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7-09 08:36阅读: 次
《新喜剧之王》第二版观后感
两部《喜剧之王》 ,我看《新喜》更多一些。反复看它的原因,我想,是觉得没有看明白吧。星爷到底想说什么,传达什么,好像浅显易懂,可总觉得朦胧晦涩。在我看来,《新喜》不是一部拥有“剧本”的电影,甚至不是一部电影,它是披着电影外衣的纪录片,也许连纪录片也算不上。因为纪录片也有鲜明的立场,导演会带入并传达给一些情感,一些反思。《新喜》并不存在这些。《新喜》完全复刻了真实的人生坦途,真实的世界,而人生世界是没有剧本的,不知道故事走向,不知道结果,没有对和错,没有答案。
《新喜》并没有答案!
《喜》中尹天仇最终没有成功,《新喜》中如梦成功了。明确的,由丑小鸭绽放成为黑天鹅。可是,成功演员凤毛麟角。《新喜》中随处可见的龙套,随处可见的尹天仇们,他们并没有成功。你会印象深刻,如梦被小矮人暴打时的凄惨画面,还有导演对她付出的漠视。我们因此漠视了小矮人和无数的尹龙套,他们并没有获得如梦那样的机会,取得成功。那么,是被打者可怜,还是施暴者呢?这是个无名扰无名,无名忧无名的世界,此无正解,大家都在被动的生存着。
(笔者倾向于人生美好,我本人认为星爷也是乐观的,最起对人生充满希望。但在悲观者眼中,如梦也许没有成功。因为从如梦晋级到颁奖之间没有衔接,跨度很大,电影好像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现实是喜,现实是悲,这要看个人选择。)
只要不退缩,坚持,就是成功!这是鸡汤,还是安慰?
盒饭,抢剧本,最后的大场面,《新喜》无不复刻前作。但什么是“喜剧之王”片名的正解呢。星爷可称为喜剧之王,《喜》可以解释为,讲述星爷成功历程的影片。然而,如梦并不是喜剧演员,尹天仇其实也不是喜剧演员。“喜剧之王”根本不是表面词义,不是如梦和尹天仇,也不是星爷。喜剧的意义并非只带给观众欢笑,内核中隐藏着现实的严肃。如梦和尹天仇,只代表努力和坚持,拼命让人生走向喜剧的众多普通人之一吧?或许星爷想说,只要坚持不懈的争取,你的人生就是喜剧的。
现实中应不应该不懈努力,奋不顾身的坚持呢?
在这里,星爷没有给出答案,两部影片都没有作答。不是吗?尹天仇如何养活柳飘飘,他除了梦想一无所有。如梦只有30岁。但如果40岁,50岁,60岁,70岁呢。继续坚持,直到燃尽,耗尽这一次的轮回吗?梦想要面对现实生活,梦想是不是只能保留到30岁呢?
《新喜》并没有答案,答案只在每位观众心里面。退缩,坚持,都是选择。
《新喜》甚至复刻了张柏芝的角色,由于如梦是女性,所以用男性服务者代替。同样原因,杜鹃儿变为王宝强饰演的马老师,剔除了爱情,只有敬仰。达叔变成如梦的父亲,同样将主角骂到体无完肤。然而如此高的相似度,唯独没有了《雷雨》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缺少了这点,星爷为什么没有复制《雷雨》?
