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1-26 09:41阅读: 次
《涉过愤怒的海》观后感
一开始以为是复仇悬疑爽剧,没想到内核是探讨亲子关系以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节奏很紧凑。
(以下涉及剧透,请慎重阅读)
1、 亲子关系
影片中关于亲子关系的探讨,特别是娜娜的经历,非常切合我的日常观察,因此感触颇深。
影片一开始,金陨石出海捕鱼,喃喃地道出为了女儿留学筹学费。后来更是遇到海盗抢劫,经过一番殊死较量,我在心里为他贴上了“伟大的父爱”标签。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女儿在日本的生活徐徐展开,我开始感到一些违和。因为一个人的经历会像年轮一样,虽然隐秘但却忠实的记录着她的过往。我从娜娜身上看到的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形象,这不像是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该有的模样。接着,剧情来到娜娜遇害,这时我得以一窥这对父女的真实关系。这位父亲讲述小时候与女儿的相处,描述女儿多么懂事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父爱;在看到女儿的尸体时,父亲的反映,我没有看到父爱;在决定追凶时,说的是“面子”,害怕沦为“笑话”,我依然没有感受到父爱,只感到老金在为“父亲”角色被剥夺而感到愤怒。凡此种种,作为一名旁观者,我犹豫了,这位父亲真的爱她的女儿吗?但如果不爱,他又何必费如此大劲儿去追凶呢?影片最后,通过一节日语课讲解“喜欢”和“爱”两个词,娜娜却无法用“爱”造句,更是直接点明了影片主题。
这也是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思考:我认为很多父母或其他所谓“付出者”需要认识到,不管付出者认为自己有多么爱,如果对方从你的行为中感受不到爱,那这种行为不过只是付出者的自我感动,潜藏着也许是借“爱”的名义,以情感为手段来换取感恩的意图。这不是爱,只是交易。
如果说一开始,我对“涉过愤怒的海”的理解是对司法中公平正义的追索,是一位父亲将对女儿死亡的“愤怒”归咎于他以为的凶手身上,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追凶去发泄怒火。看到最后,我知道了娜娜是自杀的,死于这么多年爱的缺席,这些不被爱的感受化为一柄利刃,一刀刀地捅向了她自己,直到鲜血淋漓、血流而尽。那么,“愤怒”之源实则是父亲不自知的爱的疏忽,他也是刽子手之一,此时的追凶应该向谁追寻,此时的愤怒又该向谁发泄呢?如此一反转,之前的种种,多了一些对一个父亲无能狂怒的嘲讽。
至此,观影结束,会发现,有病的不仅是孩子,也是父母。我以为,影片也是要让父母思考——你的“愤怒”到底是因何而来,你最终需要涉过的“海”其实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心与心的那片汪洋大海。
2、 两个家庭的对峙
关于两个家庭的对峙,我更多的感触集中在娜娜父亲的追凶与李苗苗母亲对儿子的维护这两者的冲突上。
一方面,是疏忽的爱与没有底线的爱之间的碰撞,通过演员的演绎,让这两者有了“实体”,让观众更是有了切肤之痛。
另一方面,这位父亲和母亲的对峙,更接近于一种兽性,不禁令我想到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文章《母爱的对峙》:
“那个周末下午放学后,我光顾玩耍而忘了时间,直到母亲找到了学校,把我和几个同学从草垛里揪出来,我才发现天色已晚。
伴着月光,在走过乌托岭时,我们突然碰见了狼。那是一只母狼和一只狼崽。母亲拔出刀,高高举过头顶。终于,母狼和狼崽向母亲发动了袭击,母狼躲过了母亲的砍刀,而狼崽却被有力的母亲牢牢抓住了头部,难以动弹。正当母亲举刀准备抹向狼崽的.脖子时,最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母狼猛地向我扑了过来,我惊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紧闭双眼,头脑里一片空白。我只感到母狼有力的前爪按在我的胸和肩上,狼口喷出热热的腥味。
突然,奇迹发生了,母狼的口猛地离开了我的颈窝,它没有向我下口。我慢慢睁开双眼,看到母狼用喷着绿火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崽,母亲也用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母亲手中的砍刀紧贴着狼崽的后颈,在砍刀露出的部分,有一条像墨线一样细细的东西缓缓流动着,那是狼崽的血!这是一场动物与人的母性的较量,无论谁先动手,迎来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
对峙足足持续了五分钟。终于,母狼放开了我,原先高耸的狼毛趴了下去。它一边大口大口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光看着母亲。母亲慢慢地撤了刀,把狼崽向远处一抛,马上把我揽入怀中。母狼没有再次进攻,它长嚎一声,带着狼崽消失在丛林中。”
电影中的这位父亲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背负着“爱”,进行着一场不能退让的交锋,一次针锋相对的角逐。
在这个时候,母亲在警局里退让了,同意了老金先去日本出席女儿的葬礼,再回来告诉他们他把李苗苗弄到哪里去了,这一情节就更值得回味了——于兽性之中,竟也透出了一点人性的光辉来。
3、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回到剧中,影片中金丽娜、李苗苗分别代表了两种于残缺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金丽娜小时父母离异,她随父亲长大,父亲要么长年漂在海上,对她疏于照料;要么就以一种严苛的方式教育她,一种粗糙的方式养育她,似乎只要活着就可以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令她一直在寻觅外在的爱,一直渴望有他者给予她全身心的爱来填满她空落落的内心。
李苗苗则代表了另一种爱的缺失。他虽然家境优渥,但家人聚少离多,没有哪一方能给他真正的爱。家庭的破碎,更是助长了他天性中的某种“恶”,从而走上了极端。他借助cosplay,将自己隐藏在角色形象中,仿佛活成某种虚构的人物就能过上另一种人生,就能获得同好圈子内的认可。
这是两个活得仿佛“孤岛”的人。两个缺爱的人相遇了,两个都渴望从外在获得很多很多爱的人相遇了,你以为他们会互相温暖、互相成全吗?不是的,我们看到两个残缺的人不论抱得有多么紧,中间总是存在无法填补的空白。一个温暖不了自己的人也无力温暖他人。而每个个体能存在于世上的“原力”是每个个体独有的“精神内核”。正如佛家所言:众生皆苦,万相本无,唯有自渡。
4、一些不明了
当然,影片也有一些我个人感觉微妙的地方。
首先,有些剧情我不太理解。
比如,台风天打算乘机出境潜逃,当时天气预报已经预警的情况下,这条逃亡路径的选择似乎不太合理;再比如,潜逃在即,李苗苗还是跑去参加了漫展,也不合常理,还是说导演是希望借此更凸显出李苗苗的疯狂?另外,关于台风天卷起了海水中的鱼,劈头盖脸的砸下来的情节,我猜测导演有某种隐喻,但我没太能领悟到。
再次,剧情中李苗苗对cosplay的痴迷,确实有一定合理性,但另一层面对二次元的印象确实有些刻板了。在此,不得不提醒二次元友人,小心,是恶评(哈哈哈哈)。
最后,有一些线索似乎为了交待剧情、推动故事,安排的过于刻意。并且相较于“追凶”的爽感,关于电影“内核”的阐释就略微单薄了一些。
当然,以上仅为个人意见。文艺作品一经发表,每个观众看到的感受对于观众本人而言就是唯一的正确。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721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