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熔炉》影评17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1-04 12:04阅读:
《熔炉》影评

’“도가니”,直译为“熔炉”,但它常常用来比喻某个充满暴力、混乱、或压抑的环境,特别是描述某种不公或腐败的制度或社会现象。这个词也因为韩国电影《도가니》(中文译名《熔炉》)而广为人知。

电影《熔炉》改编自孔枝泳的同名小说,电影故事讲述了来自首尔的美术教师姜仁浩到雾津的聋哑学校就任。

姜仁浩对教育充满热情,但孩子们都显得很冷漠,且无意和姜仁浩交流。

在姜仁浩锲而不舍地表现出关心后,孩子们才向他敞开心扉。

但是,他也随着发现了聋哑学校的校长,教师,行政人员长期对学生们施加虐待和性暴力。

姜仁浩决定为孩子伸张正义,并与雾津的人权组织成员合作,准备揭露学校对聋哑学生们实施的罪行。


他们找到雾津的警察局和教育厅,却被警察和教育厅踢皮球,敷衍了事,很快,他们意识到雾津的警察和教育厅的人在有意协助,掩盖这些丑陋行径。


正当他们感到无奈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首尔电视台,想要报道这件事。

随着首尔电视台的报道,雾津聋哑学校的事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迫于舆论的压力,雾津的警察不得不把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和行政人员给抓了起来,接受司法的判决。


但是,被告依托人脉关系,找来的律师是法官出身,且是第一次进行诉讼。在韩国的法律界有一项潜规则“前官礼遇”,律师是法官出身,且是第一次进行诉讼时,裁决法官会因尊重法官前辈而判其胜诉。尽管证据确凿,但最终因为“前官礼遇”和某些利益勾兑,被告都被轻判。


在判决结束后,他们得意地来到酒店聚会,高歌庆祝,还大言不惭的说着“正义必胜”。


与胜利者得意相比,想要实现正义的失败者,却在雨中落寞。


司法审判的最终结果让受害学生之一的全民秀接受不了,决定自己向侵害自己和弟弟的朴宝贤(性侵教师之一)复仇,他在路上等待着结束酒店聚会喝酒喝醉了的朴宝贤。


全民秀持刀捅向朴宝贤的腹部。


两人在铁轨上扭打,当火车迎面驶来时,全民秀死命地抓着他,与自己的仇人同归于尽。


姜仁浩、徐幼真等人在路上为全民秀哀悼,警方宣称他们的行为是非法集会,但因为这些人多数是聋哑人士。警方无法和他们沟通,便出动喷水车以高压水柱强制驱离民众。姜仁浩举著全民秀的遗照,在水柱下反复高呼“这个男孩听不到也不能说话,这个孩子叫民秀”,之后姜仁浩遭警方逮捕,遗照被人一脚踩过。


电影的最后以徐幼真发给姜仁浩的电子邮件结尾邮件,讯息是向姜仁浩报告孩子们的近况:“大叔,过得还好吗?这期间发生很多事......我问孩子们这件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们说,我们明白了,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有人来珍惜。看着这些逐渐长大的孩子们我不由的想到,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我们。天气变冷了,天气冷,是因为为了让我们懂得周围人的温暖有多么珍贵。”



《熔炉》带给我们的反思



1.从《熔炉》到人性深处的共鸣

电影《熔炉》能在韩国问世,演员孔刘(饰姜仁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在服兵役期间,阅读了部队长辈所赠送的小说《熔炉》,书中所揭露的真相深深的震撼了他,便在退伍后,与经纪公司合作,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终于催生出一部改变了韩国社会的电影。



2011年,改编自孔枝泳小说的同名电影熔炉上映,故事取材于2000年--2005年韩国光州聋哑学校所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描述校长与老师们利用弱势族群缺乏社会资源的弱点,对这些聋哑的儿童们施行了超过5年的虐待与性暴力,校方与法制单位相互勾奸,知情人士漠不关心,将这起丑陋至极的悲剧掩盖在受害者无声的泪水中。



