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9-04 06:39阅读: 次
《八佰》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电影《八佰》,取材于抗日战争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是一部有泪点、有痛点的电影,因为在它的背后是一段可歌、可泣,更可悲的历史。
一、历史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东北沦陷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华北也沦陷了。
到了8月份,淞沪会战爆发,历时约3个月,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嚣张战略,影片讲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就发生在淞沪会战尾声。
真实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规模并不大,伤亡也不多,四行仓库的国军阵亡只有十几人,日军的损失也不多,我方统计消灭日军150-200人,而日军统计只阵亡1人,与电影拍摄的可谓相差巨大。
网上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贬的主要就是说情节不符合史实这点。如果要真实的描述这个事件,那么我们只能用平实的文字来记录“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国民党第八十八师524团一营于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结束。那对于你而言,你可能淡出鸟来了,而对于这段历史而言,你也只是一个冷漠的看客,。
但这是一部电影,它要把人物放到故事里,把故事放到时代里,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要有始有终,人物要有血有肉,感情上还要能引起你的共鸣,让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它要有高潮,它要有戏剧冲突。所以我觉得电影在事件本身的发展上是尽力去遵照史实的,必要的战斗想象与艺术处理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以及影片的可观赏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部商业影片。
但有一点让容易人诟病的是枪毙俘虏的剧情,虽然这是电影虚构的情节,历史上这场战斗中并没有日军被俘,但还是有些拉低自己,落人口舌。
1.战争初期,日军作战意志极为狂热,不会轻易投降,既使受伤的多半会自杀或临死攻击,如电影中清扫战场时一名日军拉着守军士兵同归于尽,而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伤兵会攻击医疗队,最后恼的美军直接派坦克清场。而中国真的抓到日军俘虏,也不会轻易处决。所以,真正残杀战俘的是日军,电影中有揭露,被绞死的、被凌迟的、被当靶子练刺杀的。日军为锻炼新兵的胆量,有个训练科目名称就叫“试胆教练”,把战俘反绑,扒去上衣露出心脏部位,供日军练习刺杀。
2.那么导演拍这一段用意何在呢?我觉得一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死亡和灾难的同时,日本的青少年也是军国主义的祭品。第二体现中国人的淳朴善良,端午的叔叔被俘被杀,他亲眼目睹这一切,国仇家恨,这个普通的中国农民面对侵略者,也依然下不了手去杀人。第三,完善小人物的心路历程,死亡的恐惧,生命的渴求,家人的寄托,民族的大义,前面点点滴滴的挣扎,桩桩件件的磨难,后面端午才能冲出去保卫国旗。
影片结尾,国军奉命撤退,这时就显得两军指挥官会面相约决战的剧情多余了,反倒让观众提起的悲壮情绪无从宣泄,只留撤退冲桥的无奈憋屈,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二、对比
电影非常善于运用对比烘托情节、激发情感,试着列举一二。
1.“我们是湖北保安团,我们是来保卫大上海的!”
影片从湖北保安团进上海开始,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很大,保安团刚进上海就遭遇了日军,队伍被打散,跑掉的还被当作逃兵枪毙了,小湖北和端午等人被收编进一营退守四行仓库。
2.“那边是天堂,这边便是地狱。”
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人守卫上海市区的最后一座堡垒,而在对岸,那里有世界各国的侨民和中国的居民。战士与百姓隔着苏州河相望,只不过一边是上海的浮华,而另一边是上海仅剩的尊严。
四行仓库绝不是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但对于诠释这场战争的政略以及战略意图来说,它所展现的方式恐怕是最为露骨的一种。
3.战俘的对比
日军杀死战俘的方式很多,片中是凌迟和作活靶子,相比之下国军枪毙日军战俘倒是给了个痛快。
端午的叔叔被杀死前喊的是照顾好小湖北,带他回家。日军俘虏被枪毙前喊的是天皇万岁。
4.国军战士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四行仓库的守军是整个战场抵抗力量的一个缩影,有编制部队,有散兵游勇,有的一腔热血,舍生取义,有的苟且偷生,贪生怕死。影片中老算盘是个典型人物—逃兵,我觉得在他身上至少进行了三次对比,第一是他与陈树生等英勇的国军士兵对比,他无疑是贪生怕死的;第二是他与端午等后来觉悟的散兵对比,他将逃兵进行到底了;第三是他与3个学生对比,仓库里的要逃出去,而3个学生一腔热血要进仓库参加抗战。
而端午身上也有横竖对比,横向的是与老算盘,他们一起从地下水道游进苏州河,警示日军偷袭后,端午是主动游回了仓库,而老算盘是被英军赶回去的;纵向的是与自己,端午在接应杨惠敏时被子弹擦破了皮,他大呼小叫觉得自己要死掉了;而后来为了保卫国旗,他与飞机对射并击中了敌机,这时他激动兴奋却没发现自己已经中枪。
5.日军和国军的对比
影片中展现了日军的作战强悍,国军虽然有德械师能一较高下,却非铁板一块,装备比不了,人心又不齐,对战中吃亏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说当时的中日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对手,有人说那是一个纯粹农业化的国家跟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对抗。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80万人打人家20万人,四倍于敌人的兵力,我们死伤30万,而对方死伤只有4万。可以说当时和日本的差距是巨大的,而且装备是硬伤,二战中日本参战航母多达二十多艘,如果不是太平洋战争中被击沉20艘,我们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对抗。
“落后就要挨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谨记在心。
三、后来
电影已经让人满怀感慨了,后来呢?世事让人嗟叹
1.谢晋元与八佰壮士
“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政治。”国军之所以组织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是希望以四行仓库守军的浴血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10月30日,英美等国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中方认为坚守四行仓库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四行仓库。谢晋元奉命撤退,原计划经英租界返回并参加后面的战斗,谁料进入英租界后便被缴械,送到胶州路军营(孤军营)拘禁,1941年4月,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刺杀,牺牲时年仅37岁。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接管孤军营劝降不成便把他们分散到各地去当劳工,最远的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幸存官兵才再次在上海重聚,四百官兵已只剩百十人了。
2.杨惠敏
影片中有一名女生,将国旗缠在自己身上,乘夜游过苏州河把国旗送到守军手中,第二天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了国旗,鼓舞了守军也感染了对岸的民众。女生的原型是女童子军杨惠敏,值得一提的是她是我们镇江人,四行保卫战之后,她一度被树立为宣传典型并出席国际活动。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杨惠敏负责秘密接送工作,因著名影星胡蝶携的行李丢失而发生误会,军统局长戴笠下令将杨惠敏关进监狱,一直到1946年3月,戴笠因座机撞山死亡之后,杨惠敏才悄悄获释,杨惠敏坐了4年的黑牢,前程尽毁。
3.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本华中方面军立即顺势进攻民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过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戮,惨绝人寰。现在我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人应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军民损失约3500万人,现在的和平与自由,皆是先烈的鲜血浇筑。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931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