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4-19 09:44阅读:
次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弗吉尼亚号爆破的前夕,1900正襟危坐,在虚幻的钢琴上敲出最后的旋律,神情沉醉,好似并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险。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何他宁愿与船共沉也不踏上陆地,凭借他的名声,踏上陆地后他可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曾经我也疑惑,可如今深陷于算法牢笼,尝到了难以拒绝的滋味,我才逐渐理解他所做出的选择。
关于1900与弗吉尼亚号
陪伴1900一生的弗吉尼亚号,往返于墨西哥和纽约,既是庇护所也是一艘小型观测台,护佑着1900成长,观察着近在咫尺的陆地。1900站在甲板上望向纽约,他并没有被林立的高楼,千万条道路所震撼,而是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无尽的迷茫。“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而在那些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没法演奏。”所以他选择退回,退回到船上,退回到船舱的钢琴里。在1900的心里,钢琴只有88个键,却能奏响大海的澎湃,能倾诉月光下的孤独,能描绘暴风雨中的激昂。他明白88个琴键的有限空间里,能奏出比陆地更辽阔的乐章。
在他短短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并不是没有下船登上陆地的机会,电影里三次有人劝1900下船。第一次是来斗琴的爵士乐鼻祖,他弹琴时满脸炫耀,一心争名逐利,活脱脱像现在追热点的创作者;第二次是要给他录唱片的商人,开口闭口都是数据和收益,与现实里的流量操盘手毫无二异;第三次是那个位令1900一见钟情的姑娘,一出现就让人想起催婚的场景。1900一次次拒绝,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明白这些选择背后要付出的代价。爵士乐之王的挑战暗喻艺术商品化,唱片公司的邀约指向创作异化,爱情承诺则象征着情感规训。1900的退缩反而是对这种收编的一种反抗。反观二十年后的我们,在时代浪潮里随波逐流,看似拥有无尽选择,实则常被欲望裹挟。我们明知熬夜伤身体,可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屏幕那端的娱乐八卦、虚拟社交,像是无形的手,抢走了本该休息的夜晚,而清晨醒来只剩下疲惫;明知快餐文化没有营养,却还是沉迷短视频,那些碎片化信息快速填充大脑,一个又一个15秒让我们接连沉浸在快感中,难以自拔,深度思考的能力渐渐退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大幅度降低我们的注意力。
真正的自由
来自内心的专注与热爱
有人说1900太迂腐,不懂得变通,是被时代抛弃的懦夫,可我却觉得他是最清醒的人。在1900的世界里,钢琴的88个琴键是他与宇宙对话的唯一方式。他用有限的琴键,奏响了无垠的乐章,仿佛在告诉世人: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外界的无限可能,而是来自内心的专注与热爱。他的选择看似极端,却是一种对生命的极致尊重。他宁愿在有限的空间里,用音乐表达无限的情感,也不愿在无尽的陆地上迷失自我。这种选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深刻的清醒。
如今回想起《海上钢琴师》的结尾,曾经觉得1900的选择无法理解,现在终于恍然大悟。1900早就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看似自由的选择,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坚守,是与生命琴键的深度共振。生活不是选择越多越好,而是要找到值得坚持的东西。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3129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