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8-27 08:03阅读: 次
《默杀》影评
文/ Leon
我真是对导演起了sha心。
有这么一部电影,在短短的119分钟内讲述了霸凌、家暴、偷拍、性侵、恋童以及未成年犯罪等多个话题。电影团队宣发时cult了大量的虐杀镜头,将摄影机对准了受害者的鲜血与苦难,似乎在宣告这是一部注定沉重的电影。团队在短视频平台里似乎一直在预示这部电影反转不断,正如片中人物遭遇一样因果有报,环环相扣。然而高密度的社会热点和血浆四溅的镜头并不能掩盖片子本身的问题,这部电影在叙事、角色塑造和伦理处理上存在着诸多缺陷。真理的榔头重重落下,却砸向了更弱者,真正的罪人自始至终隐匿在暗处,躲过了来自受难者的审判。
这就是这次暑期档的热门悬疑片,票房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便已突破十一亿的,来自《误杀》导演柯汶利的新作:《默杀》。
以下小编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暑期热门档。
——傲慢的人血馒头
——失败的复调叙事
——现实主义题材该何去何从
傲慢的人血馒头
如何在短视频平台用最短的片段吸引人们的兴趣?如何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抛去逻辑最大化刺激观众的感官?如何将片中所有的血腥暴力镜头正当化?
《默杀》这部电影好像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那就是将当下最吸睛最反伦理的社会热点当作是珍馐,统统一股脑堆放进这部电影中,无视食材味道的均衡,在短时间里不断灌给食客。但因为火候不够,食材不但失去了鲜美的本味,而且成为了致命的毒药。
拿影片的一大宣传点“重锤霸凌”举例:既然片子要拍反抗校园霸凌,那就要和《黑暗荣耀》一样,将镜头对准受害者的反击,看她们如何在苦难中觉醒又是如何重塑自我,看霸凌者空虚脆弱的内核,看他们的自私丑恶在因果好轮回前的苍白。
可《默杀》的校园霸凌却只是将镜头对准了最浅层的部分:受害者如何受虐,施暴者如何惨死。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霸凌组是如何将小彤用胶水粘在墙上,如何把荆棘花冠按在慧君的头上,如何胁迫慧君站在玻璃屋顶上导致她最终坠落身亡的。这些镜头拍的无比详尽,将残忍的细节不断放大呈现在观众眼前。
当到霸凌组被制裁时,观众仍无法获得任何爽感:榔头开瓢,礼堂吊尸与头颅散落,这些限制级的镜头堆砌在一起只会让人感受到导演的恶意。
导演对观众糊弄的恶意。
导演似乎不屑于去探究这一社会热点切背后的成因。他只是捏造了两个身份,告诉观众:这个人是好人,他干好事,那个人是坏人,他干坏事。正如百度词条里对这部电影的剧情简介一样。这部电影更像是人设的拼接,角色在情节推动中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成长或变化。这使得角色的行动和动机显得机械和苍白,削弱了剧情的张力和观众的代入感。所有人物的行动都缺乏充分的内在驱动更无弧光可言。可以说这里的所有角色都扁平的像草履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死去的堆肥丈夫。他好像一个超雄孤儿和无业游民,毫无任何社会关系,以至于死后没有任何人试图寻找过他。他的存在就是在快结局的时候空降家暴炼铜后领便当,成为金桔养料,为李涵的园艺事业与后期牢狱之行添砖加瓦。
同时电影对伦理困境的处理是失败的。在处理性侵、偷拍等敏感话题时,导演对受害者的描绘过于直白和暴露,镜头间缺乏人文关怀。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只是受虐的对象,缺乏独立性和复杂性。这种单薄的角色刻画不仅让人无法产生共鸣,还反映了导演在女性角色塑造上的不足。
导演缺乏对女性角色的尊重。这也使得观众难以对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小编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是生理不适与被冒犯。
比如拍家暴时,李涵满是血迹的脸与夹在门框间肿胀的手指;拍恋童时,被侵害后的小彤被内裤蒙着脸,洁白的裙子渗透出两腿之间的血迹;拍偷拍时,则对偷拍者的大加洗白,让关键证据以被偷拍的方式记录下来。。。。。
上述这么多的热点元素在叙事上并未得到有机结合,而是四处拼凑。电影从未试图深入探讨每个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背景,导致叙事上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而这混乱的背后隐藏的则是创作者吃人血馒头的傲慢姿态。《默杀》这部电影消费着这些社会热点,借助社会热度,制造自身噱头谋取大把的票房。末了还要惺惺作态,表示自己坚决与这些邪恶奋战到底的嘴脸实在傲慢而又伪善。
也可以说这份傲慢,更像是吃了伟哥的中年男人的傲慢。换言之《默杀》本身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中年男人的自我感动。他掺入密集的暴力猎奇镜头作为伟哥,在糟糕的表现下,不但毫无察觉,还要满身臭汗地问你:“爽不爽?”实际上,有无伟哥他都是一个差劲的玩意。在大量的伟哥的加持下还是这种平庸表现,着实令人失望。
