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小小的我》电影观后感1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1-21 09:56阅读:
《小小的我》电影观后感


上周二和朋友去看了最近热播的一个电影,看完以后感触颇多,今天来分享一下。

我感觉这个电影首先想要传达的一个观点是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与包容。这种关爱和包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而是要将他们视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像普普通通的任何一个人一样,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只要付出就有机会可以成为师范生,并且在未来成为教师;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恋爱;具有普通人的需求与欲望等。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聚焦在“雅雅”这个人物上,在电影播出时,我对这个人物存在些许敌意。饰演者周雨彤近期在一档综艺中的表现败坏了很多路人缘,所以她一出场时,对电影主人公刘春和的笑,在我看来,是一种挑衅的行为。不过恰恰相反,这个人物在电影的前半程中的种种行为,是对刘春和以及自己的一种救赎。所以刘春和为她写了一首小诗”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而我是穿梭于孤寂之河的怪人。”在刘春和的心中,她就如一束光,照亮了他灰暗的人生。但是在他牵上她的手时,她表现出的生理性的抗拒,又将他再次推向了深渊。“索桥上的刽子手在扼杀幻梦,河堤处传来的枪声,处决了情欲,我拿着一个破旧的地址,上面说,这孤独尽头的山岗,能邂逅你最美的模样,而现在,沸腾的心以日渐麻木,我的身体,在肉眼可见的苍老,我将忘记,自己困于这里的时间。”

索桥上站的“刽子手”就是现实中雅雅最后的出场。他们的故事结束了。但是我不太理解电影后面的一个情节,雅雅撕开了刘春和背上的皮肤,他从此如同蝉一样获得新生。我不理解的点有两个——一是为何重获新生要用雅雅这个人物来推动,二是我感觉这个情节与前后剧情并不连贯,不太理解为何要设置在那处。

第三个我认为是对家与爱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涉及外婆、(刘春和的)妈妈和刘春和三个人。在电影一开始,便有外婆与妈妈争吵的环节,妈妈有一句台词是:“没有人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妈妈。”后面的剧情也提到了,外婆的丈夫抛妻弃子,所以外婆为了养活妈妈,去西藏开饭店,直到妈妈十五岁时才回来。外婆缺席了妈妈十五年的成长,所以妈妈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妈妈这个角色的,我觉得她太过无情,可能是由于观众有上帝视角,而妈妈并不知道外婆脖子上的伤口是她在西藏开饭店时为了保住妈妈的奶粉钱而被强盗划伤的。外婆也从未告诉过她这件事情,也未打算告诉她。

而春和与妈妈的矛盾始于春和是个脑瘫患者。在一次“假走丢”事件中,年幼的春和亲耳听到了父母的交谈。在父母的心里,也许春和走丢了,他们或许能够松一口气,并开启新的生活。这个事情就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扎入了春和的心中。后来父母瞒着春和怀孕生下了妹妹,春和本是震惊,但他到医院想要靠近妹妹的时候,却被妈妈一把推开。这件事情将春和与妈妈的矛盾推向了高潮。首先我作为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观影者,其次我带入了刘春和的视角,我觉得妈妈真的很无情。她不了解春和,认为春和是一个与正常人大不相同的“脑瘫”,他没有正常人的欲望,只有通过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与正常人同等的机会;此外,她对他的控制欲很强,这可能源于一个脑瘫的母亲对于脑瘫患者深深的偏见。她觉得他不应该报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她要让春和复读,她会控制春和穿什么衣服,她会看着春和每晚喝牛奶……我觉得最讽刺的是,妈妈丝毫没有察觉到刘春和想要自杀的想法。我认为在电影的最后也并没有给出两人矛盾的解决方式,也许这种事情无解,又或许应该交给时间……

电影的主线是外婆与刘春和。我认为外婆才是刘春和真正的救赎。或许将她喻为“爱的拐杖”。外婆会支持春和的任何选择,会陪他去教育机构试讲,会偷偷跟着他去咖啡厅面试,会支持他攻读师范的选择,并且当妈妈不付学费时为他提供学费。此外,外婆也是最尊重最爱春和的人,她会正视春和是脑瘫的问题,而当他人叫春和“傻子”的时候,也会再次强调,“他是脑瘫”,甚至不惜与昔日的姐妹大打出手。她会心痛春和的境遇,她也会为了治疗或者缓解春和的症状去往多个城市寻医问药以及学习手法辅助治疗。他们在社会上也面临着某些同样的问题,合唱团的老年人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很吃力,这一点在春和看来,他们是同病相怜的,这或许是春和答应外婆做合唱团鼓手的原因之一吧。在故事的最后,春和说要请外婆在学校食堂吃顿饭,然后希望外婆买一张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的火车票,希望外婆能够享受除去照顾春和以外的生活。也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040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