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5-06-06 08:38阅读: 次
话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观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2015年5月30日,周六,上海巡演倒数第二场,我特意从杭州跑到上海看这场久等多时的话剧《面包树上的女人》,以偿几年前错过的遗憾,次日回杭州的火车上,百无聊赖开始回忆起前一晚的话剧,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许多支离破碎的语句,拖了好几日,今天终于不犯懒了,把思绪好好理一理,才有了如下这篇观后感,非专业人士,随意写写,不喜勿喷。)
诚然,这是一部很“偶像剧”的话剧作品,无论是原著张小娴一贯的煽情路线,还是女主角——有偶像剧女王之称的陈乔恩。作为算是看乔恩的剧长大的人(O(∩_∩)O哈哈~,最后谢幕的时候她说拒绝听到这样的话)最初,我担心过她的台湾腔,毕竟小说里程韵的设定是香港人。但全场看下来听下来,基本没什么影响。直观感受,客观评判,作为非专业的话剧演员,她的表演已算很不错了;一些歌曲的演唱效果也比我预想中好很多,甚至有些惊艳。当然千万不要去强求什么高音低音的。
整部话剧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是程韵台北生日会那一场戏,林方文葛米儿杜卫平都出席了,也就是在那晚程韵发现了林方文和葛米儿的不正常关系,嗯,如果你看过《小时代》的话,就相当于顾里生日会那场戏。丑陋的秘密被揭开,没想到导演会用有新奇的此起彼伏的四重唱(《窒息》)代替了传统的歇斯底里的的撕逼争吵,四个人都把各自的心声唱了出来,四种情绪碰撞交织,将原本不可见的心理活动转化为观众可感知的形式,也将戏剧冲突推向了一个高潮。歌声停止,程韵最后的一句“葛米儿,你的衣服穿反了标签露在了前面”,当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让我惊艳的还有程韵和林方文吵架后遍寻不见他,无奈找到fiona打听林方文的下落的那场戏。原著里我对Fiona的印象是成熟、神秘、冷艳,自带一种女神的光环,她的年纪比林方文大,扮演着一个既是女人也是姐姐的角色,她经历的比林方文多,所以话总有种不容置喙的意味。话剧里饰演Fiona的正是这部戏的编舞老师,当她在镜子前忘我地跳起舞,姿态优雅,像一只高傲的黑天鹅;当她冷冷地告诉程韵“不要爱林方文,他只是你生命中的一段风景,他需要很多女人来帮他不断获得新灵感,他是神,你只是神的供品,放弃他吧”,当她拉起程韵和她一起跳舞的时候,在我眼里、在我心里,她就是Fiona了。
在微博上被提及最多的是一场“浴缸戏”,看之前还心生好奇究竟是什么桥段会需要在舞台上用到真实的浴缸。那一幕讲的是程韵得知林方文没死后,被杂志社逼着去采访他,内心处于想见又不敢见的痛苦纠结状态。这时杜卫平去看她,劝她勇敢去见林方文,为过去的3年讨一个明白。程韵一边崩溃地诉说自己对林方文的爱恋(我想到的一个词是“痛爱”),一边躺进浴缸里慢慢下滑,任由水逐渐漫过头顶,直到杜卫平一把将她从浴缸里捞出来。这一段现场为了力求真实感,浴缸是透明的,灌满了蓝绿色的水,现场震撼力很强。杜卫平问程韵是不是疯了不要命了吗,她说3年前知道林方文在斐济潜水遇难的消息后,她就一次次把自己沉入水里想体会他当时的感受,“听说人死的时候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我把自己沉入水里,好像就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只有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离他好近。”编剧和导演能想到用浴缸这一容器来变现程韵的感情,的确是独具匠心。
一部戏无论结局如何,男女主人公最后总是要再见一次的,程韵也和林方文重逢了,当林方文问程韵是否还爱他的时候,现场一片鄙夷的声音,“混蛋”“渣男”对,这些标签全贴到林方文身上都不为过。但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定义林方文,我大概会说“香水有毒”,表面芬芳华丽,带着艺术家的浪漫气息,很难不被他吸引。一旦上瘾,你就被困住逃不掉了。(试想如果你崇拜已久的偶像,忽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为你写歌,对你温柔相待,你能够拒绝他吗?)而这样的人只适合短暂的热烈的恋爱,不适合长久的平淡的婚姻,残酷的现实、琐碎的生活会湮灭不够成熟的爱情。
