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8-19 08:41阅读: 次
《投名状》观后感
最近聊了很多职场上的事情,有小伙伴问我为什么感觉他的职场环境没有那么复杂,反而各方面都比较简单纯粹。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斗争在发生,但你没感受到。一方面是站得位置不够高,缺乏斗争基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我相信不管是什么环境,甚至是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只是说具体的呈现方式会有差异。
这两天温习了《投名状》,这部电影真的很nice,每次复习功课我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今天我主要想分享一些我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庞青云带着800名由土匪和难民组成的部门去打舒城(5000名士兵驻守)。800对5000,陈大人另外调拨的由陆大山指挥1500名没有军饷的精兵说是支援,实际上是隔岸观火。什么意思呢?800名士兵先上,要是撼动了对方的阵脚,陆大山那1500名士兵才会上来摘取胜利的果实;要是没能撼动对方的阵脚,那1500人就会眼睁睁看着庞青云率领的800人被吃干净,然后撤。
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是800对5000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在庞青云眼里来讲,这是他承诺10日之内拿下舒城而争取到的机会。实际上呢?这是狄大人为牵制姜大人做出的让步,支持庞青云背后的陈大人是因为姜大人的势力越来越大,要平衡姜大人和陈大人的势力。其次,为什么那1500人要等庞青云撼动了对方的阵脚才上?因为对于陆大山来讲,有了赢的可能性,那才是他的机会。而庞青山的机会呢?庞青山是败军之将,装死才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他要怎么翻身?说实话没得翻身的机会,只能打800对5000这种完全没有赢的可能性的战役,打赢了才能翻身,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反正啥都没有。庞青山和陆大山的区别在于,一个啥都没有,一个已经站在高位。对于前者来讲,要拼命才能才能拿到这么一个不算机会的机会,因为真正的机会都名花有主。而对于后者来讲,保留实力是第一要务,打仗胜利那是锦上添花。所以当陆大山看到有赢的可能性,明白机会来的那一刻,果断选择率领那1500名精兵支援,最终成功破了舒城,大功一件。
另外我想聊聊做事的逻辑,庞青云说十日之内拿下舒城的时候,并没有主动要求给陈大人给予资源倾斜。那1500名精兵是陈大人主动提的,要给他打舒城用的。在职场上,我在遇到领导给的一些难搞的活,可能还没去做我就会要求领导先给资源倾斜,这个倾斜是基于我对这个活难度的预测分析。但经常这样其实也不好,因为很容易让领导觉得你这还没开始去做,就各种谈条件,态度上就不那么端正。而做着做着发现了困难,这个时候再去要资源是不是会更合适一点呢?尤其是那种领导天马行空的想法,你一听就觉得不靠谱,难道就直接跟领导说做不了?我相信领导大概率会觉得是态度或能力问题,不会觉得是事情本身的困难程度。只有你实际去做,遇到了困难或瓶颈,这个时候再去请示领导,不提放弃,只提事情本身要继续推进所需要的资源,是不是也许领导自己觉得麻烦就决定放弃了呢?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陈大人说的是1500名精兵归你指挥,而陆大山带着1500名精兵来的时候说的是撼动了对方阵脚我们才上。陆大山为什么会这么做,难道是私自做主,狗胆包天吗?人家能成为陈大人的亲信,自然是明白陈大人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所以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庞青云并没有生气或不爽,某个角度上看这也符合他的预期。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600z/29089.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