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4-02 09:30阅读: 次
《第三次世界大战》影评:战争已经结束,无人生还
最近在很多论坛,关于三战的讨论越来越多。自俄乌战争以来,世界局势骤然紧张,巴以冲突更是让这种局势更加恶化。其实早在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在伊朗“打响”,不过是以电影的形式。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部戏中戏,故事的主要情节都靠拍电影推动,剧中拍的这部电影和二战相关,因此片中出现了希特勒。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沙基布的底层百姓,他的命运非常悲惨,父母双亡,妻子和儿女也在地震中丧生。在沙基布的世界里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开杂货店的朋友,另一个是聋哑妓女拉丹。这两个人前者收留了他,后者则让沙基布体会到一丝生活的慰藉。沙基布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偶然间这个工地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场地,剧组为了节省成本,经常把工地的建筑工人拉去客串群众演员。他们甚至在不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把这群工人拉到监狱充当被毒气杀害的犯人,而这一切只为了达到逼真的影视效果。这些工人居住的环境也很差,而那群剧组成员则可以住在舒适的“红房子”里。
这一天,电影中饰演希特勒的演员突发心脏病身亡,剧组的男主角空了下来,电影因此而停摆。原本紧张的预算让制片人坐立难安,为了这部电影他已经倾家荡产。偶然间导演发现沙基布和希特勒的形象有几分相似,在经过几次试镜后,电影的男一号“希特勒”落到了沙基布的身上。意外成为男主角后,沙基布终于时来运转,他不仅换了居住环境,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这个时候,沙基布的那位“红颜知己”拉丹意外冒了出来,她谎称自己被皮条客下药,跑到沙基布这里避难。本就暗恋拉丹的沙基布被英雄救美的念头冲昏了大脑,他不顾一切的把拉丹藏在了红房子的暗道里,从此二人开启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可好景不长,皮条客找了过来,沙基布在被痛扁了一顿后要给拉丹赎身。皮条客并没有拒绝这个要求,给了沙基布一个天文数字和期限之后就离开。沙基布这个老光棍,赚的钱早就仍在了拉丹那里,如今更是兜比脸还干净。为了凑齐这笔钱,他去找制片人谈判,谎称自己母亲病了,要求提前支付薪水。制片人和沙基布签了一个合同,预先支付了一部分定金。拿到钱的沙基布开心的去找拉丹,可拉丹却想让沙基布带着她私奔。没想到沙基布想的更深远,他打算先用这笔定金稳住皮条客,等电影杀青后拿到尾款然后再私奔。这个脑回路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上帝为他打开了一扇演员的门,他非得关上门跳窗户逃走。沙基布之所以混的这么惨是有原因的。
沙基布拿到钱之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对未来生活的臆想当中,一整天都变得精神恍惚,以至于在朝“红房子”搬运炸药的时候,忘了当天的拍摄进度。根据电影进程安排,在他给皮条客送钱的当天,“红房子”这个道具将要在电影中被炸毁,而此时的拉丹还藏在里面。这个细节,是电影走向悲剧的开始。沙基布把钱送给了皮条客,虽然钱数不够,但是皮条客表现的很大方,给了他宽限的时间。当沙基布回到剧组的时候,红房子已经在爆炸中化为灰烬,沙基布疯一样的冲了上去,却没找到拉丹的任何痕迹。
接下来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沙基布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制片人和导演。制片人和导演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先稳住了沙基布,欺骗他明天再一起寻找拉丹的踪迹。因为一旦剧组死人的事情传扬出去,电影拍摄进度又要搁浅。等第二天沙基布赶到爆炸现场,所有的痕迹已经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制片人根本不承认炸死人的事情,并告诉沙基布一切都是他的幻觉,就算出现了意外事故,也是他个人的原因。因为沙基布自己也知道“红房子”要被炸毁,出现任何后果都是他的疏忽。由于拉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沙基布联系了皮条客,却被告知拉丹已经回去了。此时,制片人拿出合同要挟沙基布,要求他拍完剩下的电影戏份,并且拿出了剧组63个人的签字,这些人都证明沙基布原本就知道“红房子”将要被炸毁的结局。六神无主的沙基布也不确定拉丹是否还活着,他带着一丝幻想坚持到了电影杀青。在电影杀青后,一名群众演员捡到了一个手镯交给制片人,制片人以为这是电影道具并没有在意。而沙基布发现这个手镯就是拉丹的遗物,因为此前拉丹想把手镯交给沙基布让他变卖掉。沙基布找到了皮条客,最终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原来皮条客已经被导演和制片人威胁,拉丹根本没有回来。
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沙基布从开杂货店朋友那里拿到了毒药,开始了自己的复仇。朋友想要阻止他,结果却被沙基布活活打死。在影片杀青宴上,沙基布在饭菜里下毒,最终剧组的63个人,除了导演全部“领了盒饭”。沙基布站在阴影中,看着面前的人一个个哀嚎着倒下,他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希特勒”。
图片
片中的角色似乎都在互相欺骗,无论是沙基布撒谎母亲生病,拉丹撒谎说皮条客给自己下药,又或者是制片人撒谎第二天再陪沙基布寻找尸体。这个社会的底层在彼此欺骗当中不断内耗、争斗,甚至互相残杀,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悲剧真正来源于哪里。他们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所有人都是加害者。本片并不是讲一个群体如何走向狂热和毁灭,而是记述一个人是如何走向自己的“世界战争”。沙基布的行为与其说是杀戮,不如说是一场悲壮的自我毁灭。
这部影片可以解析的角度有很多,从伊朗社会的阶级矛盾到人性黑暗面吞噬人类的良知。无论是社会学还是心理学,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敢取这样一个大胆的名字,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从沙基布走向毁灭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现实世界中战争的端倪。剧中的导演是幕后的黑手,他作为上层阶级符号的象征主宰着一切。整个剧组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隐喻,人们在互相争斗,而导演却坐在幕后看戏。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战争不过是重新洗牌,轮流坐庄的游戏。剧中导演作为剧组唯一的生存者也暗示了这点:普罗大众不过是战争的耗材。
丘吉尔曾经说过,“在战争中,政客提供弹药,富人提供食物,穷人提供孩子。战争结束后,政客坐稳江山,富人获得更多的食物,穷人寻找孩子的坟墓”。所以,作为平民的大众群体,请不要将战争和杀戮随便脱口而出,永远不要歌颂战争,永远不要鼓吹战争,无论战争离我们多近还是多远。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802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