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5-01-01 09:14阅读: 次
《狗阵》观后感
好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前天晚上和家人去看了这部新上映的片子。此前看到关于本片的少量信息,包括导演是管虎,贾樟柯客串了一个角色,彭于晏演的角色话很少、还露了屁股等,大概就这些。看下来,觉得片子的内涵有超出噱头以外的意义。
第一,好的电影是对生活的重新发现。
艺术作品一般都含有隐喻,或者有进行隐喻解读的可能性。片中的狂犬病、隔离等似乎可以看作对疫情的隐喻。那个在街上指挥交通的人,大概是被时代抛弃的人,他在别人看来已经疯了,但他居然有钥匙能开各种锁,这似乎隐喻疯子可以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奥秘。但隐喻的前提是能较好的表现生活。好的电影中既有观众知道的生活,还有观众不知道的生活,或者说,生活的深层肌理在电影中得到呈现。
片中的生活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苍老、破旧之感。男主角是一个青年,叫二郎(彭于晏饰演),他刚出狱,重新回到老家。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镇,这个小镇有一群生活了很久的人们,有的已经老了,有的已经疯了,有的外出讨生活。二郎家的管家“老骆驼”是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他的声音像是变过了,有点不真实,却又那么真实。二郎的父亲身体不行了,在医院的病床上,呼唤着“酒,酒,酒”,最终二郎满足了父亲的愿望,然后拔了管,无情而悲壮。动物园、剧院、乐队只出现在回忆中,现在已经没有了。赤峡蹦极是什么时候的项目不得而知,也许将要烂尾了。许多房屋被拆迁,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人们会迎来新的生活吗?观众会想到,现实中的许多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现实状况,即外出求学、工作,老家也在发生这样的巨变,老人很多,随着时间流逝,老人又会逐渐变少。
与苍老、破旧同时存在的是新新不已,新的事物、新的生命、新的体验不断产生。比如,小镇在拆迁后将得到重新规划和建设,城市化在推进。又如,二郎收留的野狗生了小狗,新生的小狗“不知道什么命”“希望比爹强”。最后,二郎骑着摩托车,带着小狗,奔向一个不知名的远方,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走。也许还有希望,也许没有,但那又如何。此时二郎露出了一种贱贱的笑,和过去告别的、与过去和解的、获得新的生命的、具有领悟意义的笑。
无论是新还是旧,一种永恒存在的生活状态才是最令人怀念的。比如,人们按照传统操办红白喜事,人们还说着方言。人们在一起生活,夜晚在路边小店吃饭喝酒,仿佛没有了高楼的隔离,这是对美好过去的怀念,虽然过去其实是单调、贫瘠的。影片结束前,人们自发的来到一个野地里去看日食,那个地方看上去是那么陈旧,又是那么新鲜。
生活总是有其历史时空定位的。故事设定在2008年这个特定的时间坐标上,那一年有奥运会、汶川大地震,有和谐社会建设,那一年8月1日西北地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日食现象。2008年似乎还在眼前,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它已经成为历史了。生活就是这样,也许是因为走得太快,当你再去回顾它时,就像水中捞月,得到的竟是迷惘和空虚。
生活除了自然的、隐逸的部分,还时刻存在一种政治的、社会的时代背景,这种背景的限定大概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永恒存在的。人永远是存在于社会组织与人群关系中的。影片名称的“狗阵”,是一种最接近自然、逸出社会文化规训之外的存在,然而“狗阵”终于被当作流浪狗整治了。整治它们的,有政府,有巡防队这一民间组织(其队长由贾樟柯饰演),它们扮演的是不同角色,但合起来构成了与自然相对的社会文化的强力。社会文化是分层级的。那些巡防队雇来的居民,他们看来很有力量,本质上也是一颗颗棋子,被看不见的、无意识的权力关系控制着。电视中偶然出现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提到巨大的“缶阵”,这是和“狗阵”对应的存在,人们观察它、欣赏它,也处在它的环绕和控制下。
