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早春二月》观后感1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2-23 10:24阅读:

《早春二月》观后感


      早就听说过《早春二月》这部老电影,却一直没有真正看过。可能与现在所处的这个“早春二月”之时令有关吧,昨晚,闲来无事,便打开手机,了却了我这桩小小的心愿,却没想到,这部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影片却让我陷入了沉思,不吐不快。



      电影《早春二月》改编自“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之小说《二月》,由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性人物之一的谢铁骊执导,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等主演,1963年上映,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



      影片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乡镇社会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希望与探索,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其社会意义超越了文学价值。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江南小镇芙蓉镇,青年知识分子肖涧秋(孙道临饰)应好友陶慕侃(高博饰)之邀,来到这个宁静而又封闭的小镇教书。在这里,他遇到了老同学李志豪的遗孀文嫂(上官云珠饰)和她的一双儿女,出于同情和正义,肖涧秋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与此同时,肖涧秋与陶慕侃的妹妹陶岚(谢芳饰)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这段感情却遭到了小镇上流言蜚语的围攻,特别是当肖涧秋决定娶文嫂为妻时,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里面的“搅屎棍”又是以陶岚的追求者——有钱有势的钱正兴(王培饰)为首的一批封建遗老遗少。最终,文嫂因无法承受世俗的压力而饮恨自杀,肖涧秋也从此心灰意冷,离开了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早春二月》看完之后(不止一遍),我被影片中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细腻的思想情感表达所深深打动。



      肖涧秋是一个颇具文人气质和人格魅力的理想主义者,他博学多识、善良大方,但又过于理想化,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对寡妇文嫂的同情和照顾,遭到来自小镇上那世俗的数不清的流言蜚语的无情攻击,而文嫂的屈辱自杀和穷苦学生王福生(张军饰)的无奈退学更是粉碎了他的“理想主义”美梦,使他毅然决然地离开芙蓉镇,远走他乡……



      陶岚则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反抗封建束缚的新时期的女性形象。面对肖涧秋的徘徊与颓废,她大声地喊出了“要坚强一些,拿出勇气来!”之劝告;对肖涧秋的爱慕也是真挚而热烈的,当肖涧秋选择娶文嫂为妻时,虽然她也气愤地说出了“你那是同情不是爱情”,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尊重。



      文嫂不仅是一个旧中国军阀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一个封建传统礼教的牺牲品。战争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而萧涧秋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与帮助又让她受尽了芙蓉小镇上的流言蜚语的摧残与折磨,使她不得不走上自杀的绝路,以证明自己与萧涧秋之间的清白。



      影片的画面极具诗意和美感,江南水乡的宁静和隽美与人物内心的挣扎和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早春二月》不仅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知识分子命运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影片的结尾,肖涧秋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最好诠释。当然,这也是他身处那个时代旋涡中的知识分子的最好的归宿。



      不得不说,好人难做,世道难改,世俗的流言蜚语更像是一把把杀人不见血的钢刀利刃,让你望而怯步,是非缠身,心力交瘁,甚至万念俱灰,但总有人愿意做那只扑火的飞蛾,总有人会被无情的现实撞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可以说,这也是我看了《早春二月》这部影片之后的最大的感受。



      让人深思的是,影片反映的六十多年前的故事,现在看来居然一点也不过时。瞧,那职场里的一支支冷箭、朋友圈里的一句句谣言、理想被现实打脸之后的一次次疼痛,还有扶起摔倒老人被讹、提意见遭打击报复……电影里的雨好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没错,这场雨一直下到了今天,雨之大之烈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转念一想,导演到底还是留了点温柔——当萧涧秋把文嫂的女儿交给陶岚时,我忽然明白了:就算大环境冰天雪地,只要还有人不放弃传递火种,早春的寒气里就总藏着破土的希望。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073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