值得庆幸的是熔炉的上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是部沉重的限制级电影,但依旧吸引了467万名观众进场支持,据说还有许多电影院是自发性的送票,就是想为这些被害者出一口气,在公众的压力下,韩国国会重新审视了对性暴力受害者的保护机制,迅速通过了被称为“熔炉法”的修订案,加强了对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性暴力犯罪处罚力度,然而你我都知道现实中的世界,依旧比电影中的结局更加黑暗,但毫无疑问的,由孔刘一手催生的熔炉,绝对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把这个原本无人关注的议题,编织成一个发人省思的故事,不仅在艺术层面获得肯定,更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电影中姜仁浩,从刚到新环境时的茫然无措,为了生活舍弃自尊,到发现真相后的震惊与愤怒,他从一个满怀理想的温和老师转变成为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斗士,与现实中的孔刘,为电影熔炉的问世四处奔波是多么的相似,孔刘和姜仁浩为什么这么做,这让我想起24年2月份,美国一名军人在以色列大使馆前,通过自燃抗议美国对以色列在以哈战争中的支持。



他们基于的是,朴素的,对于公平正义的向往,这种向往,超越了文化、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宗教、超越了立场、超越了利益、超越了国家和意识形态,是对弱势群体的天生怜悯,是对丑陋恶行的天然厌恶,以及对于社会公正、平等和正义的简单而纯粹的渴望,尽管这种向往可能不复杂、不被过多理论化,但它却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普遍情感。它虽然不以复杂的理论或制度为支撑,但却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和理想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更美好、更公正的根本动力之一。正如电影《1987》里面有一段对话,一个女孩劝她所暗恋的男大学生不要去参加游行。她说,你以为你这样做,世界就会改变吗?别做白日梦了,醒醒吧。那个大学生说:“我也想啊,但是不行,因为心太痛了。”






2.从“消费苦难”到社会进步




笔者第一次接触“消费苦难”这个词,是偶然在B站看到一个频道,该频道专门评论粉丝拍摄的摄影作品。在评论一些带有卖惨倾向的照片时,比如拍摄打工的老人、扫地清洁工等社会边缘群体时,就会说:“消费苦难,不予评价”。



在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中“消费苦难”,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徐峥的电影《逆行人生》,讲述了一个大厂员工,被裁员优化,从而当前外卖员生活的电影。这部电影就被指责为“消费苦难”。



回到电影熔炉中,在剧中未成年儿童所遭受的暴行得到了具象化,这也是它是限制级电影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熔炉的上映,让大众关注到被忽视的群体,尤其是聋哑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形成了需要加强对性暴力受害者保护机制的广泛的社会共识,促使社会和法律制度的反思与改变。



纵观韩国的电影,其实许多电影,尤其是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对韩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修订法律延长追溯年限、建立防性侵和保护女童机制、重审和平反冤假错案、改善劳工待遇、救助历史悲剧的受害者和幸存者等。除了这些直接的改变,也能让民众了解历史与现实的黑暗、反思人性之恶与社会不公,继而明晰是非善恶、升起正义之气,鞭挞暴力,追寻光明,捍卫来之不易的公民社会。



在《熔炉》电影中,警察和教育厅互相推诿,敷衍了事。然而,随着首尔电视台的报道,雾津聋哑学校的事件引起了更多人关注,警察在舆论压力下终于采取了行动。即使是不能立刻解决现实问题,但有了揭露和认识,才可能有反思,对于弱势群体,需要舆论的支持、需要精神的声援。在阳光下,依托于黑暗的暴力才会被光明所震慑而消散。



以“消费苦难”为由,逃避存在的问题,对不公视而不见,不去报道它,不去传播它,不去关注它,既然如此,媒介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社会的进步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只有当我们认识到那些弱势的群体、那些不公的现实,需要我们的帮助和社会的改变,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的可能,如果连认知都做不到的话,改变,又从何谈起。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021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