《喜》中,星爷排演过《雷雨》 ,但只是无厘头式的。尹天仇,杜鹃儿,柳飘飘三人的感情纠葛,应当是《雷雨》情节的严肃嵌入。《雷雨》的人物关系复杂到了极点,悲剧的根源,《雷雨》所要抨击的对象是阶级差异。尹天仇和杜鹃儿之间就是这种差异。
细想下,《新喜》也融入了《雷雨》的戏剧矛盾,只是更加巧妙合理的融化到了人物和故事中。如果尹天仇和杜鹃儿是侍萍和周朴园的化身,那么,龙套和主演就存在这种阶级差异。侍萍和周朴园的阶级,注定二人走不到一起。如梦为剧组送盒饭时,导演肯定的告诉如梦,要有自知之明,她永远没有机会。永远,是直到地球毁灭。
龙套是不是演员呢?如果是演员,为什么大多数电影,不会打出他们的名字。就像剧务说的那样,他们连脸都没有,还考虑什么演绎手法。
还记得《新喜》的开场吗?如梦像别人讲戏,讲她对人物的理解,谈她该如何把人物演得真实。尹天仇也有这个毛病。可到了后面,就只剩下妥协和投降了。她们不再钻研表演,学会了接受现实,懂得了自知之明。
笔者从2007年起,一直努力,试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有一年春节,我的一位亲戚,戴着笑容问我“还歇着呢。”我微笑的嗯了一声。从2007年到2013年,笔者只挣到了3000元不到。我很明白尹天仇的处境,如梦的处境。父亲生日宴,如梦被敲打混得太差。笔者完全体会过,即便你再怎样努力,拿不出足够多的钞票,人们也认定你是在混。最初,我和尹天仇一样,喜欢和别人讨论摄影和纪实,没事往书店和图书馆跑,看影集和各类书籍,希望得到提升。但走到后面,我只在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在混。《新喜》的影评笔者写过一篇,也提到过自己的经历。2013年后,我像如梦一样投降了。之后也有努力在拍,但40岁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业余”这个词,是笔者肩上一座大山。王宝强台词里说,不投降就是成功。我想,只要在做,在坚持,就是成功。所以笔者肯定,根本不存在“业余和专业”,只要你在努力钻研,你就是专业的。
附录:
《雷雨》的人物关系没有写透,像是部半成品。曹禺先生的细致,是将人物年龄做了完美设定。很多情节他没有加以笔墨,点到为止,但依照常理,人情世故不明自破。可最终造成的矛盾,曹禺先生并没有写清楚。
在繁漪口里,周朴园是个违心汉。她直白道出了周朴园所做的负心事。表面看,是繁漪躲避着周朴园。按常理说,老夫少妻是很容易产生不和谐,她是有可能与周萍产生关联,可文中没有言辞凿凿,仅是凭两人年龄相仿来佐证。侍萍对周朴园更加充满着悔和恨。在两个女人相同的观点下,周朴园顺理成章成为了渣男,可是细细品读,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紧闭窗户保留着侍萍的旧习,大儿子取名周萍是纪念那一段“感情”。可见,周朴园心中是有侍萍的位置的,而且情深绵绵。繁漪只说周朴园酒后失德,是他有愧于侍萍。可从以上迹象看,哪怕周朴园和侍萍是一场意外,他也是真心爱着侍萍的。繁漪是那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她一定可以读懂,自己男人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侍萍。
表面看繁漪不愿见周朴园,但也许是周朴园不愿见繁漪。繁漪装病,好像为了躲避周朴园,其实想让周朴园对自己多一些关心和爱待。周朴园保留着,为多病的侍萍关窗挡风的习惯。于是,繁漪佯装患病,模仿侍萍,想让周朴园像对待侍萍一样,对待自己。可周朴园只把她交给四凤,交给周冲,交给名医,自己却只知道“关窗”,依旧为侍萍关窗。繁漪让四凤开窗,是为了通风,其实在痛恨思念侍萍的周朴园,因人生恨。
曹禺并没有写明繁漪和周萍的关系,这好像是为这一种推断留出可能。笔者认为,繁漪只是找周萍排解心中不悦,她或许会做出荒唐之事,但她心中应该只爱周朴园,只是因爱生恨,蒙蔽了心智。
这部剧的不完整,其实是需要观者自己想象。周朴园受到上一代家长的反对,走向了悲剧,与门当户对的繁漪成亲。让侍萍自杀的人,应该是上一代人。但在文中,只能看到侍萍对周朴园的恨意。侍萍真的认为,是周朴园有负与自己吗?但肯定的是,侍萍放弃了他们这段感情,两个阶层不可能走在一起。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8393.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