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4-19 09:37阅读:
次
《我不是笨小孩》观后感
拾光洄响 跃见未来
临沂长安路小学 邓郯晓
《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长时间观察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纪录片。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跟踪拍摄,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
纪录片中的孩子,在上学前看似聪明伶俐,但上学后因读写困难而成绩不佳,被贴上了“困”和“懒”的标签。这些孩子实际上可能并不笨,而是受到了阅读障碍症的困扰。阅读障碍症是一种大脑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协调所导致的阅读和拼写障碍,与智力低下不同。我记得纪录片开头的第一句话,让我有些惊讶,居然有如此大比例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当我们只能片面了解一位小孩的性格时,再受到所谓标签的影响,我们会很容易对他们形成偏颇的了解与认识。纪录片向我们立体地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性格和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一特殊群体。
在北京海淀的校校开朗和善,出生在高知家庭,在学龄前表现得聪明伶俐,但入学后,成绩开始下滑,难以跟上同龄孩子的学习进度,在学校常常坐不住,容易走神,但尽管如此,我觉得这孩子还是很优秀的,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方面都很好,很有天赋,虽然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但他会非常乐观幽默还会用逗趣的方式来安慰妈妈,在我看来,校校是外向的、活泼的,在户外生存时他的表现让我很为他而高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上帝给你的脑子里关了一扇门,那肯定就会给你开一扇窗,只不过我现在不知道而已,我肯定长大以后有一项特长”是啊,我不禁会想起自己,遇到困难就抱怨,就想放弃,可是校校却没有,他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让我自愧不如。在校校的学校里,有一面墙上写着:“和而不同,快乐成长”。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第二个孩子是群晓,他的努力和懂事让我感触颇深,心里很难受,他是一个内心敏感,对自己要求高,又不自信的小男孩,但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他自己也很难受,好在父母不拿别人的尺子去衡量他,一直安慰他别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为了孩子在学校的重重压力之下,毅然转学,还给孩子改了名字,通过调研和筛选,从北京千里迢迢的送孩子到山西去上学。母亲为了孩子辞去了工作,去陪读,父亲在北京工作和照顾家里的妹妹,群晓也很懂事,知道父母的不易,在山西这所学校面临投资方突然撤资,即将解散的时候,他说他不想让妈妈太累了,他想回北京上学,他说也许回了北京上学作业很多,压力很大但他可以接受,他还算了自己可以睡4个小时的觉,看到这,我不禁泪目,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甚至是好几倍的努力才可能追上别的小朋友,在纪录片中,我感受到群晓想证明自己,看到他说起那段他不愿回首的往事,我明白他内心的痛苦,希望他能实现他的梦想,也能早日战胜阅读障碍。
第三个孩子是若汐,是一个很不自信的小女孩,在行为和日常讲话中可以感受到她的敏感和脆弱,在学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说下次再考过这么差就让她退学,这会多打击这个孩子啊。她心里非常渴望一张奖状,但是她没有得到过,父母也为了她建立信心给她报了兴趣班,但由于阅读障碍,身体协调性较差所以她在舞蹈上也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她坚持不懈,在期末的时候,都有很大的突破,对若汐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若汐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让我为若汐而高兴,若汐的父母在默默鼓励与陪伴激励着她,还在期末考试,若汐获得进步时,父母亲手为若汐制作了一张奖状,这个女孩内心也越来越坚韧,所以她说:“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人也是不完美的。”
三个孩子的故事展现出他们在外界评价中的痛苦,成绩不好,会被无形之中拿出来做比较,这让他们不得不在意。看到这,我很心疼这些孩子,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去接纳他们,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应该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更加轻松地环境,让这群孩子能够重拾信心,接纳自己。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31295.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