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800字 >

《天工苏作》观后感8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11-03 08:46阅读:
天工只应天上有,苏州匠人巧得之              

——《天工苏作》观后感



  在国人眼中,江南自古就是充满魅力的富饶之地。其代表就是苏杭二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古人有许多关于苏州的佳句,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江南之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自然而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伟大的祖国国庆72周年前夕,我观看了电影《天工苏作》,让我对苏州,对上下五千年中国文明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影片记录了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玉雕等9项典型的苏州传统工艺,以12位非遗传承人独特的视角,用唯美的画面,呈现了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与革新以及苏州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仿佛引领观众穿越千年江南烟雨路,体会斯人画中自在游的山水意境。    



在众多苏作工匠人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位是出身于刺绣世家的姚慧芬。16岁的她,随父亲到刺绣厂参观,看到一位师傅绣出的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她在惊叹苏绣高超、精湛的绣技时,心动了,暗自下定决心,这就是自己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先后师从牟志红等苏绣大师,刻苦钻研绣艺,在熟练掌握五十余种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简针绣技法,为苏绣工艺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姚慧芬“择一事,终一生”,这种对苏绣事业的坚守,也体现在其他苏州匠人“各攻其巧,以一生守一艺”的故事中。他们共同创造了今天丰富多彩《天工苏作》的工艺。同时,这也是道出了我们民族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因为有一大批世世代代对文明坚守一生的中华儿女。    



还有一位是香山帮传人薛东,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专业,一开始并没有与古建筑打交道,他与父亲在建筑理念上有强烈的冲突。一次偶然的机会, 适逢2002年《玉涵堂》大修,他跟着自己的爷爷薛福涵有了一段古建筑修缮经历,爷爷对自己的孙子自是倾囊相授,他也从爷爷那里接受了几十年摸索的宝贵经验。老一辈的匠心从不流于表面,近乎严苛的要求,让薛东感到了香山帮建筑营造传承的重担在肩。进入这个古老行业,接触越多,痛点越多。他深切地感到如果香山帮不能和发展的时代相结合,也会像一些手艺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薛东悟出,开放包容的视野,一丝不苟的钻研、敬天爱人的涵养、持之以恒的创新才是香山帮持续千年代代相传,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香山帮如此、苏作如此、中华文明也如此,有了这些精神,中华文明自当延绵不断,福泽后人。   


苏作匠人的巧夺天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坚守的精神、精湛的技艺、吐故纳新的传承,更有对华夏子孙数千年创造的中华文明的仰慕和倾心。中国不仅有苏州的苏绣,还有广东粤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不仅有苏州的宋锦,还有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广西的壮锦;不仅有苏州的园林建筑,还有风情各异,遍布大江南北的各种民居,安徽的徽派建筑、云南的吊脚楼、北京的胡同、福建的客家围楼,无不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悠久、博大与包容。《天工苏作》仅是个点,中华文明才是一幅壮丽的画卷,这幅画卷在我的内心激荡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回国去,踏遍万水千山,阅尽大好河山,吸取千年文化,感受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800z/23069.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