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1-10 08:40阅读: 次
《贝克街的亡灵》影评观后感
一 天才少年的生与死
泽田弘树作为天才少年,在剧中发明了一年等同于人类智慧五年的人工智能,但他并不快乐,人工智能启航之时选择了自杀身亡。
开篇,在新闻报道对他的天才发明表达震惊之时,一个镜头一晃而过:是这个十岁孩子旁边的游乐场,游乐场就在他独立空旷充满监控摄像头办公室的旁边……其实十岁的天才也仅仅是个十岁孩子——对父爱和朋友的渴望让他倍感孤独,对科学的探索让他饱受质疑,对时代环境的审视让他敏锐的了解到人工智能开发推广后早晚都会被已掌握了社会资源的“大人”拿去作恶,即使现在的老板被绳之以法,只要自己存活下去还有天赋价值,依旧会被其他“大人”利用;而如果自己被困于时代局限以后不能继续从事感兴趣的科学研究,那活着对于这个早慧而敏感的生命也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了。出于对全人类社会的宏观审视和自身的悲观主义,最终使他杀了自己。
而纵观全片,一直叫喊着“要为少年报仇,要毁灭日本的权贵二代让世界重生”,这个继承了死去少年意志的人工智能真正做了些什么呢?片尾柯南和少年在游戏空间的最后交谈给出了答案。
回望来时路 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影评
当游戏结束后少年把所有在游戏中成长的权贵二代送回了现实世界,这场名义上的“复仇”,实质上是这个眼界深远的少年对当下社会最后的贡献——他早已知道了人工智能的开发不适合当下的环境,而未来社会能不能开发尚未可知,但至少要在未来社会面对新生事物包容开明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而未来社会的前进要依靠现在的孩子们,却又必须面对权贵二代们必然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事实……因此,改造这些权贵二代成为了他唯一能推进当下社会进步的最后一件事。最后,两年前自杀的他再次选择了让继承自己意志的人工智能自杀——这种双重自杀的选择背后其实是悲不胜悲的愤慨和无奈,少年不仅要杀了自己,还要杀了自己苦心孤诣的科学杰作,最终这些都化作了一曲“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时代悲歌。
二 血缘世袭的罪与罚
片中灰原哀最著名的那句“政治家的儿子长大依然成为政治家,董事长的儿子长大依然是董事长,正是伴随这这种世袭制,人类的错误历史被不断地重演”早已被大家耳熟能详了;不过电影里表现的其实还更加真实“侦探小说家(工藤优作)的儿子还是侦探(柯南);科学家(泽田坚村)的儿子更是天才科学家(泽田弘树)……当然杀人犯(开膛手杰克)的后代(剧中雇佣弘树的老板)也还是杀人犯”……
血缘关系能遗传天赋似乎被大部分人所认可,那么血缘能遗传善恶吗?其实这是科学家的课题,常人无法置喙;但是社会却应该相信人性是依靠培养的。片中的权贵二代们性情骄纵目无尊长,小小年纪尚且如此,根本无法想象日后掌握社会资源的他们会如何骄奢淫逸;游戏开场后人工智能入侵游戏挟持了他们,之前他们是因为身份高贵而拿到了游戏的入场券,此刻却因被迁怒而沦为阶下囚;“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弹指一挥间,命运赐予这些孩子的翅膀就变成了割破喉咙的利刃了。
所幸结局还是好的,想玩游戏却被迫工作的少年和从不擅长游戏的柯南,两人互相鼓励共同合作达到通关拯救了所有人的性命。再厉害的人也会有失落,也会想放弃,但这不会是最终的选择;这个真实的柯南才是令人心悦诚服的精神领袖,而不是永远开金手指的男神。
三 剧作者的科学前瞻
敏感的剧作家一定是对前端科学有所了解并且非常敏锐的。二十年前,编剧就预测到假以时日能通过DNA追踪系统来解决陈年迷案——事实也证明了编剧的前瞻性,近几年破获的白银连环杀人案等陈年迷案都是借助了DNA科学的帮助。
而剧情中人工智能操控人类的游戏很像今天的VR,编剧更预测到VR的技术迟早会被落地运用到影像以及游戏,甚至能操控人的触觉,听觉和思维。这便是剧作家通过想象创作的方式为前端科学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近几年备受赞誉的科幻小说《三体》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下社会总有“重理轻文”的声音,这其实是浮浅短视的体现。
那么如果人类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意念寄托在人工智能中,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存在?未来能不能开发,开发到什么地步?这些疑惑则是编剧在电影中留给后世观者的永恒疑问,时至今日二十年后的吾辈也很难解答,但科学的野蛮发展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社会结束的倒计时。
