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11-21 08:25阅读: 次
《刘三姐》观后感
我对戏曲的了解最早来源于鲁迅先生的《社戏》,他说台上咿咿呀呀的都是听不懂的语言,甚是没趣。我对戏曲的感觉也一样。所以从小到大就没完整听过一场戏。有时候换台翻到戏曲频道,我也是一带而过。以前听父母说到过《刘三姐》,我还以为是也是咿呀戏曲中的一种。同样也因不感兴趣只是顺耳听听了事。有一次偶然听到《唱山歌》这首曲子,一下子被曲调和歌词吸引。出于想了解的原因,去搜索了一下。却发现它来自电影《刘三姐》。奔着《唱山歌》,我打开了电影《刘三姐》,这一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尽管电影拍摄于1960年,但他的立意、题材、语言、服装即使在现在一点儿也不落伍。据说这部电影在当时也成为那个时代国产音乐片创作的鼎力之作。它反映了广西壮族地区的民俗民生情况。镜头下,广西桂林与柳州的风光仙境一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片中悦耳动人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刘三姐》成为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片。尽管这部电影在电影界获得了好评和荣誉无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电影中的歌词。歌词在表情达意和剧情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牵引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表达方式时而明朗,时而含蓄。真正的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怒而不怨,把刘三姐和老百姓们的喜怒哀乐都充分表达出来,宣泄了情绪、表达了诉求。尤其是刘三姐的歌,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却傲气俏皮诙谐。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在艰辛的劳作中和大自然的灵气浑然天成。比如开篇,在青山绿水之间,清脆的歌声由远及近悠悠而来: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
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短暂的几句话,一下子把刘三姐的率真、耿直、嫉恶如仇的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的基调也由此四句话定下来:即壮族人民歌手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智斗地主,为老百姓发声的故事。在回答老渔翁的询问时,刘三姐坦言:
“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
财主到来砍樵断,我落石崖顺水漂。”
三言两语就简而明了的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财主的凶残和自己漂流到此的原因。老渔翁收留了刘三姐,闲下来三姐给老百姓唱歌,百姓感叹:
“好歌声,三姐开口赛洪钟,
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字里行间表达了老百姓对刘三姐唱歌水平的认可和喜爱,以及对她本人的敬仰和爱戴。刘三姐和姐妹们在茶山采茶时流露出的心声:
“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充分表达了老百姓的勤劳和辛苦。当有百姓表达了想和刘三姐对歌时,刘三姐爽快地唱道: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渔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那条河。”
欢快地表达了刘三姐和人民一条心,对百姓亲切随和的个性。但和莫怀仁请来的三秀才对歌时却毫不留情的批驳道:
“好笑秀才酸气多,快回书房读子曰。
知乎者也学会了,才好摇头晃脑壳。”
山歌都是胸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当财主莫怀仁向刘三姐示好时,刘三姐同样一针见血地戳破了莫怀仁的假慈假善,并控诉了他的恶行:
“平时只见锅煮饭,今日看见饭煮锅。
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筐箩米九当捐。
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
假仁假义的莫老爷被当场戳破,恼羞成怒,开始对刘三姐威逼利诱,三姐不畏强权,不移心志,同样用歌声明志: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入山不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
我是江心大石头,撞破几多大船头。”
我们从三姐以上的歌声中,看到了她的英气和霸气,当然,三姐也有柔情的一面。只是她的柔情只对爱戴她、接纳她并愿意保护她的百姓们,还有她芳心暗许的阿牛哥,面对憨憨的阿牛哥,她也有小心思:
“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
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
最长情的表白莫过于:
“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发自肺腑的真情流淌在俩人之间,这比一箩筐的情话都动人又暖心。
影片最后刘三姐被阿牛哥从莫怀仁家里救出来,他们怀揣着劫后重生的幸运,再相聚的喜悦,和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憧憬,三姐尽情放歌:
“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
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
天亮了,即是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老百姓生活好转的描写。因为旧社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终于看到了光明。
《刘三姐》这部音乐剧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音乐的美和淳朴,也使我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戏曲中的词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浓缩,即劳者歌其食,智者歌其事。而且在音韵格律、节奏曲调、思想内涵等方面都体现了意境美、心境阔的美感,其中蕴含的哲理与对大自然的深刻描绘,给人以精神力量,感谢《刘三姐》这部影片,也感恩相遇。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312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