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5-13 08:48阅读: 次
《妈妈》观后感
今天是母亲节,六公主照例应景安排了两部母爱题材的电影,一部是中国的《妈妈》,另一部是意大利的《妈妈的礼物》。
都是我想看的,《妈妈》先播,看完以后心情非常沉重,有感动更有恐惧。
后面的《妈妈的礼物》看了个开头便理智而果断弃影了——无论是感动还是沉重,我都无法一日之内承受这么多!
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看一部电影总要提炼出它的主题思想故事梗概和伟大意义来。我很认同这个观影理念,所以,但凡比较走心的电影,观影之后,我总要看看别人的观后感,这次也不例外。
非常失望的是,这电影不多的观后感,出奇的一致,无非就是“母爱”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之类,这不能说没有,但如果仅感受到这些,未免太肤浅了吧!
我之所以看🉐沉重和恐惧,是因为更多感受到了超越母爱和乐观的东西,那就是生命和死亡,以及如何面对生命和死亡!
有生便有死,这是自然规律,无论生物体还是文明,甚至承载生物体和文明的宇宙本身,这已经是科学的共识,也是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常识。
我特别欣赏墨西哥诗人的那首诗:
我愿在夕阳中逝去
躺在平静的海面上
趁岁月还没有摧毁我的容颜
~~~~
我也特别喜欢作家毕淑敏的《预约死亡》的前言:只有正面死亡的民族才是成熟的民族。
所有人都讳莫如深的避谈《妈妈》电影的最后结局,避谈主人公母女是不是融入了海潮——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够承认和正视,如果连这个都不敢让观众看,这样的电影压根就不该放,不该拍,大家一起做鸵鸟好了!
当然,这个电影的编剧🈶问题,电影中的这对母女虽然饱受疾病的折磨和困顿,但远没有到要自我了断的程度,如果这样的都走这条路,现实中不知道多少人活不下去了。因为她们都是高知,生活条件也不错,有存款,有花园洋房,当然也有退休金和医保,她们有太多其它选择,比方雇保姆,比方和那个已经回来报答的问题女孩缔结某种互助安排等等,总之,她们还不符合电影中安排的下场的条件。
面对着老龄化趋势,面对着各种退行性疾病的普遍性,如何面对,倒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每个人真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长寿,尤其是疾病缠身经济困顿的长寿真的有意义吗?就算全公费躺在病床上靠过度医疗吊命苟延残喘🈶意义吗?所以,我欣赏和赞同那些做出“不插管”安排的人[赞]
如何动员全社会资源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冲击,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方面;
安乐死也应该尽快立法,让没有生命尊严的人不能好好活着,至少还能体面的逝去,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我已经很感到沉重了,如果我这短文都没有见人的机会,我就不是恐惧,而是绝望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28270.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