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叹到皱眉——电影《长津湖》影评观后感
我们先讲讲过去的故事吧。
黄天骥教授写了一本书《中大往事》,里面提到了他的老师冼玉清教授。冼教授为我佛山南海西樵人氏,为富商千金,但是家教家风美德昭彰,勤俭节约,读大学也尝试工读结合。岭南大学毕业留校,后来建国后院系调整归入中大。冼教授本身属于当时的高收入群体,加上继承的家产,相当有钱但过的“孤寒(粤语吝啬之意)”;才貌绝佳而终生不嫁(有文字称她自己说,大意是她家教品性甚好,一旦嫁人,必将是贤妻良母,照顾家庭养育子女耗费大量时间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了,嗯呢,估计林巧稚、颜宁也是这么想的)。抗美援朝爆发,冼教授做了一件轰动一校的事,她把她本来计划用来买房的钱,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并让学校不公布她捐款数额。冼教授55年退休,65年病逝,当时为养老做安排也正当其时,当时也没什么小户型商品房,买的基本是独栋小楼,这可是一大笔钱。当然,她病逝前,也捐了一大笔资产给公家。
还有常香玉巡回演出捐战斗机的往事,比较著名,不赘述。支持常香玉的人,很多可能都是普通工友、小脚妇人,节衣缩食也攒不下多少钱,此刻,为“义”挪用。
一个百废待兴的农业国,工业经济孱弱、中央财政难以支撑一场现代战争所需的军费开支,于是外有苏援苏贷、内有民众募捐输血,出工出力。这场战争,是我们全体人民积极参与的神圣的战争,输与赢,对我们能否真正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文明延续,影响甚大。如果美韩统一金国我们坐视不管,美国势力紧挨东北,在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大背景下,苏极有可能进驻东北,我们争取真正独立,也许要延后很多年,战略空间收缩,国家内政被捆绑,四个现代化和富国强兵基本无从谈起。可见,这个仗,无论代价多高也得打,犹如当年抗日。
所以电影开头我很赞叹。连长伍千里(吴京)回去浙江探望作为水乡船户的父母,绿水青山的大美国土展示在我们眼前,哥哥伍百里为革命牺牲了,自己拿回了津贴,家里分了土地,还准备盖房子,在新中国开展新生活,主题就是“翻身”,也点出了后来弟弟伍万里代表的青年们为“守土保田”参军,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新的战争到来,父母送别儿女上战场,可能这一眼过后就是生离死别。部队在出关时候,一次意外,伍万里拉开火车门(实际上不可能随便拉开),金色的朝阳照射在雾霭弥漫的群山和山顶的长城上,绝美的景色,映衬着奔赴战场的钢铁长城,这么雄壮美丽的国土,不值得抛头颅洒热血保卫吗?
爷爷奶奶在口袋里掏出毛毛票票;神州多地为志愿军昼夜炒面做军粮。多少儿女舍身报国,多少父母一世丧痛。小到维系一己家园,为过一个太平小日子;大到守护一种文明,让那族谱祠堂的祖宗泉下能够安息,不得不打一场人民之战,那就是正义!立国之战,光芒万丈;文明之战,永垂不朽——电影主题,不可谓不宏大。
二 风烟滚滚唱英雄
同一个麦克阿瑟,有一篇著名的演讲《Duty Honor Country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However horrible the incidents of war may be, the soldier who is called upon to offer and to give his life for his country is the noblest development of mankind(管他战事多凶险惨烈,应征入伍的战士为国赴战英勇捐躯乃是人类最为崇高的进化),这句话,用来说志愿军,也非常合适。
抗美援朝有接近20万烈士为国之殇,但只产生了杨根思、黄继光两位特级英雄,分别对应了长津湖和上甘岭两个最为惨烈的战役,足够书写我们的冰与火之歌。那既然贵片准备拍《长津湖》,我提前的心理预设是这样的:吴京扮演的连长原型就是杨根思。但是实际上看完,我有点发火。作为贡献了一点票房的观众,没有境外敌对势力指使故意污蔑,我说几句发自肺腑的意见,可以吧?
