 09:33阅读:
《心灵捕手》影评

“天才”何以成“人才”?

——从《心灵捕手》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 山栀子



4月23日晚,苏州大学明师班研修的经典电影是《心灵捕手》。导师邱华国校长提出了研修作业——从《心灵捕手》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员们进行了一次很深入的对话和碰撞。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威尔,虽然拥有惊人的天赋和潜力,但因过去的阴影而自我封闭,形成了较强的防范与进攻人格,直到遇到了一位高度赏识其数学才华的兰博教授和真正懂得他内心世界的心理医生尚恩,还有一群支持他的朋友,才逐渐敞开心扉,实现自我救赎,从而发挥才华。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把天才变成人才”的路径参考。
当下,“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战略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以“着力”二字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可见其紧迫性与重要性。“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再次得到凸显。最具代表性的是,“层层选拔”和“集中培养”模式进入高峰。如果不是《义务教育法》和双减新政等支持护航,这一模式只怕又会漫延到小学和初中了。我们需要追问一个“事实”,古今中外的大家,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吗,都是集中培养出来的吗?显然不是,许多都曾是淘汰剩下的产物,而且都是极少数甚至是难以复制的个例。
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疑涉及三个关键问题:何为人才、如何发现、怎样培养。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先要回到人才培养的四个“要件”:天赋、环境、伯乐和通道。显而易见,对于一个有一定天赋的人而言,后面三个要件缺一不可。影片中威尔,假如没有兰博教授的发现和赏识,假如司法追究他蹲了监狱,假如没有尚恩医生的耐心治疗,假如没有支持其学习和研究的通道。这个数学“天才”,不仅不会成为“人才”,还极可能沦落成为“人渣”。
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最核心问题是——新型人才观念下的育人模式。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不变,再多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伪命题。
唯一依据就是“核心素养”。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发展的框架下,那些具有广泛兴趣、自主自立、充满激情、特长发展和精神自由的人,就是“创新拔尖”的人才潜质。
这样的人才观,促进“充分而协调”的发展,超越传统的“分数标准”,也一定要突破“以分选人”的通道。
那么,创新拔尖人才如何实现早期培养和贯通培养呢?早培养有多“早”,贯通培养要打通哪些“关节”?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常识叫“根深叶茂”。“早”字不是要拔尖,而是要“培根”。更早地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品格、意志力、学习力和兴趣,这就是教育的根本。义务教育阶段就是“培根”的黄金期,也是关键期,错过了就不可逆转。所以,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深耕课堂价值,实现系统培养下的学生自然生长,在自然生长中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与优势,这才是理想的育人模式。邱华国校长为我们分享的“成人 成绩 成才”——三重发展育人模式的构建案例,推动以“扬长策略”追求从“学成他人”到“学以成人”的转型,实现全员性真实毕业、多元型素质升学、个性化砺长越己人才培养目标,给我们打开了人才培养的一种思路。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必然是“核心素养”之路。“你花一万五所受的教育,用一块五就能在图书馆得到。”《心灵捕手》中的这一句台词,可谓对“知识”与“素养”的经典解读。
贯通培养最需要打通的是关节是“评价”。这些年,松滋实小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与改革中提出的“三多评价”——多一双眼睛“看”,多一个角度“想”,多一把尺子“量”,让我们得以看见更多孩子的童年精彩、个性发展、成长变化。但是,当这些孩子离开小学后,他们是从一座森林进入另一座森林,还是从一座森林进入一片丛林呢?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早”的不是时间,而是观念与机制。“贯通”的不是选拔,而是课程与模式。“拔苗助长”和“泯然众矣”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
《心灵捕手》还警醒我们,对“天才”内心的深度理解和深切关怀,促进他们对自我内心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接纳,帮助他们克服内心障碍,才能释放其更大的潜能和实现无限的可能。反思今天的许多优秀人才,背后的心理问题和人格扭曲成为我们最大的忧患,也成为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隐患”。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28304.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