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电影评论 >

《风平浪静》影评观后感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20 06:36阅读:
《风平浪静》影评观后感

在看《风平浪静》之前,已经得知这是一部“年度烂片”。但是在真实接触到这个文本之后,仍然惊愕于其两次踏入同一河流的破罐破摔表达。在剧情叙述充满硬伤的背景下,影片主要塑造的几个角色也呈现出某些我无法理解的特质,而这种无法理解,更多来源于创作者本身的局限。

潘晓霜:AV式的完美女性想象

尽管宋佳饰演的潘晓霜是一位在收费站工作的大龄剩女,但是顶着这么一张脸,你很难忽视她的美丽。为了降低突兀感,潘晓霜被塑造成处对象的狂魔。她在刑警父亲的严密监控下长大,以至于每个对象都要被做一份背景调查,而这些都是她被压抑的欲望来源。因此,当她遇见年少时那个被用来比较的别人家的孩子,他脆弱面以及落魄现在的见证者时,她的欲望有了出口。被动激起的欲望则以主动的形式进攻,她按下收费站的按钮,用尽手段甚至表露出强求的丑态。观众和宋浩同享着上帝视角,旁观潘的种种可怜又可笑的姿态。

直到她以身体的接触确证了对方的情欲,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典型AV式情爱场面(男性中心,女性从开始的情欲挑逗到最后臣服于男性的身体)。做爱后早晨的一锅热粥,不像《四重奏》中札幌清晨的泡面,更多意味着女人在性上的主动被家庭生活日常的角色安排所取代。爱情和婚姻其实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提供安全港湾的功能,而潘晓霜明白自己的优势:她主动、会照顾人,善于以爱之名控制被爱者。对于被迫漂泊在外的浪子宋浩来说,这是难以拒绝的。通过早饭和酸奶,电影又一次确证了女性魅力,性诱惑力只是导语,高潮仍在于她(大写的她、作为母亲的她)能够完成男性对家的想象。

恐同与深柜:李唐的爱欲与疯狂

男性中心主义的一个表现是,把所有情绪化的表达,尤其是属于女性的情感表达看作是疯癫的表现,正如抑郁症的性别化趋势。当抑郁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贵族气质降格到基督教原罪般的怠惰,或者启蒙时代被鄙夷的非理性时,歇斯底里成为抑郁症的典型表现,而呈现这一表现的身体是女性化的。因此当我们谈到性别视角的时候,性别的凸显本身就是创作者的选择,即使是不自觉的反应和无意识的选择也蕴含着价值取向。

在电影《风平浪静》中,这个特征更加明显。为了赋予李唐角色转变的合理性,电影以隐晦的手段暗示了他的性向,似乎这样就可以解释他的一切疯狂行径。他生活在一个官员家庭,被人尊称为“李公子”,但是他十分孤独,瞧不上父亲的虚荣和奉承父亲的人的虚伪,非常珍惜自己的好朋友宋浩的陪伴。然而故事他接受了父亲出面为他抢夺的大学保送名额,并且这个名额的真正所有者正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在目睹了宋浩和他的父亲的意外犯罪后,他选择了沉默。尽管在之后的故事叙述中,他似乎一直借此获益,但这事实上为了掩饰他真正的欲望对象。如果他真的如影片中只手遮天、无所不能,就没必要将宋浩牵扯到第二桩命案之中。这个举动与宋浩妻子为了拦住宋浩,按下收费站的阻隔栏中,都是自私的爱。他在收费站将钱飞洒的场景则更加明确地展现了他对于金钱的态度。

不过,在影片的创作者来说相比于对钱的喜爱,对人或者爱的迷恋更加危险。毕竟真正的男人从不会为爱痴狂,他们都可以战胜此类欲望长大。因此,李唐一方面是潘晓霜的镜子,她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共享了性别的展演,但是生理性别为男性的人做出转变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同时他作为宋浩的影子,则被永远定格在了过去。当然,这部片子里的所有人都围绕着宋浩打圈圈。不过最可怕的是,当导演的摄影机彰显出他对主角无所忌惮的偏爱,他就从你的情敌变成了暴戾的父亲,“看着他!这是我的儿子!”好吧,虽然大家都能理解晒娃的父母的心情,但是那种逼迫式的共情体验也让人厌恶。

被抹去的工人和受害者

另外不能让人接受的叙事省略部分,则是宋浩直接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高中少年过渡成为一个工人。如果悲剧的意义还停留在因为命运对于美好的未来毁坏的瞬间性和彻底性,那么工人——潘晓霜口中的正经工作——成为沦落的象征则是需要被解读的症候。逃离罪责惩罚的人在石雕厂象征性地服刑,被送入厂的人和巨石同时坠落,溅起的致命灰尘反而成为浪漫的点缀物。

白雾之中的章宇帅得惊心动魄,但是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的所指。他过去的十五年成为划分影片前后两部分的人为时间分界线,顺滑的过渡抛弃了所有生活中应该存在的小颗粒。他如何成为工人,他作为工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怎么工作,他怎么挣扎,他又是怎么和其他人相处,这个过程应该是他长大成人更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在导演看来毫不重要,因为宋浩永远停留在下雨的海边(裸着上身),以至于他的爱人和朋友都是以那个被保送的少年骄子。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印证了“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神话,只不过这一次,牺牲的是工人的身份认同。

而更直接的牺牲,即两个受害者的死亡,则被处理得过于美学化。少年杀人姑且可以说是意外冲动,大雨也能成为掩盖罪责的背景。但宋浩处理第二桩谋杀案的受害者场景,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不适。在埋葬这个与他有过情感交汇的女孩时,导演为了他的构图美学坚持牺牲了场景的真实性:往坑里的每一锹土都没有盖上女孩的面孔。即使是为了剧情的表达,可女孩的面孔只成为见证宋浩内心挣扎的工具,《楚门的世界》都不敢这么简单粗暴地设置其他配角的戏份。

少数群体的运动中,“被看见”是重要的追求议题。我并不反对对他们多样性的呈现,但是如果身份政治是以标签化的方式取消个人的丰富性的话,那么这种再现就成为对反叛意义的盗用,取消了它应有的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我相信少数群体的成员们并不会因为获得这种话语权而觉得获得了某种胜利,它牺牲的是在朴素的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东西。借用网友吐槽《一帘幽梦》中的名台词——“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我失去的可是我的爱情”,这部电影似乎就在表达你们家虽然两个人都死了,但是我的人生也因此毁掉了。那么问题是,最后的自戕真的能还得了吗?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1096.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