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飞驰人生2》观后感10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4-06-30 09:41阅读:
《飞驰人生2》观后感

先说缺点:

晚上刚看完,都说比第一部好看,但我的感受是区别不大。和王宝强的《八角笼中》一样,故事比较简单,讲了一个曾经的王者跌到低谷退居二线后,带领新人重出江湖的故事。属于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结构上还有头轻脚重的之感。前面文戏部分表达的车手情怀,也许对玩赛车或者懂车之人会很有代入感,但对我们这种外行来说略显无趣,平铺直叙的不耽误刷手机。并且有个逻辑硬伤,如果主角这种资金和技术双缺的草台车队都强于专业车队,那胡塞武击中美国航母也毫不为奇了,这种离谱结果终究只能发生在电影里,让影迷们图个爽快。

再说优点和其他:

后面巴音布鲁克那段的确扣人心弦,有对手利用规则耍诈,也有遇到自然环境的险阻,还有跑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炸裂了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运镜多样,可看性很强。尤其最后一段,不知灵感是否来自《极品飞车》、《山脊赛车》等竞速游戏,临近终点前,沈腾看到了过去风驰电掣的自己,并在追逐中合二为一,有一种机械竞速的浪漫。
韩寒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电影,故事大都比较松散。他在第三本文学作品《像少年啦飞驰》一书中解释为,这个不是刻意的写作风格,完全是因为写作拖拉,时隔太长,到后来自己都不记得前面写过什么。在电影作品里,比较典型的是第一部《后会无期》。也或许是我看过太久,有点忘记,总之留下的印象如此。
我是觉得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不一定是缺点,松散的叙事结构虽然串不起情节,但模糊的片段有种难以名状的回味感。正如绘画也不是只有写实才好,抽象也是一种美感,欣赏的时候剥去逻辑性,要的就是直接的感觉。但这次《飞驰人生2》的故事还算紧凑,无论算进步还是退步都是一种转变吧。
此外,这部作品还保留了对韩寒的几个刻板印象。比如有痞气的小镇青年,只不过除了尹正他们,还添加了沈腾这个小镇中年。比如有公路,剧中变成了赛道,还有各种黑色幽默,都是从文学时代就常见的元素。
另一个是怀旧,这个值得展开一说。这部电影里怀旧元素之一是苏芮和张雨生的歌,上一部有《圣斗士》,我最喜欢他的一部作品《乘风破浪》里有《别送我》和《在雨中》,剧情更是直接回到了过去。
韩寒当年身陷代笔门时,依希记得有人以此为由质疑兴趣与年龄不符,更像他父亲那一辈的爱好。我初看韩寒作品也有类似印象,比如《三重门》里有个情节,说有两个同学在讨论赵雅芝和林青霞谁好看。学校歌唱比赛中,有人把八十年代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唱成了《大爷在冬季》。包括他喜欢钱钟书,喜欢《围城》,总之文风和所谈之事,老成的不像同龄人,更像我妈妈那一辈。但实际上,作为韩寒的同龄人,我们班里也有个同学,当我们听四大天王,周华健,张惠妹的时候,他听的是蔡琴。当我们看日漫,打电玩,追乔丹的时候,他喜欢的是余秋雨,陈村,叶辛。所以我相信,总有一些看似与我一样的人,他的内涵是我望尘莫及。
扯远了,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少了许多颓废和阴暗。以往文学和电影作品里,韩寒动不动就把人写死。有的可能是韩寒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塑造,只能赋予死亡的方式放弃;有的像是为作品添上一层消极和沉重;有的像是故意起到一个情绪转折。虽然客观来说,这是讨巧的做法,死亡这个话题本身能加重作品的厚重感和价值感,但有时连作者本人都说不清楚有什么特殊意义。
就像皇后乐队那首同样具有死亡元素的《妈妈,我杀了一个人》,有乐评说隐喻了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但主唱弗雷迪说歌词没有实际意义,都是押韵的废话。可见这又是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部作品犹如成长的孩子,价值和意义是可以脱离作者的设计自我形成的。
记得在《飞驰人生1》最后,沈腾突破赛道,飞向天空朝金黄的太阳奔去,有一种将生命或者理想,高举在光明和辉煌中,走向死亡的浪漫。与批判式的文字不同,韩寒的电影充满了许多浪漫主义色彩。诺瓦利斯曾这样讲浪漫主义:“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种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一种未知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想象,我就将他们浪漫化了。”这种美好景象的背面,是基于对现有世俗的不满,从而在超世俗中体现意义与价值,这与韩寒一副愤世嫉俗离经叛道的人设很像。
但也许为了第二部,车祸结果只设定成骨折。也许也因为要放在春节档,所以第二部设定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总之,以上纯属个人感受和简单解读,具体怎样还需要各自体会。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865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