四 精妙的剧情结构
这部披在“复仇”外衣之下的电影里其实一直隐藏着一个情节推动上的秘密:参加游戏的50个权贵二代们其实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是为了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而电影开始之初他们本来骄奢跋扈自私自利,这个重要的情节设置也揭示了影片的真正主题:请孩子们“学会付出,学会相信”。
站在观者的角度上看,决斗之时加速的列车对于所有游戏参与者来说其实都是迎接新生,唯独对少年和人工智能来说是走向死亡,即便如此少年看到了绝望的柯南依旧动了恻隐之心,再次给出了破局提示——一直没有出现的福尔摩斯终于从天而降,而这时才发现他其实早就已经乔装出现过——解谜的钥匙在游戏之初就已经给出,只是柯南一行人与其对面相逢却不识真身而已。看似被别人掌控的游戏真的没有一线生机了吗?其实绝望之处正是生机所在。
游戏中,所有人都在期待福尔摩斯的出现会引领所有人走向光明,最终却只有惊鸿一瞥,不得不叹服编剧的匠心独具——毕竟王不见王,柯南和福尔摩斯若是同场竞技,恐怕只会留下关公战秦琼的尴尬之感——解谜的工作,还是要靠自身来完成。
回望来时路 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影评
五 结语:那些无法改变和麻木迷茫的人
人工智能为了最大程度上助攻这些孩子们,也为了完成少年一直想要和伙伴们共同经历一场游戏的遗愿,暂时侵占了一个孩子的脑内信息去一同完成游戏——因此其实有一个孩子是没有真正参与游戏的——没有体验付出与牺牲,也就不会被改变。而这也隐喻了真正的现实中永远有人都无法被改变。
临别之际,少年让即将回到现实世界的柯南带给所有人一句话:“现实的人生,可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这也是编剧想要对那些迷茫而沉浸游戏的麻木灵魂的深切劝告吧。
后记:智者就是对一切感到惊奇的人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小学四年级(2003年),当时是一个周五的晚上,那时候还是看的光盘,我父母都不在家,晚上八点多开始观看,十点多影片结束。我至今记得当时影片结束后的震撼感——当时全身都大汗淋漓,但也不完全是因为惊吓(这电影因为情节涉及历史上著名的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剧情上其实还是挺惊悚的)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被电影震撼到。
这篇文章写于今年在我创作《the outsider s》期间,现在想想,其实小时候的我会被震撼,完全是因为编剧野泽尚先生在电影背后要表达的信息量太巨大了,以至于让当时那个只是纯粹看动画片的小孩接受不来——这时候我其实很羡慕那些对信息接受度比较迟钝的人,他们明显不会有这种困扰了。
这部电影对我至今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电影叙事的时空交错之感——这也让我下定决心如果有机会把《the outsider s》付诸拍摄,一定只能用电影的体量来拍——我这部作品中强烈的与现实生活的割裂撕扯感,是分集的电视剧所展现不出来的。
这部作品对我另一个启发就是IP电影的未来发展。很明显,柯南系列算是国民级别的大IP了,近些年几乎每一部的柯南剧场版都会引进到国内——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这些年随着影片里的柯南越来越“神通广大”,而电影本身的情节性推理性却越来越弱化,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了。个人的一个观点呈现于此仅供参考:IP电影应该反对人物“造神化”,加强人物“人性化”。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创作者借助故事背景下要表达的真实内核,这是我个人创作中一直强调的;而所有的人物,其实都仅仅是创作者的道具而已,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实在太过理性了,可能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创作者却必须拥有这般的宏观大局感,才能不拘泥于对笔下人物的小情小爱。
最后一个想谈的话题是科学家的道德感。其实对于这部影片在观影之初我是体会不出天才少年选择“双重自杀”背后的悲切之感,直到七八年前我偶然看到了这篇新闻报道:
中国百草枯之父:它没有解药,但我没想到会有人主动喝
http://www.eeo.com.cn/2016/1029/293181.shtml
