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3-12-01 09:47阅读: 次
《宁安如梦》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爱奇艺出品的《宁安如梦》。
男主角谢危身上,有复杂的灰度,是一个在诠释时有很大探索和商榷空间的角色。但整部剧看下来,我觉得这部剧其实可以拍得更好一点。
反派的张力
剧中的反派,大概分为三条线。
① 太后→薛远→薛远一家(女儿薛姝等)
② 平南王→平南王周遭走卒
③ 外敌:大月人
①是剧情占比最高的。但①②③合起来,整个反派阵营都呈现出一种不够斤两的“弱”,无法和主角的剧情线形成一种足够的矛盾张力。
目前的剧情,主角团一样会有人受伤,有人死去,但这些事件的发生,这些损失和失去并没有构成真正的紧张感,让人为主角捏一把汗,或担心这些失去会给主角团构成重创,让主角人物发生变化,或者让主角线的局势崩塌。
而在剧情设计时,只有存在这样的一种或多种势均力敌的较量线,才能推进形成观众观剧时的紧张感。就像一个棋盘的棋面一样,如果黑子逐步收复失地,赢面越来越大,白子则节节败退,剩下的棋子越来越少,那就是一场实力悬殊,毫无悬念的比赛。
这是对剧中反派的第一重感受:它在如何给剧情结构施加影响,和能够施加多大力度的影响。
第二重感受,则是反派个体角色特质的单薄,和缺乏变化的流动性。
角色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应该像魔鬼城里的风蚀残丘和风之间的关系一样。一个又一个事件,如同一阵又一阵吹拂和累积在角色身上的风一样,会影响他,塑造他,风化他,会推进角色有情感,性格,动机,和行为等种种变化。
目前的呈现里,事件是发生了,但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影响到人物的演变和变化。时间在往前,剧情在发展,但流动的时间和剧情,并没有在角色身上呈现出丝丝入扣,环环相扣的变化感。更像是多样的事件,但固化的人物。
这一点,在反派角色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以定国公薛远为例,他展现出来就是单纯的“坏”,像是个被设定了终极程序的工具人。他抛弃妻子,射杀亲子,野心有余,实力和筹谋都不足,在这一层非常简单的人物设定之下,为他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但其实经不起咀嚼和推敲。
这种“坏”的设定,非常单薄。一个正常的父亲,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让他毫不犹豫地射下对自己孩子的一箭?配角不一定要戏份多,但我觉得一定要有寥寥几笔,简短有力的故事支撑,去呈现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发生的足够说服力。
除此之外,谢危的真实身份,本是剧中一大悬念。
对观众而言,这不是秘密。但对剧中大多数角色而言,这是个会动摇局势的大秘密。随着时间线的往前推进,它本应自带日益迫近的图穷匕见的紧张感,但可能是定位爱情剧的缘故,这一点,在剧中居然被轻轻放过了。
在诸多关系之中,真正把这个秘密带来的力量感拍出来的,反而发生在燕侯爷和谢危之间。
燕侯爷猜测谢危身份,并邀请谢危在燕临冠礼上为其加冠那一大段戏,将这个身份的秘密带来的沉重感(无法宣之于口,甚至亲人在面前也不能相认),和虽一言未发,但彼此心知肚明带来的亲情的暖意诠释了出来,也会给观众带来由心而发的触动和共鸣。
一部好的作品,或好的情节设计,其实能表达和传递情感,并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这重情感。在虚拟空间之中,这种情感的传递,激发,感染,一样会发挥力量,推进观众成为某种特定氛围或感受的一部分,甚至会影响到他的现实生活。
我觉得这场戏就是这样的。
谢危身份揭露的其他情节设计,则纷纷平平无奇。甚至连最大反派-定国公,谢危的父亲,知悉谢危身份,居然只是借助平南王的一封信,甚至连他看到信也很平淡,完全不像看到一个惊天秘密被揭开的样子。
大概是32集-38集,需要塞进去太多剧情了,导致各条线都被压缩扁平。
32集的缺憾
在播出之前,众人期待的第32集,实际上拍出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觉得创作团队并没有把握到这场戏的关键和精髓。
