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1-16 09:49阅读:
次
《好东西》观后感
看完电影《好东西》,我的总体感觉是这是一部现实的写照,围绕着生活、教育、梦想、网络,深刻地映射当下,也给予生活中的我们一点向上的力量。有生活的气息,感同身受生活中的身不由己与绝望;有尖锐的锋芒,刺向残酷的现实;有闪亮的光,点燃一丝希望。
(温馨提示:有剧透)
剧中的小孩,茉莉,被老师拉去当观众,给学校乐队鼓掌,因为她“鼓掌鼓得好”。在写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真情实感地流露是她的作文的必杀技。即使没有像班上的其他同学那样去过国外,也可以写出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在妈妈的开导下,她的《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没有价钱档次的攀比,只是对自己真实经历的记录,也最符合小学生该写的作文。
因为“没有特长”,她不得不选择一种“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在爸爸认为的打拳,妈妈推荐的打鼓和邻居姐姐以自身音乐创作的经历中选择了打鼓。当她成为邻居姐姐乐队的一名鼓手时,她的舞台与学校乐团的舞台在不断来回切换,那一刻,她有自己的舞台,不再需要给别人的鼓掌。尽管,茉莉最后还是放弃了打鼓,重新做回了观众。不一样的是,她也曾经是一名鼓手,在体验了一把鼓手后,才在鼓手和观众间,选择了内心最愿意的观众。这是一种掂量后的选择,而不是不敢迈出尝试的胆怯。
铁梅,茉莉的妈妈,是一名单亲妈妈。整部剧中,笔者最赞同的部分之一,是铁梅没有被所有人以茉莉妈妈称呼,她不单单是茉莉的妈妈。除了茉莉和老师,没有人喊铁梅是茉莉妈妈,都是以铁梅或者梅姐称呼。在《加油妈妈》剧中,苏青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曾说,“叫我苏青吧,我们不仅是孩子的妈妈,也是我们自己。”“铁梅”或者“梅姐”的称呼,就是铁梅是铁梅自己的重要表现。身为一名单亲妈妈,她要强,所有都是想做到最好。曾是新闻记者,得到大大小小各种奖杯。被原公司裁员,梦想破碎了一地。她进入朋友的小编辑部经营两个公众号。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单亲妈妈的推文,被网民大肆诋毁和谩骂。在这种冰冷中,女儿和邻居小叶的关心尤为温暖,缝补她的破碎。
她对茉莉的教育方式,不是必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她允许茉莉选择自己的爱好,遵从自己的内心。会在适当的时候夸茉莉,在茉莉胆怯不敢上台的时候安慰她鼓励她,以作文举例激发她的信心。但她会严格要求茉莉要诚实,没去过的巴黎不可以写在作文上,应回想小时候那些难忘的旅行经历。
小叶,铁梅母女的新邻居。她不是大家口中所谓“乖巧的女孩”,但也不妨碍她散发身上的光。她被亲生妈妈嫌弃,“眼睛大得瘆人”,也因此失去自信。她和铁梅母女成为邻居,也在交往中实现了彼此的救赎。茉莉会真诚地夸她眼睛很大很漂亮,小叶会开导茉莉去尝试。铁梅帮助小叶赶走了追踪她的人,小叶帮铁梅看孩子,在铁梅失意时开导铁梅。在交往中,她们彼此救赎,成为彼此的家人。
《好东西》的英文翻译是“Her Story”,剧中的角色基本为女性角色,笔者个人理解为电影中三位男性只是她们生命中的角色,只有她们重视的热爱的还有自己才是她们生活的主角。导演想通过女性议题来切入深刻的思考与讨论。比如电影中很大胆地将月经等这种一直以来似乎不能搬上台面的东西通过小女孩的角度讲给了一桌子男性听,“这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给观众看到铁梅作为单亲妈妈,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也会被来自没有当过妈妈的人评头论足……这些,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狠狠地揭示了作为女性的不容易。但“不容易”三个简单的字,怎么能够概括生活对于女性的残酷?女性该如何打破困境,正如影评中所说,“创造一个新的游戏,建立新的规则”。
电影中还有一点令笔者印象深刻。铁梅的单亲妈妈推文被网络上谩骂,讽刺的是很多人甚至没有成为母亲。“外行人评价内行人”,没有善意,全是恶意。而铁梅最后选择忽视那些人的评论,才走出这些阴影。网络键盘侠无知、素质低下、只会一味嘲讽。铁梅的无视,为大家做了个正确示范。受影响,只会正中他们“谁都别想好过”或者网上泄愤的下怀;唯有无视他们,他们自讨无趣,自会离开。与他们相争,并没有实际上的好处。
最后一段,是笔者的一点想法。导演从女性角色入手,这一出发点很好。但如果从“好东西”的启发性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这不仅仅与女性有关,也与在生活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关于梦想、教育、网络暴力的困境,也会在这些困境的挣扎中苦苦寻找自己心中的“好东西”。没有人需要可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好东西”,没有严格的标准,没有一致的审美。符合自己的标准与预期的,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好东西。 拒绝绑架,才相对自由。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035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