第一:贵片开头吴京别离父母,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铁路出关,赴朝杀敌;也刻画了有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撑腰的美军强大的海陆空装备;也对比了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与阿瑟的骄狂自大。这个很好。
但是,上午10点20电影开篇,大约二个小时过去了,12点出头,志愿军还在为了运输电台,为了炸掉美军通讯塔,连级部队和小股美军在山里乱打。现代的技术手段,确实让画面很火爆。但是当时我就有个疑问,你的主题既然是长津湖,电影一多半过去了,长津湖之战还没开始,那你如何聚焦呈现?继续看,就是到了长津湖,本来是双方十多万人的惨烈大战役,但是影片出现的,都是“以小见大"?营连建制的部队继续和对方乱打,看不出规模之大,也难以体会到战役的空前艰难和伟大牺牲。尤其是接近尾声,突然冒出一个镜头,出现了杨根思,然后犹如宣传片亮出了“三个不相信”。
好吧,我不懂编剧也不懂导演,但是既然影片叫长津湖,怎么只有一小部分在演长津湖,攻击信号塔和后来的长津湖之战,火爆乱打,无论从情节还是审美来看都严重雷同,请问这个有无必要?长津湖的故事怎么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再说杨根思,就不能让同样为连长的伍千里演出杨根思?无论贯穿战场还是最后牺牲,都有典型意义。在我这个外行看来,电影的结构很乱,章法很差。
还有,非常生硬的插入了空袭和毛岸英牺牲的画面,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彭总得知消息,演出的还很生动,但是在本片,彭总表情生硬,言语动作也不多,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一定要在长津湖体现吗?
第二: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打败强手你更豪雄。对美军的刻画,装备和火力体现还可以,但是把基层官兵战术素养与精神面貌描摹的犹如白痴,有意思?山间谷地攻击北极熊团,混战之际,美国兵还整齐坐在卡车车厢两边,摆弄手里那根烧火棍儿,等着被我们士兵开车抛手榴弹轰炸,他们是意识上回到了幼儿园等着阿姨分发牛奶和饼干?还是以为这是某个会所等着技师给上钟呢?在山坡被雷爹攻击,美军那恐慌的小眼神,受过基本的训练吗?好了,最后说句东北话——唉呀妈呀。
英雄关乎人类进化。苏格兰纪念华莱士,法国纪念贞德;各国国歌,比例最大的都是战时名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星条旗》等。每个民族都把不屈不挠抵御外敌作为本民族的高光时刻,都在珍视自己的英雄。因为英雄能够带领群体渡过难关,赢得生存与尊严。当然历史在不断演化,一定时期,法德是世仇,打来打去,但是如今欧洲一体化,法德合作亲密无间。我国的古代史,胡汉打来打去,但是到了打洋人抗日本,各民族已经团结一心打鬼子了。世界上没有不变的族群和国际关系,我们看电影哥斯拉,地球联军团结对抗怪兽,里面也有中国身影。世界在变,族群的英雄会淡化、国别的英雄也许也会淡化,有朝一日,可能就是人类需要英雄对抗外星人、神兽或者病毒、气候。
所以呢,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拍战争片不完全是回忆打过谁,我觉得应该把挖掘英雄的精神和内核作为主题。那长津湖为何不去聚焦最大的英雄杨根思呢?伍千里不能说不是英雄,但是牺牲惨烈之下,他比较活着出来了,应该不能放在首位吧?
如果从英雄的精神内核为抓手,那么冼玉清、常香玉、凡人父母这样的英雄,对抗新冠白衣执甲的英雄,张桂梅,都贵玛,这样的英雄,就和志愿军等英雄群像站在了一起,回荡在我们民族精神谱系合奏的长廊里。
三 谈谈“农民”军人的塑造
从抗日到抗美援朝,我们很多军人都是出身于农民阶层。以前看了很多影视剧,都觉得刻画的有些单薄。扎根土地河流勤苦劳作的农民气质有强悍坚韧勤俭狡黠,从汉到胡从户到邻从家族到异姓从土到客从华到洋从红到白,历来为了各类利益打斗不息,天灾人祸造成的高死亡率,以及过去的高出生率,都塑造出中国农民军人的独特气质。长津湖里面,我觉得张涵予塑造的老宋,那口动员演讲,很传神,有点父系当家的大男子神采出来了。胡军塑造的年纪较大的雷爹,也比较生动,不过后来抢了吉普车送走标识炮弹,有点夸张,那时候,哪里可能随便个人会开车,再说大炮的射程,搞这个动作意义不大吧。他牺牲后,战友跑步追了上去,也没走远。
既然谈起农民气质的军人,我觉得吴京演绎农民军人不是很合适,吴京一看就是城市气质风度;而且这哥儿们眼神和笑容,放在表演艺术,有点“僵”,造型比较固化,不过现在成了爱国专业户,可喜可贺。张涵予演的好,集结号的谷子地,演出就非常传神。
好了,无论影片有无瑕疵,无论我的认识是否正确;这样主旋律的影片,咱们去支持一下票房,也是理所当然。
也希望各位支持下影评作者,给我点个赞!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