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1-04-12 09:45阅读: 次
《安妮日记》影评
影片导演为罗伯特·多恩海姆,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讲述角度独特。他曾于2001年凭借《安妮日记》获得第56届艾美奖,该影片改编自一位小女孩安妮所写的日记。
故事背景是安妮和她家人原来居住在德国,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39年6月整个欧洲笼罩在纳粹德国的阴霾之下,阿姆斯特丹虽被德国占领,但情况还没有太糟糕。1942年6月12日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礼物。于是她开始写日记,她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彼得一家与杜嘉尔医生八个犹太人一起在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许多次他们和他们的密室差点被发现,他们虽有奥特(安妮的父亲)的几位朋友相助,不至于衣食无着,但也过得提心吊胆。1944年5月25日曾经帮助过她们的凡•贺文先生被捕了。安妮无法抑制自己的仇恨,她在笔记本中发出呐喊:“这世界真是倒行逆受,最正派的人被丢进集中营、监狱和孤苦的囚室里。最卑鄙的人统治着老幼贫富!”1944年6月6日,密室中的人们通过收音机听到了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消息。但在黎明曙光照耀之前的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密室中的人们被德军逮捕后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她的日记本记录着他们八人在非常时期隐藏时候遭遇的种种,以及被纳粹德国集体逮捕后押于集中营之后遭受的惨绝人寰的杀戮。
《安妮日记》中没有过多血肉横飞的尸体、面目可憎的德国士兵的场景画面。相反,影片用长时间的室内镜头来讲述“密室”八人之间的相处。安妮,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她时常和母亲发生冲突,也跟一起躲藏在“密室”的皮特互生情愫。日子总体平淡无奇可伊迪丝(安妮母亲)和罗尼拉(皮特母亲)每每遇事留下的眼泪又在提醒着他们生活的灰暗之处。但这些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在希望来临之前他们却陷入了深渊。在安妮刚停笔写完日记准备出房门看看后,士兵拿着枪支出现了,给他们五分钟收拾自己的东西,安妮系鞋带时浑身发抖,同处的安妮讨厌的杜嘉尔先生帮她系上,这一段无声胜有声。在最后八人站在一起眼含泪水互相拥抱即将离别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大声哭嚎,但是画面却给了人心灵上很大的冲击。镜头切换到他们上下无数次的阁楼木梯—是奥特的朋友每次给他们送必需品的生命之梯,是彼得每天准时开锁“密室”之外的门的使命之梯,是他们八人曾经听到风吹草动后心惊胆颤地蹲坐在这上面感受外面动静的恐惧之梯……此刻他们依次从这个木梯上下来,镜头在每个人下楼梯时定格并简短交代他们之后的去向及状况。伴随着沉重的背景音乐,米普女士(一直给他们送物资的好心人)拾起安妮的日记本,电影落下帷幕。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深。一是在安妮和杜嘉尔先生因占用书桌的时间分配发生冲突的且杜嘉尔先生认为安妮写日记是胡闹行为的时候,安妮父亲去跟杜嘉尔先生沟通,并说:“写作是她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唯一有意义的事,努力就有希望,这是我一直告诉孩子们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教育如此重视,唯一的自由在思想里,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安妮父亲的教育理念让人敬佩,也培养了安妮写作的兴趣。二是安妮跟皮特倾诉她的苦恼及理想时,皮特并没有搭上安妮的话。之后安妮说彼得根本不了解自己。她想要的和大多数女生不一样,她不想像妈妈一样组建家庭后丢失了自己。她要自由,她想成为一名作家,想让生命延续。她确实像妈妈所说,比同龄人心智上更加成熟。她敢爱敢做,也因为自己的勇敢表达自我伤过父母的心。三是在广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个消息之后说的一段话:“历史不是由官方的文件和决议写成的,如果我们的后代想要了解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受的苦难,我们需要的是平常的文件、信件和日记。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收集起来,将会描绘出我们为了自由而抗争的光辉画卷。”这跟安妮写日记的动力同样契合,她说她的日记会一直活着,像是生命的延续。
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很复杂。我心疼姐姐玛戈特的懂事,她希望摆脱父母的约束,想去巴基斯坦成为一名接生员,可她选择维持家庭和睦,可能如她所说,“安妮吸光了所有氧气”。我也敬佩他们虽躲藏在“密室”中却依旧积极地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彼得罗尼拉女士还是精心打扮自己,穿漂亮的衣服,化好看的妆。杜嘉尔先生阅读书籍给未婚妻写信,憧憬着未来移民的生活。安妮照样学习、写日记,有自己的主见……他们虽然有时候彼此“厌恶”,但也会在对方生日时送上真挚的礼物和祝福。最后八人彼此拥抱时传递着他们温柔的爱与关怀。他们虽处于深渊当中,依然身心向阳。再将目光聚焦在此时,和平团结依旧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因为我们都相信,爱永远比“恨”灵验。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263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