影片给人一种过去与未来交织的迷幻之感。开场前发生过很多故事,比如二郎曾经搞过乐队,因为把胡屠夫的侄子弄死而入狱。那么,因为经受过现实的牢狱和时间的牢狱,二郎既活在此刻当下,也和过去有一种斩不断的关联。影片并没有真的展现过去,但画质似乎经过一种特别处理,有一种过去的感觉。影片不时出现一些荒凉的场景,如连绵起伏的荒山,以及沙尘暴的来临、冰雹的降落等。这些场景是那么直抵人心,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过去,就像过去真的经历过那样,奇妙的是,它们越是和观众经历的过去不像,越显得真实。这些场景也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未来,人物似乎早已活在“未来”之中了。这就让本片有一种科幻片的味道,这或许不全是错觉。
第二,好的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它的独特之处,因而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影片的叙事节奏很紧凑。故事情节快速推进着,不过多缠杂,不蔓不枝,因而能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因为节奏快,一些场景或细节会重复出现,就让观众容易得到满足。比如赤峡蹦极的场景多次出现,二郎经常骑摩托车到附近亭子里,二郎和父亲交流、险些被胡屠夫“烧死”、和女演员喝酒聊天,都发生在那里。又如,二郎在拍证件照时,工作人员让他“不要笑”,而后来那条狗在拍照时,也被告知“不乱动”“不要笑”,这是一种轻松的细节上的照应。
影片的叙事线索较多,除了二郎和那条狗的关系,还有二郎和家人的关系,二郎和巡防队的关系,二郎和胡屠夫一家的恩怨,二郎和远大歌舞团女演员(佟丽娅饰演)的短暂爱情等。各条叙事线索在逐步推进,时有交叉,但并不生硬牵强,仿佛随着生活之流自然地流淌着。有些事有了结果,如二郎与胡屠夫之间的恩怨有了了结。更多的事没有结果,如二郎与歌舞团女演员的感情。女演员对二郎说,“你看那个男人,我跟了他三年多,没有说法”,“你喜不喜欢我,敢不敢娶我”。这是二郎遇到的唯一的爱情,对象之所以是一个歌舞团演员,大概是因为这一身份恰好象征着爱情本身的迷人、突如其来(肚皮舞、杂技等演出“好看得很”),以及爱情的短暂性、不确定性,它来时猝不及防,而它并没有什么确实的保障,因为歌舞团随时可能迁徙到其他地方。
男主角二郎并不是哑巴,但他的话很少。这一设定很特别,也很大胆。这其实更符合电影“运动”的本性,即人物动作在此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精彩之处在动作中(狗的动作自然也有展现)。同时人物的内心活动反而因为话少而得以在观众的脑海中更充分的酝酿、呈现、沉浸、生长。这当然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彭于晏的表演应当是能让人信服和接受的。根据“少就是多”的规律,当二郎偶尔说话时,就显出不一般的含义,具有感动人的力量了。比如,二郎和乐队发小说了一句“琴不练了”,发小被触动了,开始弹起吉他来。二郎在医院和姐姐打电话说“爸不行了”,用的是一种方言词汇,让人感受到亲人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哀。另外,二郎会吹口哨,这是他和狗进行交流的语言。
与男主角话少类似的地方,即影片的配乐很有节制。配乐并非没有,但出现不超过五六次。其中一次是乐队发小在弹吉他,然后镜头转到二郎与狗在一起,给狗洗澡,就在这时,配乐出现了,时间不长,却有感染力。另一次是当二郎找到那条狗,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众多的狗组成的“狗阵”,这些狗初看是在发怒和威吓,细看又像在注视和迎接,此时配乐出现了,那么悠长、深厚,贴合当时的情绪。影片最后,人们去一个地方看日食,其他动物也走上街头,此时响起一首英文歌,这大概是平克·佛洛依德的作品,因为二郎的摩托车上就印着“Pink Floyd”。在这种似乎不起眼的地方,体现了二郎的艺术品位,也体现了影片创作者对艺术的某种信念和追求。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30181.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