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0-22 09:45阅读: 次
《一一》影评:生活不过温暖琐屑
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被称作“写给人生的诗”,其实看完也没有把握说自己真的完全参透了,每个人对于这部电影也许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说是影评,更像是随笔。
电影一直在围绕两个主题:
一个主题可以称作是人生的重复感。洋洋、婷婷、阿弟舅舅、NJ、婆婆,身处不同的年龄段正经历着不同的故事,但转眼其实都是重复着走过似曾相识的道路。
敏敏的中年危机始于婆婆的意外昏迷,为了让婆婆早点醒过来,敏敏每天让家人们轮流跟婆婆聊聊天。但是却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可以诉说的很少,“几句话就讲完了”,说的都是一样的内容,这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活到几十岁,生活竟然如此单调和匮乏,“找不到新的东西说给婆婆听”。这一点让敏敏崩溃了,工作加之母亲患病的压力让她终于承受不住,选择到寺庙静住一段时间。
NJ的中年危机始于事业不顺,NJ和公司的合伙人在投资理念和价值观上产生了分歧,NJ认为不应该抄袭重复前人的路,投资山寨产品,而看好日本大田公司研发的新游戏产品。但合伙人认为新产品风险高,他们要“稳稳的利润”。NJ开始觉得人生有点失控无力,对奶奶倾诉:
“原本自己很有把握的一些事,现在看起来觉得少的可怜。有时候每天早上醒过来都觉得,一点把握也没有,都会觉得说,好不容易睡着了,干嘛又把我弄醒这样子,一次又一次。”
同样身处中年,同样面对失业困境,不同的角色却有不同的态度。NJ作为“老实人”,身上背着很重的包袱,因此他觉得很累。每天醒过来,都要重复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但大田与NJ不同,他鼓励NJ做出改变,尝试创新。对于大田,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就像他对于音乐的态度,喜欢音乐因为觉得音乐是美好的。大田身上有一种年轻的精神,朝气勇敢,比NJ勇敢。
“为什么我们都害怕第一次”
导演在这里于是引出了第二个主题:生活的另一面。
洋洋在学校被女同学欺负,教导主任冤枉他让他被同学奚落不开心。回家后妈妈敏敏让洋洋跟婆婆说说话,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洋洋觉得婆婆不会理解,因为她看不到,就像教导主任看不到一样。
洋洋问爸爸NJ:“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
NJ回答:“你问的问题爸比没有想过,可是我们不是有照相机吗?”
于是洋洋听爸爸的话开始用照相机,拍自己能看到的但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洋洋想要拍下蚊子给妈妈看确实有蚊子咬他,拍下路人的后脑勺给他们看。
洋哲学家
NJ看洋洋拍的照片
看不到的后脑勺是生活的另一面。就像对于标题《一一》的解读,相同的生活,看似重复,但却拥有不同的面向。
阿弟舅舅俗耐傲慢,只看到生活里汲汲以求的一面,在NJ事业低谷的时候自以为是地要提携他。但他没有看到的是,NJ对于事业底线的坚持和始终留下来的听音乐的习惯。
NJ当初和初恋阿瑞不辞而别,只看到阿瑞的强迫,却没有看到她背后的良苦用心和对NJ的爱。
所以人们都只是看到自己看到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烦恼与冲突其实往往就来自于此。
照相机在这里就是电影,而洋洋其实就是导演的化身:
“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拍给你看”
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我们能够在电影里获得的经验是人生的多倍。电影帮我们造梦,同时投射到真实生活中。
对于生活的感知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看不到这一点,电影帮我们拍下“后脑勺”给我们看。游戏就是现实的投射,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我们自己,了解人本身。
量子力学假定平行时空是存在的,由于薛定谔的猫,人的意识在做出选择的一瞬间都会伸展出不同的时空,但由于选择了不同选项的“我”在衍生出的时空坍塌了,所以那个时空下的发展我永远不得而知。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塑造了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世界,相信什么,做出什么选择,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在囚犯眼里,世界就是囚笼;在画家眼里,世界就是画本身。这并非是要我们否认世界上存在的混乱、随机、不堪,但就像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善恶往往是环环相扣的,生活本身也只是我们对其态度的折射。
相信的力量是很强大的。NJ和敏敏中年倦怠,事业不顺,夫妻似乎只剩责任在维系,家庭也由于婆婆生病陷入低沉。累吗?当然累。苦吗?当然苦。但生活的钥匙却始终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因为不够有自己的主张,所以NJ每次都对合伙人妥协,想要重新活一次,到最后却发现生活到头来都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相信这也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生活的另一面。
因为作为人的生物,也许我们懦弱、胆怯、无知、贪婪,我们生来带着七宗罪,但之所以还怀有希望,是因为同时有另一面的人生展现在我们眼前:
比如初生儿的奇迹。
比如情窦初开的美好。
比如亲情。
比如自然广阔无边的奥秘。
全片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一个飞厦掠影的夜景长镜头。没有背景音,导演足足拉久了54秒的镜头。
觉得这里真妙,把人生的隐秘真意拍得淋漓尽致。就像是对生活的隐喻,大千世界看似新奇,其实看久了发现一处一角的街景都是那么相似;在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人每天每分每秒发生的故事,只是千万点亮起又暗下的灯光罢了。
生命本身,也不过就是一段54秒的流逝飞景。
结尾洋洋给婆婆读信
以前小时候我总忍不住想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儿童时期对于生死没有概念,直到初中奶奶过世、身边同学的爸爸也意外去世,目睹朝夕相处的人突然从身边消失,那是我第一次对死亡有了实感。小时候很害怕死亡,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释然,因为我总不相信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的说法,本质上觉得死亡是一件特别虚无的事情,活着也是。活一趟,然后向虚空奔去。
我害怕虚无,但自己胆子也不够大,执念还挺深,所以以前总想找到一个想到死亡不会那么害怕的信念作为支撑。表哥一家信基督,到现在家里书架上还摆着一套他送的《圣经》和几张福音的音乐光盘。姨奶奶信佛,每周要去庙里拜观音,清扫佛像。我对此心怀敬畏,但又很较真,从心底知道这些并不能真正说服我。就像《第七封印》里骑士的世界观,解构得太多了,好像没有一个坚固不破的东西,让我去相信。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张有着黑点的白布,即使被一个又一个人告诉我它是一张白布,但我没法轻易相信或者欺骗自己,为什么人们对于黑点会视而不见呢。
后来我开始慢慢想通,如果让我选择相信,我想相信的不是一张有污点的白布。如果有什么是能够抵抗对于人生的无常,对于死亡的恐惧,我相信是将有污点的白布勾勒出心爱画幅的勇气。
而至于人为什么活着?
我不知道。
但我想起之前往返KCL图书馆自习的日子,每天自习结束一定要路过M&S超市的现烤专区看看有没有原味和水果味的司康,然后手捧一袋热乎乎的司康心满意足地坐上地铁。想起苏州旅游时找不到民宿,一把木交椅坐在街角巷口的当地老爷亲切的方言主动热心给指方向。想起当时街角一个不起眼但却满满温馨的杂货铺,想起木心美术馆的画和小诗,耳机里现在正插播的《Amazing Day》,妈妈亲手做的菌油......这些琐碎的、平凡的、不经意、不起眼甚至重复粗粝的日常,没有什么意义,却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真实的滋味所在。
在死亡面前,有时候一个拥抱足矣。
而生活,也许就是一口司康而已。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030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