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19-06-21 08:43阅读: 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数以千万计的革命烈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我们安逸平和的生活。而十年内战期间,在中央苏区与反动势力奋勇搏斗的红军战士,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群体之一。
在上世纪30年代的革命摇篮赣南,红军面临着白军的重重包围和封锁,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着敌人飞机、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疯狂进攻,只希望为主力部队撤离争取时间。而在当地,很多人家把自己的孩子全部送上前线,父子齐上阵、兄弟一起牺牲的情况并不罕见。
即将于6月21日上映的战争片《八子》,讲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热血故事。影片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主演。
在赣南某地,一位母亲生养了八个孩子,她将七人送去参加了红军,只有留下最小的满仔(刘端端饰)守护家业。但在红军事迹的鼓舞下,满仔也偷偷跑去参加了红军,并与大哥杨大牛(邵兵饰)一道,书写了家族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也堪称红军作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往曾执导过《血战长空》《马上马下》等战争题材剧,高希希导演驾驭这一类型可谓得心应手。而江西当地政府,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援。因此,《八子》的战争场面可谓真实宏大,视效强片,甚至不输《红海行动》《血战钢锯岭》等大片。
这场三十年代的战争戏,却是飞机、大炮、轻重机枪同时上阵。隔着银幕,我们似乎都能闻到浓浓的硝烟味道。战争戏份的密集,显然是国产电影中不多见的;戏剧冲突的强劲,也让观众相当过瘾。
从小规模的遭遇战,到大范围的狙击战,从端掉敌人的炮兵营,到拦截白军的大部队追击,场面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进程越来越惨烈,对主角的考验越来越严重。影片最后在极其悲壮的氛围中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了长久的震撼与感动。
《八子》的战场戏份营造得特别震撼,特效制作相当逼真,拍摄剪辑手法非常考究,精准的配乐也有效烘托了影片气氛,主要演员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但是,影片的意义却绝对不止于此。
高希希导演说,他更希望电影《八子》是“一部充满情感、充满温度、诠释爱的‘非典型’战争片”。作为江西人,在自己家乡拍片,他当然会倾注更多的真情实感。
美式战争片突出英雄的作用,毫不掩饰地艺术化个人的突出作用。但《八子》显然无意于此,它是结合中国的英雄,中国的历史与故事来打造的商业战争片,强调的是中国式英雄的特质: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真诚朴实,不追求张扬个性,融个人英雄主义于集体主义之中。
作为排长,杨大牛带领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敢玩命,特别能折腾的队伍,他们屡立奇功,战果累累,称得上铁军。但跟着他干,真的随时有牺牲的可能。大牛不但打仗牛,境界更牛——总是带头冲到最危险的地方,而不是躲在后面让别人牺牲。唯其这样,才能让战士们真正服从和尊重。
瘦小文弱的弟弟满仔,怎么看怎么不像个钢铁战士,他听到枪声就害怕,见到流血就头昏,明明是自己主动来到投红军的,却待不下去想逃跑。但是,在哥哥和战友们的帮助鼓励下,在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真枪实弹的战斗,送别了一个又一个战友之后,满仔实现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战士,并且有效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完成了其他战友难以完成的任务。
一部电影之中,兄弟情,母子情,战友情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民族大义与家族使命之间的取舍,也诠释的自然合理。影片并没有一味地渲染“舍小家顾大家”的理念,无意刻画高大全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豪情也有纠结,正因这样,影片的进程才令人信服,最后的结果,更起到了强劲的催泪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枪林弹雨之中,有人性之光的闪耀。
另外,现在有种提法,说不应歌颂“中国人打中国人”。表面看来,这不无道理。但是,在关乎中国命运和前途选择的时候,战争基本上不可避免。红军的奋起反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卫,为了北上抗日,是带有崇高使命的。
而最终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的一方取得胜利,也是历史的必然,是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必然,“中国人打中国人”的说法过于狭隘,过于民族主义。而烈士的流血牺牲,无疑永远值得今天的我们缅怀。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1422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