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guanhougan.cc作者:观后感时间:2020-06-02 07:29阅读: 次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范文精选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一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开始观看这部长为八集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在我以往的印象里,林徽因是著名的才女,著有许多诗集,著作,而我对梁思成的了解也仅限于“著名的建筑师”,但在观看了纪录片后,我对这对夫妇有了更深的了解……
视频首先通过介绍费正清夫妇自然引出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其中展现的收藏,照片,泛黄的信笺,跳动的笔迹,所有这一切都像是在迫切的讲述着不久之前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他们青年时期从未相识,但相似的家庭环境以及他们的父辈,使得他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起来,梁思成是受到林徽因的影响才选择的建筑系,但林徽因却因建筑专业不招收女学生的原因只得选择其他,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却不知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的原因吧。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梁父和林父的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前卫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深远影响。林父去世时,梁启超提醒儿子不可以因悲伤而伤身;发现儿子对学业有厌烦心理,认为成天画图最后只是个工匠时,他提醒儿子要打牢基础,同时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有情趣的人。林徽因虽童年并不快乐,但16岁时,父亲便带着她旅居欧洲,为了让她摆脱家庭琐事,长知识、长见识。
梁思成到美国后学习了西方的建筑历史,他发现西方各个时期的建筑,被严谨地整理记录下来,有条不紊。你可以追溯各个时期建筑的起源,而中国有漫长的建筑历史,却没有产生自己的建筑学和建筑教育,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却迟迟没有产生科学的知识体系。因为中国古代帝王登基后,总是毁灭前朝的一切,不留任何痕迹,因此在西方建筑史中认为中国建筑只能算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分支。认识到这一点后,作为一个学生时,梁思成就希望改变这一切。
身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努力追赶前人的脚步,传承并发展梁林的思想及学术,为国家的繁荣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城乡规划171班 张桂铭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二
在观看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之后,可以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了解,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对学者伉俪对我们产生了极其不平凡的影响。我对他们崇高又悲悯的波澜起伏一生,增加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惋惜。作为一名建筑学子应该学习他们的创新、博学、专注。建筑不可复制,没有完全相同的建筑,都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建筑师需要博学多才才能够胜任工作。专注是指对建筑专业的基本要求,要求精,要求专,要求真,要求具有高超的建筑专业技术。作为一名建筑师更加要精心设计出美好的施工蓝图,精心绘出科学规范的设计方案。“科学家的悲剧,不仅在科学不发达的哥白尼的时代存在;在科学比较发达、甚至相当发达的时代,只要人们的认识有差距,就会有矛盾。这种悲剧就会程度不同地出现 ”。梁思成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不朽的学术思想,还有人们感受学术思想中真谛的快乐和魅力。同时,他曲折悲悯的人生命运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反思 。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详尽地展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人生。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梁思成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更是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和作家。在“把首都建设成生产城市”的总纲领指导下,古都北京的很多古建筑面临去留存废的抉择。梁思成说,“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战争,内乱,政治运动,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梦想一次次击得粉碎。为寻回知识的尊严、历史的尊严、美的尊严,他们付出了何其昂贵的代价!
