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07 06:40阅读: 次
《饥饿站台》影评观后感
《El hoyo》,一部你看得懂算我输的电影
“世界上有三种人,上等人,下等人,正在掉落的人。”
——《饥饿站台》
El hoyo (《饥饿站台》)一上来就用这句话奠定了全片的基调——残酷的社会阶级性。在整部影片中,导演设置了许多隐喻,不借助任何技术,却能让观众为之思考,去不断解读电影。更有不少人将此电影与《雪国列车》《寄生虫》等电影比较,我个人觉得每个导演、每部电影都有其特色,都有不断为其解构的观众,不必过多的对比。
本片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监狱坑”的地方,这里是现实阶层社会的简单缩减版。里面的人会两两分在不同的楼层,每个人进入这里的原因各不相同,而男主人公则是自愿的,人们在进入这里前会进行测试,通过后面试官会记录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他们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进入监狱。这里由高到低逐渐分层,每隔一段时间,这里的人会被麻醉后,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楼层。处在最高层的管家会将“犯人”们喜欢的菜品如数做好,放在一个站台上逐层往下降落,在每一层停留一小段时间让住在此层的人进食,由于食物是定量的,所以下层人的食物数量取决于上层人给他们留下多少,故事就是在这揭示人性下展开的……
阶级!阶级!阶级!
“监狱坑”是一个很高很高的垂直监狱,甚至于被关押的人都不清楚具体有多少层,他们往下看只有无尽的深渊,而无尽的深渊也在凝视着他们。住在不同楼层的人们代表着他们所在阶级,这里只有定量的食物,上层尽情享用美食,中层残羹冷炙,底层饥肠辘辘,每天与死神抗争。上层的人不管下层人的死活,下层人没有权力要求上层人,他们只能希望下回可以分到上层。只要上层的贪婪存在,下层就注定饥寒交迫,默默忍受。在生存面前,所有人一展人性所恶,让人不寒而栗。“监狱坑”的故事也许永远都不会在现实社会发生,但阶级性的残酷却是无法逃避的话题。
阶级在固化,下面的人要突破,难度是极其的大。当今的社会与三四十年前相比,阶级间的阶梯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费更多力气和时间去晋升到上一层。正如我很多朋友说,其实很多东西在你出生时就注定了。过去的几年里,我看到了较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巨大的差距,这造就了一些人究其一生只能活在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苟且”,而有的人则在自己制定的规则里如鱼得水,甚至为所欲为。
不同的阶级意味着不同的人生。根据二八原则,20%的人会占领80%的社会资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所展现的顾佳及一群富太所代表的上层社会只是冰山一角,而王漫妮和钟晓芹则是标准化的大多数,而我们往往会忽略了那一家卖饼的普通家庭,也许这才是现实的绝大多数,影视剧终归是影视剧,现实却是更为残酷。导演李安曾经分享说有次到印度领奖,庆功宴设在印度通信大王的家里,这是一栋极其奢华、应有尽有的大楼,里面有超市、电影院、KTV等设施,由于通信大王的儿子喜欢喝牛奶,所以他们家里还有一个奶牛场养着英国运来的奶牛,每天给儿子提供最新鲜的牛奶。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幸运,我读研时一个凉山来的彝族室友在很多场合跟我们讲了他们故乡的落后,很多时候他感叹说也许我们那里的人穷的不仅是口袋,还有脑袋,就算扶贫攻坚,村里直接给他们钱,但他们就是那种思维和观念,任凭你如何劝说都无法改掉那些长期以来的落后思想……我可以感受到他是爱他们家乡的,但同时也感受到他的无奈。
图为我司装修工人在洗手间席地而睡
“阶层越来越固定,我们几乎可以数出来的。在美国不到5万人掌握全国财富的90%,财富越来越集中之后,中产阶层人全在萎缩。上面一收网,下面老百姓全饿掉。所以这个是个大危机。”
——许倬云,于访谈节目《十三邀》的谈话
经济学家陈志武谈到2017年有18位考古学家在杂志《Nature》发表一篇论文,结论是每次技术进步都导致了财富差距的恶化,更悲观的是历史上缩小人类财富差距的是大规模的战争、瘟疫等,根据此结论,这次新冠本应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时间点,但由于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保障了上层的稳定,而未能受惠的底层则成为了牺牲品。此外,陈志武还说到普通人除了拥有极高天赋的人外,基本的出路就是多读书。
无法逾越的鸿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本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性本恶,人亦性本善”的论调。男主的室友从拿着刀的老头(代表人性的恶)到抱着狗的前管理员,再到有信仰的黑人(二者皆代表人性的善)。老头所教的是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前管理员则希望通过团结、平均分配资源来对抗这个游戏规则,黑人则是带着更高的信仰与男主一起守卫着他们的希望——将信息传达到上层,但影片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残酷的事实,理想与现实是有巨大差距的。
“你或许今天、明天不会袭击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看我的眼神就会不一样了,饥饿使人癫狂。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吃人要么被吃。我们的友谊会慢慢消失殆尽,最终剩下的只有怀疑和猜忌。这些我都经历过。我不是个谋杀犯,我只是害怕。”
——《饥饿站台》
男主人公是自愿进入“监狱坑”的,手里拿着极其有象征性的书《堂吉诃德》(此书就是通过堂吉诃德那愚蠢可笑的行为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在生存面前,他逐渐意识到了老头所说的,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会抛弃自我,尝试“吃人”。后来,男主遇到了前管理员说食物足够这里的人吃时,他重新燃起希望,跟着食物逐层下降,分配给每层的人。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无法得知监狱有多少层,以致于食物不够分配,由于理想的幻灭,奔溃的女管理员带着理想主义选择了自我灭亡。理想一次又一次的幻灭,影片最后来到了高潮,某层好像很牛逼的智者请求男主向监狱的管理处传递最后的希望——奶冻。后面影片采取了隐喻的手法,以难分真实和虚幻的镜头告诉我们男主成功了,奶冻被送到最高层的管家手里,但作为观众的我会细想,男主真的成功了吗,难道这不是他的幻觉?(反正我还是有很多问号,啊啊啊啊!)
本片有太多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细节,需要我们不断去解构电影,通过不断解读来让自己有更多思考。本文的最后,我想用鲁迅在《狂人日记》的一段话来呼应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受。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377.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