“李德军:因为开始我没有想到,太吃惊,太意外,感觉到怎么会这样,后来我就在反思。说实在话,百草枯我感觉是很得意的一个作品,是我一生,是我科学研究工作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作品,当然其他成果也有,但是这个成果是我最得意的,我没想到这么得意的作品上面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瑕疵,让我感觉到,说的不好听点叫有一种负罪感,我感觉到这做的什么事啊,对这个问题我很惭愧。现在发展成这个样子谁也没有想到,我不好受。你可能理解不了技术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成果,就好像女士对自己的孩子感情是一样的。为了攻克百草枯生产工艺课题,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很沉重的。” ——报道节选
看到这则新闻,我瞬间就联想到了这部电影里发明人工智能的天才少年——当他亲手结束了人工智能无限的生命和未来时,是多么的悲不可耐?但是为了当下社会的平稳发展,他必须先结束自己,再结束那个自己亲手开发的“孩子”——勇气的背后是无限的悲凉。
电影之外,一直有观众问,这个少年为什么要开发人工智能?最后又为什么要自杀?也许这两个看似无关的问题,今日都可以用一句话充满希望的话来解答了。
“我们能够使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更有意义的地方”
附录:野泽尚先生关于该作品的访谈
[想描写的是父子之间的故事]
据说这次的剧本是由野泽答应写下的,那么请问你让故事以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的方式同时进行的理由是?
野泽:总之我就是想写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故事。我想让新一的父亲•工藤优作登场,然后以这两人的关系投射在我和我的孩子的身上。
从故事上来看,我本来想到要像「东方快车杀人事件」那样以在列车发生案件为开头,而且那辆列车开始暴走停不下来...这样的展开的,可是要从窗口看见的景色要做成动画很困难,技术上也有不少问题,整篇故事都在列车上的话也会制限许多,所以就重新构思了。
于是我想到的就是以,我跟原作者青山老师都非常喜欢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世界作为舞台,展开整篇故事。
问题是要如何将柯南一伙人送进那个世界呢。构思到最后,我想到只要设定在体验游戏中的话就有可能了。那么在那个事件发生的案件是...?我使用了实际在19世纪末在伦敦发生的悬案:开膛手杰克事件。作为相关人物,我也不想忽略掉被称为福尔摩斯的宿敌:莫里亚蒂教授和福尔摩斯敬爱的艾琳·艾德勒。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将想法紧密结合,写出故事。
然后就是将柯南拉入游戏世界的时机。
现实世界也有发生案件。我想到要在那个时候以「神探哥伦布」的方式,在最初揭晓犯人,接着以要如何追缉犯人的方式拉开序幕。这也是「名侦探柯南」开始的方式,不过青山老师也非常赞同。
——柯南以自己的身份解开案件也是首次呢
野泽:不能让周围得知自己拥有17岁明晰的脑袋来解决案件。那是根据自己选择游戏空间后被局限的限制。如果要这样做的话,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柯南逼入墙角,然后让他说「已经不行了」这样的一句话。然后父亲在现实世界守护着这样的柯南,帮他加油。这样的想法传达到柯南身上,最后再度站起来。这样做的话,就会变成关于父子间心连心的故事。
而且,将这次案件的开端设定为一直不断继承下去的血脉的话,就更加完美了。
[下次想挑战柯南,兰与灰原哀的三角关系]
——弘树的目的,也就是要重启日本的概念非常地棒呢
野泽:我觉得被世袭制束缚着日本现代社会若不在某个地方切断的话,就无法诞生出全新的事物了,但只是单纯切断的话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在这部电影里,我很想以身手好的少年们为了救自己的伙伴而牺牲的精神来让人觉醒,以这样的方式来展开故事。
——主要的登场人物已经被塑造得很完整,会不会让你觉得辛苦呢?
野泽:因为我看完了原作才开始写的,所以我不觉得有那样的困难。只是青山非常强烈地要求要有柯南和小兰的恋爱情节,所以自己实现不到这一点让我很遗憾。对我来说,比起兰,灰原哀虚无的角色更加吸引到我。所以,如果能够负责下次的剧本,我想试下挑战写柯南与小兰与灰原哀的三角关系呢。
然而,这个“三角关系”的剧本再无机会,在《贝克街的亡灵》上映不久后,在东京目黑区的办公室上吊自杀,年仅44岁。
作者:张艳嘉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2086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