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8-04 11:32阅读: 次
《抓娃娃》观后感影评
评价一部电影的核心标准,就在于是否动人。
电影《抓娃娃》,看得我留下很多眼泪,诸多感慨,不吐不快。
——谁在抓娃娃——
马继业的父亲(沈腾饰演)显然是抓娃娃的主谋,妈妈(马丽饰演)一方面不乐意穷养,同时又积极参与穷养,这体现了她内在的认知冲突,不如父亲立场坚定。
幕后的一帮老师、保镖,都是抓娃娃的“帮凶”。他们为了金钱,同时也似乎发自肺腑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尤其是刘老师饰演的奶奶,更是穷养体系的设计者和总教练。
姥姥、姥爷表面是关爱孩子,导致姥姥不喂饭,孩子就不吃,结果把幼年的马继业养成近乎弱智的巨婴,这其实也是用自己的认知在抓娃娃。
表面上,是沈腾在抓娃娃,其实是众人集体潜意识的共同体现。年幼的马继业,承载的不仅是父亲一个人的梦想,而是集体的愿望投射。也可以说,电影之所以大受欢迎,正是因为引起了大众情绪的广泛共鸣。
真正抓娃娃的,是普遍焦虑的社会氛围。广大家长深陷鸡娃竞赛的旋涡,难以自拔,这也是国家前期推行“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
——情绪管理对比——
姥姥是情绪管理的初级水平。遇到不满意,就直接爆发情绪,根本不思考是否合理。比如因为不愿孩子受苦,未经和沈腾沟通,就当孩子面大喊,直接揭露家里很有钱的现实。
马丽情绪管理水平处在第二阶段。爱憎分明,不会掩饰喜怒哀乐,但知道反思,很快调整情绪。比如马丽看到孩子被同学欺负嘲讽,愤怒狂飙,但听了沈腾的解释,立马一副没事人的样子。
奶奶情绪管理水平更高一段位。能围绕自己的教育理念,坚定实施穷养计划。面对马继业质疑她打篮球的事实,她依然能表现得云淡风轻,毫不慌张。但当马继业在葬礼上真情流露,死去的奶奶却感动得要诈尸。
沈腾是情绪管理最稳定的。遇到各种问题,总能处变不惊,故能化险为夷。即使最后被孩子揭破真相,他依然镇定自若。当然,沈腾情绪管理还不是最高水平,因为他没有认清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只是被强大的超我主导,体现出超级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偏执。
——信任的层次——
信任有三种层次,处在第一种层次时,你信任那个人不会伤害你;处在第二种层次时,你相信那个人是为了你好;处在第三种层次时,你开始对那个人产生了客观的信任。
沈腾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是所谓的家庭一个月的全部开支,让儿子全权负责,以此凸显对儿子的信任。这种虚假的信任,顶多处在第一层级。
沈腾内心深处是不敢信任孩子的,他更相信自己的认知逻辑。所以不敢让孩子自由生长,只能按自己的宏伟计划去打造他理想的孩子。正因为缺乏信任,当孩子面临小卖部收银台敞开的诱惑时,家长内心才显得无比紧张。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智慧。六祖说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比如,面对大脸哥假装自己忘记鸡胸的价钱,故意出题让马继业计算,马继业立马指出对方记性很好的事实。不用别人教导,就能洞察秋毫,这就是本自具足的自性体现。
——自我中心主义——
如果给人类的非理性信念排个序,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自我中心主义。这一点,也恰恰是各种痛苦的根源。
佛教导人们放下执念。我执,则是最大的执念,也是最难勘破、放下的执着。
不同人的我执,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姥姥,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看到孩子为奶奶去世伤心欲绝,居然嫉妒死去的奶奶,甚至担心自己死后得不到孩子如此伤心。她的执念,主要是个人感受。
沈腾,表面上为孩子付出很多,骨子里仍然是自我中心主义。他的执念,主要是成就。
当我执主导生活,良知就被遮蔽,容易看不到真相,看不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也看不到自我内心深处需求。
一个看不见自我内在冰山的人,也很难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真诚最动人——
沈腾的穷养计划,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刻意感动,故意穿底部脱落的鞋子,故意说爸爸对你信任,奶奶故意吐血,一家人故意看书,邻居故意装作不懂而请教,故意借干家务而念叨物理知识,书店老板故意大笑来吸引马继业阅读,外国人故意借问路来教英语,而且刻意按照教材的原句对话。
当马继业开始觉醒,瞬间就醒悟了周围人刻意行为的虚假,也知道谁才是真正可信的人。在真实面前,所有的刻意感动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堪一击,瞬间崩塌。
电影临近尾声,马继业打开大门,阳光照进来,所有人的表情都有所变化,似乎从虚幻的梦中醒来。看到这里,我脑子里冒出这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此时,大门外,一群孩子在水中互相泼水,自由嬉戏。这幕场景,与马继业之前做家务、跑步、买菜等艰苦奋斗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丰盈的人生,需要沈腾特别注重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更需要真实和自由。
马继业毅然决然,穿着运动鞋,在水中肆意奔跑。
这一刻,万贯家产不值一提,清北梦想抛之脑后。
因为,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了身心合一奇迹的力量。