按理说,32集应该是危宁感情线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这个感情转折的关键,并不在“吻”本身。我的理解,并不是因为强吻,女主对谢危的感情才发生了变化和转折。
而在于,在那个风雪夜的山洞里,她窥见了谢危的脆弱。
对姜雪宁这样的女主而言,疯狂和强迫并不会打动她,但一个强者身上的脆弱和缝隙会打动她,被人需要会,能让她成为那个被人需要,有能力去保护和守护的人会。
那一晚,她之前对谢危是恶魔或圣人的想象被撕碎,她震惊地发现,如吕显所说,谢危不过也是个在红尘炼狱中苦苦挣扎的凡人罢了。也许谢危早就看清了姜雪宁,但姜雪宁那一晚才开始看清谢危。
两者的因果关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因果逻辑不同,你的拍摄重点,呈现顺序,动线设计自然不同。
上面说的是女主。而这场戏里的男主,我则觉得关键不在恐惧和疯狂。恐惧和疯狂是表象。表象之下,往下一层,我觉得其实是绝望。
那些偏执和疯狂,也都是底层的失望和绝望带来的。小小年纪母亲早死,自己被亲生父亲有意抛弃射杀,谢危对人性的暖意几乎是毫无期待的,也从没有想要创造和建设什么。复仇,更像是他有能力做到的事。毁灭世界,然后自我毁灭,就像他在第一世做的那样。
一个外表看似强大无匹毫无弱点,能够做到所有事情的人,其实内心是被烧光的,没有热气的灰烬,是黯淡,绝望,没有火光的。
所以他才会平静地说出那句,“和我一起死好不好”。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痛苦之中,所以才会邀请女主,一个他贪恋其温暖的人,与他一起结束痛苦。
我还说不太好。但我觉得恐惧害怕,和脆弱是两码事。“害怕”是有形的,更容易在形态上捕捉和表达,这种底层的绝望和脆弱,就更难表现一点。
32集这场戏,总地来说,我感觉创作团队没有理解到这一层。所以拍出来的调子是偏于激昂和疯狂,现实和回忆片段的组合趋向破碎,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呈现逻辑。分集标题更是不惜用“疯批求爱”来作噱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浅见。
部分粗糙的细节设计
如同上文所说,大概是32集-38集,需要塞进去太多剧情了,导致各条线都被压缩扁平。所以在情节设计上面,有一些第一眼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怪怪的点。
比如说,谢危被一伤再伤的左手;比如说,最后一集里的芳吟,居然临场因为一个那么拙劣的理由被杀;又比如说,最后一集的宫墙戏,感觉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女主飞奔而去,抱住男主一通哭诉,而且俩人最后旁若无人地开亲,还在群臣围观之下,芳吟刚死不久,简直让我瞠目结舌。
情在欲之前。如果“处处吻”成为宣发的噱头,而不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那就失了作为一部爱情剧的本意了。
还有一些其他细节镜头的处理,也比较粗糙。比如说,谢危在一场打斗中被拳击到牙套飞起,受伤后负责治疗的大夫手忙脚乱,那个场景、动线、道具,明显没有设计好和想清楚。这种细节在观剧时让人看到,真的会出戏。
女主主体性的部分丧失
《坤宁》原书的结尾,作者为女主找到了一种新的自我实现途径:重新入驻坤宁宫,却不再是以皇后的身份。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展开了一些对古代女性社会身份的想象和探讨。
但在爱情剧定位的剧版里面,女主的人物动机变成了自保,逃避上一世过于追求权势的自己,弥补和保护因自己受伤的人,在过程中收获原本无意收获的爱情,作为主人公的目的性、行为动机、和进取心都极大降低,所以这条线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封闭型的常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过这一条对于古偶剧来说,要求过高了。
整体我觉得还可以。值得一看。
当然,如果上面那些部分能制作得更精良一些就更好了。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juping/27256.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