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观后感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观后感影评 > 观后感1000字 >

电影《夺冠》影评1300字

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10-10 08:10阅读:
电影《夺冠》影评:从振兴中华到实现自我的中国缩影

由《中国女排》改名为《夺冠》,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新春贺岁檔一路延至十一国庆档,这部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指导、讲述从1981年到2016年间中国女排的辛酸血泪与变革的体育大片,终于得以跟观众见面。截至目前为止,《夺冠》票房已突破3亿人民币,虽然在人物还原上引发些许争议,对于郎平的剧情占比也有不少讨论,但仍能窥见中国女排随同中国在时代洪流中的演变。

电影切割出三个不同时点,1981年夺下第三届日本世界杯冠军、2008年在北京奥运主场败给美国、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击败东道主巴西,重返荣耀,而这跨越35年的时间线,则由对中国女排带来巨大影响的郎平与陈忠和作为主轴串起。

《夺冠》开场的时间点是1979年,随着当时还是陪练球员的陈忠和推开训练基地的大门,映入眼帘的除了简陋的场地设备,以及一颗颗迎面飞来的排球之外,墙面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刻备战第三届日本女排世界杯”的标语,也说明了这时代中国女排的主轴和使命。

届时中国刚宣布改革开放,但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起步落后的中国惊觉其与外界的巨大差距,也被强烈的羞愤与落差感所垄罩。就如同电影中女排教练的感叹:“第一次带队出国时我傻了,冰箱、彩电、空调,我没见过,那一宿我真的没睡觉,中国真的太落后了,我们怎么办?”因此,中国亟需一个让世界看见自己的机会,作为能展现国力的体育竞技,也成为了重建民族自信的契机。

但中国当时百废待兴,不论是硬设备或训练方法,都无法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肩,因此更严苛、甚至近乎残忍的训练内容,便成为中国女排的唯一出路。电影花了极大的篇幅描述“老女排”在艰困的环境下咬牙苦撑的过程,以及战胜日本夺得冠军时,中国民众的欢欣鼓舞,观众都能感受到,那些浴血奋战的中国女排球员不是为了自己而打,比赛更不仅仅是只是一场比赛,而是背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成为国人的精神依托。

电影中的第二个时间点是2008年,此时的中国当然比1980年代更加富强自信,中国女排的实力也在各种国际赛事中得到认证,然而在北京奥运会的失利,尤其是败给了由郎平带队的美国女排,无疑为中国女排敲下了一记警钟。

此一时期的中国女排虽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球员伤病不断、青黄不接等隐忧已逐渐浮现,另一方面,官方沉浸于过往佳绩,并未意识到训练方法过于陈旧,跟不上国际潮流等问题也成为一大弊病。剧中郎平在接手中国女排教练后提出全面改革计划,包含扩大球员筛选、引进外籍教练等项目,遭在场官员反对,认为中国女排五连冠也仅仅是六、七个队员轮替,靠着向心力打遍全世界。郎平听完仅回复了一句:“五连冠,1986年,27年了”,意味着时代变迁下,中国女排已无法仅靠“民族情怀”悬住一口气。

从土法炼钢走向更现代化与科学化的训练方式,当然是中国女排改革的第一步,也代表着中国不再满足于现状,要跟随时代不断演进的决心。但另一个问题,当中国已慢慢走出自卑与落寞,对于“提振中华民族”也不再有如此强烈的渴望与使命时,原本的“女排精神”又该何去何从?

剧中的女牌教练陈忠和在改革时期,有多名队员主动离队时向郎平抱怨道:“有人跟我说现在时代变了,中国人现在已经不需要女排了,以前我们还有精神,现在连起码那点精神都没有了。拿了世界冠军又怎样?大家还会像以前一样跑到街上又哭又笑、又叫又跳吗?不会了。”显然他对现时的中国已逐渐遗忘当初的“女排精神”感到深切的遗憾与失落,从新旧球员在训练时爆发的矛盾,也能看到在不同世代间对“女排精神”早已有了相异的理解。

但这未必是件坏事,当国人不再为了夺冠而又哭又笑,并不代表他们不再追求荣誉与尊严,而是不会被一次的失败击溃了自信。“你为什么要打排球?”,这个对“老女排”而言没有闲暇思索的问题,对新一代的球员却是最核心的叩问。当国家及民族不再需要球员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时,“女排精神”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再仅仅是为了“他者”而活。

因此《夺冠》的后半段,也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前的准备,几乎都是郎平与球员之间的心理建设。其依然表现出极其浓烈的民族与家国情怀,但表现方式有别于前段在特殊背景时,那种团体“牺牲式”的爱国,而是走向了个人的自我追寻。要荣耀祖国的方式很多,不是只有身在国家队一途,球员也不该人生只有排球,当每个人都拼尽全力的实现自我,国家自然会因此而强盛,不须再以“振兴民族”为捆绑,纠结于那一场两场的胜败。

“女排精神”或许确实变了,因为民众早已过了那个在混乱迷茫的当口,他们不再需要如此藉由集体才能找到方向,女排选手也不必再以集体的荣誉和民族信心,作为必须“夺冠”的唯一理由,而是能够追随内心的声音,为自己所爱的事物全力拼搏。然而不变的是,不论老女排或新女排,甚或是不是排球员,“不论输赢、拼尽全力,将失去的分数一点一点追回来”,依然是贯彻始终的“女排精神”。

姑且不论戏里戏外的纷争,抑或剧情铺排上的问题,《夺冠》依然算是以不错的娱乐效果和手法表达了对于“女排精神”的诠释,也呈现了中国这几十年来变迁的缩影。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ghg1000z/2007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