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4-17 10:20阅读:
次
《我要当老师》观后感
硚口区水厂路小学 肖姿
古往今来,老师们都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学生传授以知识,关爱以温暖。国内首部思政电影《我要当老师》去年上映,观看之后,我非常感慨——中国伟大的教育星火之所以能够长明,是因为有一代一代教育人的接力传承。
影片的主人公孙恒是一名思政老师,肩负着一份思政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但儿时的孙恒却十分顽劣,他逃过学、旷过课,犯下过一系列恶作剧,对老师出言不逊,砸老师家玻璃、撕毁卷子、放鞭炮吓唬老师等出格之事更是家常便饭。然而,他的班主任高怀德老师却给孙恒的命运带来了转折——校领导因孙恒的种种“罪行”决定要开除他,孙恒的父亲怒火中烧,想要对其施以棍棒教育,高老师却挺身而出,将孙恒护在身后。高老师护住他的那双手,给了孙恒温暖与希望。从此,孙恒在高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高老师的这句话给年幼的孙恒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这份信念照亮了孙恒前行的道路,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最终成为像高老师一样优秀的思政教师。
孙恒的成长与蜕变,就是教育力量的一个见证。高怀德老师以无尽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浇灌着每一株幼苗,让曾经被叫作“糟子糕”的“野草”孙恒焕发出生机,成长为一棵也能荫庇他人的参天大树。每一个人求学路上都在汲取着这样的教育力量,每一位恩师,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默默耕耘与无私奉献,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宝藏之门,点亮希望之灯。
成为教师后的孙恒,接过了高老师的接力棒,以赤诚的教育初心,在教学之路上不断创新。他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对待学生的调皮捣蛋,而是以理解和包容化解矛盾;面对学生的迷茫困惑,他倾囊相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引导他们。他用心去认识每一位学生,感受他们的独特之处,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在他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而教师的神圣使命便是发掘并激发这种潜力,引领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作“真情换真心,执着换理解”。
电影里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孙恒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时,突然接到蒋丽老师的信息,二话没说就放弃了比赛,冲出比赛现场解救蒋丽和自己的学生。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专业成长非常重要,能够站在比赛舞台上是一种收获与幸福,然而孙恒的做法却让我看到了他作为老师强大的内心和执着的信念——那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心里,关爱每一个学生。
影片中,从高老师到孙老师,两代教师的接力传承,让我看到了教育事业的延续性与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高怀德老师对教育的执着热爱,如春风化雨,滋润孙恒的心田,让他在教育的征程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种精神的传承,恰似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时刻提醒着我们,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职业抉择,更是社会重任的担当。每一位教师都在用汗水与心血书写着教育的壮丽篇章,为社会精心培育着未来的栋梁之材。
在这部影片里出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的事迹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身处当今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教育面临着诸多考验,但我更加坚信,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永恒不变,那就是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也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我定铭记教育的深远意义,怀揣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积极为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3127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