——真实的自尊——
沈腾对大儿子印象很差,非常瞧不起他。
这也难怪,这个长子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居然把“老大徒伤悲”认作“老大走伤悲”,也确实不招人喜欢。
当马继业自己策划被绑架之后,沈腾首先怀疑是长子的报复,这就是典型的相由心生,也是心理学上的“刻板印象”、心理投射。
殊不知,此时的长子已暗下决心,要登上雪山之巅,一雪前耻。
当长子成功登顶,他真实的感受不是洗刷耻辱,而是由衷的喊道:老马,我终于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
这是真正的成长,他通过自身努力,拥有了真正的自尊、自信。
长子与马继业,成长道路迥异,后来又殊途同归。回归真我的这一刻,谁还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为什么如此喜欢沈腾、马丽组合?——
整部影片笑点频出,能数出三位数。我反正是数次笑出眼泪。
最大的喜剧因素是富豪扮穷的大背景设置,给观众带来巨大张力。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沈腾、马丽这对黄金搭档的精彩表演。
沈腾的特点:
一是幽默,他特别擅长巨大的反差,影片中多次发生马继业出现前后的强烈对比,比如马继业在葬礼结束回去的大巴车上,一回头,沈腾立刻表现出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
二是机敏,比如马继业提出疑问,为啥家人爱读书还这么穷?一般人可能就无言以对,沈腾立刻回答:因为我们刚开始爱读书,时间还不够。你瞧,这回答多有水平,既解释了当下困境的原因,又传递了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三是智慧。关键时候,总是有奇思妙想,来解决别人貌似无解的困局。在《西虹市首富》中,他想出减肥计划,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把巨款合理花光。在《抓娃娃》中,他想出给儿子打麻药、奶奶假死等策略。
四是气质。演啥像啥,穷的时候邋里邋遢,富的时候王者之相,这是真正的实力。
马丽的特点:
一贯的幽默。把沈腾的穷养计划,说成给自己下套;把穷养的日子,说成渡劫。妙语连珠,给观众带来无尽欢乐。
一贯的坦诚。气愤之下,刚想扔掉名包,转眼就套在脖子上,再换到手腕上;在外面偷偷享受名贵首饰,继而扭头万分不忍地退去首饰。她是喜欢奢华,但绝不虚伪、装逼。
一贯的深情。当孩子因为不能长跑而痛苦,因为同学嘲笑而委屈,马丽的心疼是真情流露。当孩子表示为爸爸买鞋,当沈腾宣布孩子将成为接班人,马丽的喜悦也是情不自禁。
——家庭教育的启示——
沈腾的穷养计划,其实有诸多可取之处。
一是有好的理念。通过穷养,培养全面素质,这就超越了只抓学习的鸡娃理念。
二是有规划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培养做人基本素养,包括吃苦耐劳、孝顺感恩等等。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财商等高阶能力。
三是有组织管理。幕后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计划落到实处。
四是有绩效考评。沈腾注重及时反馈,赏罚到位,绝不吝啬,这是领导力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穷养计划存在致命缺陷。
一是失去真实。家里的一切都是伪装的,家长故意装作阅读,故意装作打工,故意请教问题,等等。甚至奶奶的瘫痪是假的,身份是假的的,葬礼也是假的。所以,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古人讲,不诚无物。虚假的土壤,即使能塑造出精致的小花,也断然不能长出参天大树。
二是过度控制。比如家人读书时停电环节,沈腾让孩子休息眼睛,同时强调只休息两分钟。再如,孩子为了省水,居然靠滴水来避免水表运转。幕后一群老师,不仅分析孩子的成绩,甚至分析孩子与同学讲话的口型,实在是过犹不及。这些细节,凸显了家长的苛刻。孩子几乎没有真正自主掌控的时间,又怎么能真正让自性爆发呢?
三是不懂真爱。《爱的艺术》指出,真爱包括四个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沈腾对孩子的关心、责任都远超标准,尊重和了解则不及格。他只看到自我成长的经验,忽略了孩子需要自主才能真正成长的规律;只考虑自身考上清北的愿望,屏蔽了孩子热爱长跑的梦想。
——沈腾的穷养计划,失败了吗?
表面看,马继业得知真相,断然拒绝了父母的安排,没有考上清北,只是上了体育大学,似乎沈腾的愿望落空。
其实,沈腾如果深度觉察,定会发觉,让孩子考上清北只是表层愿望,深层愿望则是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自强自立、乘风破浪。
马继业穷养前后对比,变化可谓脱胎换骨。之前,几乎被老人养废了的巨胖;后来,成为倍精神的小伙子,而且养成了坚持跑步、承担家务等好习惯,具备了考上清北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吃苦耐劳、孝顺长辈、自强不息等核心品质。
无论马继业今后作何选择,这种习惯和品质,都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沈腾已经实现了穷养计划的真正目标。
电影《抓娃娃》大卖的背后,有无数个家庭在用各自的认知,不同的方式,仍在上演现实版的抓娃娃。
直升机式的父母,以爱之名,揠苗助长,导致青少年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诚愿广大家长能够有所醒悟,及早放下执念,走出虚妄,顺应规律,回归心灵自由的生活。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895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