没有几个人的世界里可以容的下林方文,他是浪子,是抓不住的游鱼,如果你不愿陪他一起沉入深海里,那就只能让他成为回忆。“算命的说我活不过30岁,我来世界就是来修红尘的” 他是终要高飞的鸟,你只是他路过的一段风景,赏过了,得了几分灵感,他就会离开你往下一站飞去了,你抓不住他的,不如放手,也放过自己。艺术家的癫狂,神的供品。她想要一个小岛,只有你和她两个人的安全岛,你却只给了她一条船,让她跟着你漂流不定,这大概就是程韵和林方文之间的差距了。
爱情里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因为对方而失去自己,但有多少热恋中的痴儿能逃得过呢。太爱了,就等于把自己推入绝境。“我被你困住了,我被自己困住了,哪怕你给与我再多伤害,我还是那样没有出息地爱你。”“我生病了,我得了一种叫做林方文的病。”“遇见了你,就像发现了一片永生之地。爱你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属性,以后不管我遇到什么人,你都是他们看不见的起点”我想这或许就是程韵的心声了。
不过一场“痛爱” <wbr>——话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观后感
韩剧里我们总是心疼深情温暖的男二,而在话剧《面包树上的女人》里也有这样一个痴心的男二,一个万年备胎——杜卫平。“我是一个面带微笑的哑巴,哭过笑过以后,我还是我,她还是爱他”这句话大概是对杜卫平最好的注解了,也着实有戳痛我的心。
谢幕的时候,詹sir调侃这部剧又叫《备胎也有春天》。“林方文,你就是一个混蛋!而我是一个傻瓜”最后,程韵放下了林方文,接受了守候多年的杜卫平,这个“傻瓜”“备胎”真的等到了他的春天。剧终时,全场热烈鼓掌赞同。但换了我,是不会选择杜卫平的,宁可辜负他人,也不能辜负自己,因为我比程韵更固执,神经病一样的固执。你不回来也没关系,漫长岁月里,就让等待成为我最终的结局。又不是算数题要比较谁爱谁多几个百分点;又不是耐力跑要拼谁的等待更久一些。我会游泳,所以不需要救生圈;我不会爬树,所以不想当面包树上的女人,但愿意当那一棵面包树。呃,像我这样逆反心理超强的人,怕是不能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了。诚然,程韵太爱林方文了,你可以说服我她和林方文不适合,却没法给我程韵选择杜卫平的充分理由。
回过头来,我想说说关于《面包树上的女人》这个名字,既是小说名,也是剧名。现实中,面包树的确存在,它是产于亚、美两洲的乔木。有人说,女人的幸福是丝萝找到可托之乔木,也有人说,女人最艰难的问题便是面包与爱情之间的抉择。张小娴原著里其实描写了3个女人的爱情,除了程韵外,还有朱迪之和沈光蕙。其实若要探讨爱情和面包之间的选择,迪之和光蕙的爱情更具鲜明代表性,而程韵和林方文之间更多的是精神领域和爱情观上的差距,鲜与物质有染。程韵最后选择了杜卫平就等于选择了面包,放弃了爱情吗?杜卫平=面包?于是乎,告诉大家都要回头看看身后的“备胎”吗?我不大明白这种逻辑。
当然我也理解,话剧毕竟时长有限,无法承载与表达过多的内容,这样的改编突出了程韵的唯一女主角地位,使得戏剧冲突更加集中,也有利于观众的理解接受。只是削弱了作品主旨的丰富性,使得话剧的内容与标题多少有点分离,始终是个遗憾。
这或许算一篇迟到的观后感,但我想对的人来得再晚也不算迟,好的爱情只有你愿意等待,终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我曾想,如果程韵也给林方文叠一架纸飞机,她会在上面写什么呢?千言万语,或许也就一句“谢谢,再见”吧。感谢你这些年让我笑让我哭让我欢喜让我心痛,谢谢你的出现丰富了我的生命,但我们该说再见了,告别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在下一站更好地去爱别人。
Better late than never。愿大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棵面包树,满满都是爱的面包树。
(PS:话剧里的歌很好听,推荐大家去买原声大碟,可惜我的笔记本电脑没有光驱,目前虾米音乐上有《明天》和《窒息》两首歌可以试听)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518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