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5-20 08:14阅读: 次
《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我想守护世界,更想守护你
——先导片
《少年的你》自上映起,便一直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上映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广大观影者更是掀起了一阵“少年的你后遗症”,而近期,这样一部青春片,又再次因为金像奖的缘故重回大众视野。
1
故事主线
这个故事主线很简单:高考前夕,两个社会边缘的少年陈念和小北在各种意外的交织下被迫走进彼此的生活,他们被少年群体意识冷落,于是不得不选择了不停地在恐慌与渴望中张望大人的世界,去经受那些少年一生中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之痒。虽然“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这是两个少年所坚信的,也是他们彼此救赎的防线。影片最后利用了收尾呼应的形式,少年如愿成了大人,但并不属于传统的倒叙,只是用现在时抛出了主人公曾经的经历。
“乐园”一词是基督教圣经名词,指“天堂”,也指“伊甸园”。人类的祖先因偷吃禁果而犯下原罪,被上帝流放,这一事迹被称为失乐园。相应的,经过末日审判之后的人类获得救赎,重新回归乐园,这被称为复乐园。
几句简单的句子,通过时态的变化,将整个故事的发展延展开来。校园中的霸凌与欺辱后,是你让我再次找到乐园。
桥洞下的破屋我们一起吃着泡面,一起在夜晚仰望星空,晚风拂过我们的笑脸,那里曾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为彼此撑起来的保护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吧”。当陈念跟着小北慢慢走向社会边缘时,她或许很难想千疮百孔的人生需要怎样才能被弥补完整,只有眼下偷来的短暂快乐,“我喜欢一个人,想要给她最好的结局,仅此而已。”这样确切的爱,在少年的一生,有且只有一次吧。
虽然,我会因此想起我曾经遇见过的那几个人,出现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尽管没有奇迹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和你都曾经创造过共同的乐园。这种乐园是一种抽象存在,它是小北与陈念彼此救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存在的,没有字面上普世的意义。
而后的一种时光,但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必须要与爱的人告别,无奈最终又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悲欢,与迩无关,这就是失乐园。但无论结局如何,有些爱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我答应过你,你尽管往前走,只要你回头,我永远在你身后,当一切作鸟兽散,我们都变成大人了,我们就找到了我们的复乐园——“this is our playground.”
2
结构与人物
影片类型应该属于布莱克·斯奈德划分的“如愿以偿”型。
这个类型的规则是:主角必须是一个受人愚弄的、无助的姑娘(陈念),我们认同那个会给她带去些许快乐的人或者事物(小北),然而,英雄的魔法不是万能的,所以这个人或者事物会经历一个重大的变故或者教训(魏莱的死),在结局时体现出一种优良的品性(两人彼此救赎,我们终于回归乐园)。
前十七分钟里影片主要介绍了陈念的家庭及其人物性格——一个典型的好学生。同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事件——胡小蝶跳楼。而胡小蝶的死正是陈念厄运的开端,她接替了胡小蝶成为了下一个被霸凌的人。与此同时,第十七分钟小北出现,在陈念看来,此时的小北与胡小蝶的处境一模一样,她想视而不见,不愿自己多管闲事,却又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胡小蝶事件已经使她开始深深的痛恨自己的懦弱,所以面对被围打的小北,她无法像从前一样视若无睹,而是选择了挺身而出。
自此,两人原本像平行线的命运开始交叠。
高分好学生和不学无术的市井混混,干干净净的天使与满身血污的恶魔,这种极度反差的人物形象塑造几乎突破了近年来青春类影片的新高度。少年面对人性的不堪,犹如惊弓之鸟,他们出身相距甚远,处境却如此相似,他们害怕欲望的涌动,却又为这种起伏而隐隐欢喜。他们觉得跟彼此在一起,像是一种甜蜜,而与此同时,却又忍不住为这种污秽的甜蜜感到羞愧。所以,从人物塑造来看,两个少年之间这种一次次的收缩与弹出,让这个剧本从一开始就赢了。
“如愿以偿”型影片的基本特征便是:我要...我想拥有....
所以“我一定要考北京”成为了陈念的精神信仰与支柱,为了这个被洗脑的梦她“认为”自己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她爱的人的青春,所以小北和陈念约定:“等你大学毕业,我就出来了。”
可是,真的会吗?
他们这样的约定完全是因为他们是少年,这是独属于少年的一种脆弱,一种麻痹自我,而少年的约定,于大人而言,只是想当然。这时警官郑易的人物作用便显现了。
第一次,郑易告诉陈念成年人是什么样子:“特别爱睡觉,有些人,有些事,不想看见”。而陈念却认为:“当大人会好一点,记性会变差。”大人与少年的事,逻辑是一样的,只不过理解的方式不同。
第二次,郑易祝福她:你自由了。其实每一次郑易与陈念见面都在教她如何变成一个成年人。正因为你是少年,所以你才会为了你要的、你想拥有的不顾一切,但是你最终还是要变成成年人,那个时候你又怎样去拯救少年时候的自己呢?