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电影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如果只是展示极端暴力和虐待情节来吸引观众,放弃对故事深度的打磨,消费剥削受害者的经历。试图以此获得高票房和媒体关注。这就是缺乏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表现,也正是吃“人血馒头”的表现。
失败的复调叙事
《默杀》作为一部悬疑电影,试图通过复调叙事的方式展现多重社会问题和人性深层次的冲突。然而,这种尝试在执行上却存在显著问题,导致影片在整体叙事效果和观众接受度方面均未达到预期。
首先,导演试图采用多条叙事线索和多个人物视角展现校园霸凌、偷拍、性侵幼女等社会热点问题。然而,这些叙事线索并未有效地交织在一起,每条线索的深度和发展不足,使得情节显得支离破碎,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就如同横空出世偷拍线,突然牵扯到了父子间的教育问题上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复调叙事的失败最明显的体现则是体现在人物塑造的失败上。复调叙事要求每个角色的声音都能独立且有力地传达出来。然而,《默杀》中的角色大多缺乏足够的背景和动机描述,像是霸凌组无故霸凌慧君,如果说她们霸凌小彤是因为霸凌一姐认为李涵勾搭自己的校长爸爸,那她们霸凌慧君时可谓是毫无缘由。那么多的残障儿童,不偏不倚选中慧君一人,突然在人家生日那天天降逼死对方。(编者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只是陈述导演人物刻画扁平,为坏而坏)这些角色的行为和心理难以令人信服,观众也无法对角色产生共鸣,这导致情节的张力和情感共鸣不足。
更不用提影片贪心不足蛇吞象,试图探讨多个社会问题,但由于叙事的散乱,导致每个主题都未能深入展开。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难以抓住影片的核心思想和情感主线,也导致了影片的社会批判力度减弱。
这一切在片尾陈思成的名字出来后都变得合理了起来。一样的性别刻板印象与厌女情节,一样牺牲人物性格和情节逻辑,在临近高潮时不断反转,好让观众获得更大的惊奇感。这种浮躁的电影大卖,放佛在宣告着像过去《我不是药神》和《亲爱的》这样优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时代在像我们远去。
现实主义题材该何去何从
现实主义电影面临着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电影需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要求电影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又需要保持其艺术性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矛盾使得一些现实主义电影在创作中出现了内容肤浅、情节不够真实等问题,无法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李洋《中国电影的硬核现实主义及其三种变形》《文艺研究》2017年第10期
这也是为何现越来越多公式化烂片的成因。过分商业化的背景之下,电影打着现实题材的幌子,像《默杀》这样,用俗套的故事糊弄观众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这既是电影创作者的绝对安全的舒适区,也是当下观众乐意买单的好商品。
但这也使得过分商业化的现实主义电影表面化地处理社会问题,避免过于沉重或复杂的内容。这种做法虽然能吸引观众,但无法深入剖析社会问题,难以引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进而无法全面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而一些商业化的现实主义电影为了吸引眼球,甚至采用过度渲染暴力、色情等元素,对这种大尺度内容的过分追求,抹杀了创作者对电影深度的追求。
长久以往,当电影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电影将再也无法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担当与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电影更像是当下社会的温度计,时刻提醒着人们周遭的环境。当温度计一味追求热度而忽视准度时,那么现实主义还可以被称之为现实主义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914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