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影评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4-13 09:38阅读: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影评


观影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事实上,一般的影视介绍中也会提到这确实是一部爱情片,虽在是在灾难中。这其实也把我后半句想说的讲出来了,没错,我更偏向于这是一部灾难片,虽说拍出来爱情片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灾难带来的恐惧与压抑。

相信剧情大家都清楚,我想这部电影也会让我记忆深刻,就不在此赘述剧情了。电影的时长有3个小时多几分钟,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我还是打中文吧,女主的名字不会打)事实上,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是渴望英文字幕的,好吧,偏题了。

我来讲以下我的感受吧。首先呢,出海难的原因呢是多方面的。一是没人想到,在这旷世的最大的邮轮处女航时,老天爷会如此不讲情面的在其前进的路途上放着一座冰山,怕不是老天爷在嫉妒。二呢,可能是由于相信自己有千里眼的能耐,望远镜在出发前就找不到了,只有用着那堪比千里眼的肉眼观察着未知的老天爷的礼物。三呢,报纸头条那该死的魅力(希望以后回看会记得这有个梗),让即将退休的老船长,在一个(我)不记得名字的贵族的怂恿下加速前进。由于电影的艺术化(好像没提到)手法,我不清楚,船所需要的急转弯的器件是否设计的不合理。总而言之,这是一次人为事故。我也开始认为,所有的由机械造成的灾难,往往来自于人本省,也许是制造的人,也许是操作的人。

想到这,突然回想起电路老师讲过的一则轶闻,就是说我们的老校长在批改学生试卷的时候,曾因为有个倒霉孩子吧  误写成了等于0,结果给批了个不及格(59)。我刚开始想的时候也觉得不近人情,虽然不是发生我身上,多有幸灾乐祸之意。可现在,我有点明白老校长的用意,虽说有些激进。就如同老校长给的原因一般:这样以后怎么做工程师(原话忘记了)。是的,有些岗位,是一点错都不能犯的,是没有补救的机会的。

就如这老船长,在设计者确定船会沉没时,我想他是绝望的,他不是没想过补救,而是无能为力。这是他的过错,虽然不是他一个人。最后,他在驾驶室里等待死亡。(我仅按照电影情节,不一定为现实真相)

Titanic(好吧,我承认是拼错了好几次)的设计者安先生(女主是这么叫的),也是在壁炉前看着钟,一起随船沉没。还有那个误杀人的船员开枪自杀,还有一些我没记住的。也许有些人觉得这是骑士精神或者其他什么好的词汇来形容,我觉得,至少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我想这是一种赎罪,是对自己翻过的错误,不注意的过去的一种忏悔。因为死是解决任何事最简单的途径。当然我不否认这其中有真大无畏的人,有敢于让妇孺先行的崇高道德素养的人,我尊敬这些人,但我做不到。我会敬仰圣人,但我不会,也不能成为圣人。这是我必须正视的一点,也是判定我在未来遇到灾难时我是否会像个小丑一般乱窜的人,也许不能。

有点偏了,好像就是有些我当时想的有些想法消失了。先到这。

补1:

看了一下午电影就不太想学习,虽然好像不像是观后感,都觉得啥都像是写日记了。

再来讲一下杰克,可能我分析的角度,或者就没有分析,是对杰克的负面偏多,首先,他的船票来之不当,(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他是出老千赢来的船票。对于女主,他也是,知道对方是有未婚夫的却依旧上前勾搭。虽说从爱情上来说,女主和他未婚夫的爱情不过是一场交易,更像是男主的单相思,甚至会有家暴的情况,女主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或者说,她从小就生活在贵族的约束中,要求其礼仪得体。在我感觉这有阶级界限的那感觉在内了。英美两国的上流阶层有着许多的约束,或者说是繁文缛节,以标榜自己与下层人的不同,或者说因为我本身是出于普通人的层面,我并不能感受到这些礼仪的方便之处,去做一个淑女或是一个悍妇在我看来可能没什么不一样,但是在贵族眼中却是一种耻辱。包括我们国家,有些礼仪依旧存在,或许做一个懂礼的人是为了区别我们与野兽。女主罗丝其实有着叛逆的情绪在其中,她想逃离这个贵族的圈子,正好杰克出现,让这些成为现实。其实在我想来,可能违背了大多数人,我并不认为杰克是罗丝的Mr.Right,无论是谁,在那个时刻出现,我觉得都可能成为杰克。他只是释放罗丝内心欲望的导火索。

对于爱情的观点我不太清楚。以后有感触再来看看我如今的话会不会是谬论。

我都感觉我不像是一个工科生了。以下仅表示个人拙见。

有两种极端的爱情,一是单纯的灵魂伴侣,也就是常见的“柏拉图式爱恋“,杜绝一切的肉体接触(可能和柏拉图不是一个意思),实际上,我觉得这样子的一对情侣有点难找,虽然有性冷淡的,不进行“那啥”,但是我想一般正常的身体接触还是会有的,如果是单纯的soul mate ,我想会是十分的理性,像是两个律师在相处,好像也不对,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像两个有感情却只会按程序走的机器人,因为我感觉,肉体的接触才会有感性的产生和增加,才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感性大过理性,也就是说,我口中的感性包括欲望——对自己渴求事物或人的追求,吵架我想也可以归咎于此,因为大多是吵架绝不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是突然间的不满。而另一种便是绝对的肉体关系,即常说的炮友。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敲这段话有些羞耻。没有多余的情感夹杂在其中,只入身体,不进生活。更多的是满足男女之间的原始的欲望,并不一定要是同一个人,只是需要一个异性,最好是满足视觉以及触觉的享受。还有一种我今天想到的,出于行为的爱恋,有点感觉像渣男的钓鱼,但又不完全是,这其中可以是真心可以是假意。通过的是言语、肢体动作、行为处事等方面的行为来表达自己,这回变化出,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并不是爱的是你这个独立的特别的人,而是像你一样拥有你某些行为特征的一类人,只是看谁先出现,便爱上谁。往往这些类是互补或者是满足特殊癖好。而这一类我认为是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形式。

很奇怪的一点是,我明明更认为这是一部灾难片,却花了许多心思在思考杰克和罗丝的爱情上。

补2:

看了一些关于真实的泰坦尼克号的遇难的描述(不排除有营销号导向的可能)。大致上出事原因是如电影一般,事先未做好船员的相关培训工作,再加上船长自恃经验丰富未执行正确的指令(我其实看了电影,对船长有同情,可能是演员比较慈祥),望远镜等必备的工具的缺失,好像还船员上下都喝了酒,在人为的作用在导致船在遇险避难时的无奈沉没。当时遇难后,由资本控制的舆论与实情的大不相符,过分强调了英美两国的骑士精神、英雄主义,美化灾难带来的后果。船上的大部分富豪都活了下来,无论是男是女,而三等舱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却得带着孩子步入天堂。可以感受的是资本的力量,是阶级的分化与对立。事实上,现在这种情形也大有存在,虽说有部分人在试图改变这种情形,但更多的人是在忙着爬入或者阻值。还有提到有6名中国人被污蔑成抢夺妇孺的救生通道以宣泄英美两国群众的愤怒。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对于他的子民有多少的好处。还有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做得都是跑到发达国家去实现自己的致富梦,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盲目的,有多少人是跑去学知识,想进步的。

责任 烧锅炉的普通工人 下次再谈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31237.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