再说说警官群体。
这三名警官也都各自代表着一类人。老杨从头到尾都在执着的追求尽快结束这个案子,因为他年纪大了,“睡的觉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对于他来说很多事的对错已然没有了意义,一切都可以点到为止,得过且过;而王立作为一名女性,她只尊重了这个职业,却没有尊重人性。
执法世界中很多人都自以为尊岗守规,正义凛然,但久而久之,他们会失掉作为“人”的那部分品性,变成一只没有血性与情感的怪物;相比之下郑易的人格就完整的多,他所坚持的不仅仅是真相,即正义,更是指引少年们走向阳光大路的一盏明灯。
他很年轻,相较于另外两个同事,他的处事方式更趋向于成人中的少年,他对同事们说:“没有人会为了谁而背上强奸罪和杀人罪”“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所以,其实郑易警官在查找真相之外,他也没有试图去撕裂两个少年背后的原因,他更多地是惊叹于他们对彼此之间如此不可动摇的信任。
好的电影不该单单承担着枯燥的教化作用,更要反映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我们以警示和反思。影片中真实立体的人物都是我们身边的一员,我们以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实则息息相关。
3
可以共通的情绪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陈念无法理解胡小蝶的悲哀直到有一天她成为了她,小北无法理解陈念的固执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她。其实思来想去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小北,他原本只是一个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混混,直到那个晚上他偶然遇见了那个善良却胆怯的女孩,那是他身处的阴沟里,唯一的光,所以他选择用尽自己的全力,护她周全,努力的把她推向遥不可及的星空,即便会搭上自己的原本贫瘠的一生,他也义无反顾。
与此同时,黑暗的力量也在肆意横生。一些源自家庭的恶毒是无法拔除的,是冰冷与灼热共生的。只要没有涉及到死亡的欺凌是没有说服力的,是可以被颠倒黑白的,你以为能帮助你的,他们都在冷笑着旁观,你拼了命想远离的恶魔,却是你最后唯一的保护伞。这污浊的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其实看到最后,这部影片让人最难过的,不是深爱下的成全,咬紧牙关的拼死守护,而是阴霾之下太多太多的无能为力,或许归根结底,一个愿信,一个愿护,两两相抵之下才化解了那份原始的束手无策。
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遗憾。
小心翼翼,不惹尘埃。但终还是挣不开逃不掉。
但是,只要你还在我身后,我就会有归属感,我们就会有一个最好的结局,我想要的,也不过如此。
除了结构与人物,这部影片的视效也非常的高大上了。整体色调偏冷,阴郁压抑,镜头细节也非常别致,教学楼特写总是被圈在栏杆的牢笼之中,真实的跟拍镜头碎片式的华丽剪辑与关乎命运走向的鸟瞰航拍都展示了极高的视觉水准。
同时,曾导也延续了《七月与安生》中大段的人物特写与细腻的细节节奏,并将之更深层的优化,用大片的视觉冲击来叠加情感的释放,犀利的、柔和的、痛苦的、挣扎的,我们对着镜头前他们的目光,共生般的感知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是的,这部电影用了非常多的部位特写镜头来代替台词展现演员的情绪,将压抑、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绝佳的观影效果。
这种传达的效果过于考验演员的演技,虽然周冬雨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做赘述。千玺也就不多做评价了,不懂演技,但真的挺震撼的,特别是最后监狱中的深情与隐忍后猝然而下的泪,让观众瞬间共情。
总体来说,这类题材影片真的算不上是无病呻吟,荧屏下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校园霸凌在现实中的可怕程度真的远远不止于此,让该电影作为一个警醒: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确实应该成为祖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必须还是要指出,这部电影确实存在融梗之嫌,每个情节点都是毫无意外的似曾相识,情节过于低级化,所有的悲惨与不幸都恰逢其时地降临在主人公身上了,怎一个惨字了得!此外,强奸犯的伏笔过于刻意,好像只是为给小北最后的替罪一个支点,我只能说还好是曾国祥,还好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玺,还好是《七月与安生》的制作团队,才最终给我们呈现出了这样一部相对精彩的影片。
当然,这部影片也在一直宣扬着“希望”的力量,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我能感知曾导迫切的想要传达着“希望”与“温暖”的主题,尽管被藏在乌云背后的阳光总是姗姗来迟,希望也总是无法如期而至。
4
所以
为什么可以因为爱情而放弃自己的一生?
因为我们是少年,我们还不能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
但故事毕竟是故事,也许戛然而止是最美的收场。
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少年的你都会犯错
但是请一定要相信
总有一天我们会寻回我们的失乐园
就如我们的生活
像夏天里的柑橘树
苦是一定的
但,甜也有
相比于,守护世界
我更想守护你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yingping/17824.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