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8-13 10:04阅读: 次
《武训传》观后感
《武训传》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意义的电影。它以主人公武训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清朝末期底层民众的苦难和追求。
从故事情节来看,《武训传》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武训幼年时期丧母无法读书;青年时期做工的十八吊钱被张举人赖账,武训开始行乞兴办义学;中年时期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百二十吊钱存入地保高春山手中,后被其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临近晚年武训终于建起了义学,在母亲的坟前长跪;晚年时期,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武训满腔悲惘不肯接受。整体故事情节脉络还是很不错的,武训人物形象塑造也很到位,比起现在部分导演、编剧和演员来说《武训传》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手段和技术,《武训传》整体观感确实很差。首先是电影时长居然长达三个小时,让人确实没有什么耐心能够一直看下去。相比于现在基本上九十分钟和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来说,这一条几乎已经够给这部电影判“死刑”了。不过这就不禁有人要问了,难道现在比较好的电影就没有一百五十分钟至一百八十分钟吗?有的,就比如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2》以及之前的《长津湖》,也都有接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但我都可以耐得下心来看,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就要谈到这部电影的第二个问题了,内容不够明快。无论是《流浪地球2》以及之前的《长津湖》,剧情上都非常紧凑,该抒情抒情,该紧张紧张,有张有驰,每一帧都可以被细细品味。但对比《武训传》来看,实不相瞒,我是在全程二倍速在无字幕的情况下看完的《武训传》,确实毫不影响我对内容的接收。此外,《武训传》的部分人物也出现了脸谱化、扁平化的情况,例如张举人、周大等,全程人物性格都是一样的,让人感觉不够真实。
其实从以上的观点,我基本只能给《武训传》一个及格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片罢了。但是这部片子最关键的部分并不在荧幕内,而在荧幕之外,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从政治角度来谈的关于《武训传》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要提到毛泽东同志《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对电影《武训传》的一片褒奖声中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整篇文章冷静而又客观地分析了《武训传》的不足之处,随后针对文化界的乱象提出了批评。注意,这里仅仅只是分析了《武训传》的不足之处,并没有说《武训传》在文艺价值上的优劣。真正有问题的是文化界以及一些共产党员,他们并没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这一部作品,反而无脑吹捧,最终捧杀了这部作品。要知道那是一个“拿起笔,做刀枪”的年代,文艺作品本质上是我们政治宣传的一种工具。我们允许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也要同样容忍评价体系的时代局限性。
我认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但这绝不意味着毛泽东同志的评论是片面的、极端的、粗暴的,这里就要提到《武训历史调查记》一文了。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五一年三月看了《电影》,随后五月二十日发表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随后七月二十三日武训历史调查团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武训历史调查记》,整体方向上定性武训为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我整体看完《武训历史调查记》后,感觉有一种淡淡“文革”的味道,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做了一定的有罪推论——先定结果后找证据。但是,即便这篇文章被推翻了,那也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推翻的。如果说当时的调查团只喜欢收集武训不好的方面的材料,难道说现在的调查团就敢说自己不是只喜欢收集武训好的方面的材料吗?想通过推翻这一个不完全正确的结论以达到否定所有关于《武训传》的负面评论的目的,这难道不是在偷换概念、在诡辩吗?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对《武训传》的批评是把艺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简单地混淆起来,这个观点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当时新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有多么的脆弱,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很有可能就是亡国灭种之灾,这绝非危言耸听。
所以让我们回到作品本身吧。武训兴的学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与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影片要强行把两者扣在一起,这不就是明里画着社会主义的脸,内里藏着封建主义的心吗?历史上的武训接受了清廷的黄马褂,但是《武训传》里却是将黄马褂扔在了地上,明显就是歪曲了历史,刻意美化武训本人。武训兴的学看上去是在培养人才,但是培养的也是维护封建主义的人才,是为封建主义卖命的人,打击的是人民群众,打击是我们为人民群众牺牲的英雄先烈。所以有人当时提出“武训不足为训”,因为他的行为不够上升到宣传的地步,这不是人物传记电影的拍摄宗旨了,严重来讲这是今天的历史虚无主义。如果仅仅是一两人觉得《武训传》拍得好,那么问题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但是大多数人都在为此叫好,而且还有身居高位的人也这么认为,那就说明存在集体意识偏差。毛泽东同志就不得不对此做出严厉的批判,否则就会任这种意识偏差继续滑向深渊,再往下滑,就极有可能是意识形态斗争,最后就是颜色革命了!苏联人“珠玉在前”,我们还是不要太紧随其后的好。
那为什么后面我们要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就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去面对以前无法面对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虽然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是文艺本身就是“吃饱了撑得慌”,如果解决不了吃饱肚子的问题,一切都白搭。第二点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年轻人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回答。以前的人总觉得西方如何如何好,但是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马克思主义都中国化了,还有什么能强势的过这样的文化自信呢?这里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所以要有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西方那一整套的东西好的我们学来,不好的我们丢弃。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以及建国以来我们几乎正确的道路,即便它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9040.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