虽然,历史的力量可以重塑一个人的精神,但未来却不会再创造出第二个梁思成。将思绪汇集在心里,凝聚成后面这段话来表达我的感慨:梁思成是位伟大的大家,然而,是人就会有困惑。同样,梁思成与林徽因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也是平凡而又活生生的。温馨里掺杂着苦涩,快乐下掩盖着病痛。
风景园林191班 林司婕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三
少年时期,梁先生大概是一个性子活泼的人,在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时,除了学习优异,还有着广泛的爱好,小提琴,美术,都很不错。他的体育也非常出名,是有名的足球健将。可是中年时期的梁思成在友人眼中,大多是安静的待在一旁,与一定要成为众人焦点的林徽因不同,没有人可以知道梁先生的内心想法。
可他的情绪也不是一直像一颗石子丢进池塘,再也找不到身影一样,偶尔也是会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溅起阵阵波澜的情形的。
1941年,长沙大轰炸,他大骂日军;“总有一天,我会亲眼看着日本被炸沉。”但是当1944年,美军真的轰炸日本时,他却凭借一己之力,成功的阻止了京都和奈良的毁灭。
也许有的人就是这样吧,看着超凡脱俗,好像什么事情都不甚在意,把自己和世界隔离,可是要是一旦有什么事情是他心里认定的,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去守护。
就像对于建筑学的热爱,就像梁先生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守护与传承。
初次想要去了解梁思成是在高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一档叫做《梦想改造家》的节目颇具好感,特别喜欢看里面的设计师把每一户人家的房子改造成实用又美观的样子。然后也是第一次了解了建造师这个职业,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有幸进入,了解了梁思成的平生,然后由好奇转为敬佩,最终对这个人给与自己强大的责任感,使命感而由衷的感叹,幸而有你,才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建筑,才让凝聚了这么多文明的一个国度,在建筑历史上重新正名。
我敬佩梁先生,不单单是他对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所做的贡献,还有他的那份跨越国仇家恨的担当,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国家,而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努力。
每一次向别人介绍梁思成,我都会把他说的一句话拿出来,反复炫耀,我喜欢的人心中的世界,宽广明亮,蔚蓝一片。
“要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恨不得炸沉日本,但建筑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人有这样的觉悟,是何等的可贵,是何等的值得骄傲。
建筑学173班 沈千会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四
追溯梁思成学习建筑的启蒙,这无疑起于林徽因的引导。是林徽因用其机智的言语将梁思成引导进了建筑这片在当时中国人并不熟悉的领域,而梁思成先生也将毕生的心力投入进建筑事业。这对相濡以沫的伉俪,热爱着艺术,追寻着艺术,维护着艺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经历了病痛翻来覆去的折磨,经历了五四运动将文人送到批斗台上的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着微笑,永远乐观,充满勇气地面对,不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
是的,作为一位无名的后辈,站在伟人的背影下,我无比钦佩欣赏徽因先生与思成先生之间的深厚的感情。以建筑学为圆心,他们二人画出一个个精彩斑斓,曲折坎坷的圆圈。
正如秦少游之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思成为重修那些众多古建筑奔波于大江南北,徽因又与思成有多少见面,推心置腹的谈话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肩负着是时代、文化复兴改革的使命与际遇,而儿女情长的风花雪月,他们不该拥有。但我更喜欢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感情,不能只称为“爱情”,而应该称为“亲情”了吧。即使天各一方,海角天涯,心中却不会忘记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角,永远伫立着那么一个人。不管你在哪里,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会在那里支持你走下去。这便是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之间犹如亲情般的情感。徽因是美丽而多情的诗人,同时也担任着梁思成身旁的建筑顾问。思成则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学家,是将毕生奉献给了建筑学。
他们二人,从最初的订婚到结婚再到相知相爱,从抗战逃亡到五四运动,他们,在众多方面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纵使站在世界这轴绚丽缤纷的长卷中,他们也同样格外耀眼,令世人为之仰望。
作为当代年轻人更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成长的轨迹是相近的,虽不一定有他们那样轰轰烈烈、足迹遍天下的成长经历,但一样可以从他们的人生体验中学习和借鉴些东西。
很早以前就很喜欢林徽因,从她的美丽的外貌到那风骨犹存的诗文,无不欣赏这个绝世的女子。而自读了《林徽因与梁思成》后,我更对林徽因与梁思成两人作出的贡献而钦佩,也被他们二人相濡以沫的感情而感动。
城乡规划171班 王若行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五
前几天看了纪录片《梁思成和林徽因》,这片子算是给林徽因正名了,将林徽因的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让我知道了梁思成的伟大,梁思成在建筑学上的成就之高,令我十分的敬佩!他的一生也恰恰诠释了“善新博专,精绘通建”。
让人倾倒的才女——林徽因。她吸引了为其痴迷的徐志摩,为其不婚的金岳霖还有陪伴其终生的梁思成。三位都是各领域的顶尖学术人物。我觉得其散发出的气质,会让人有一种无法挣脱的感觉。而这气质是其在文学,史学,建筑,艺术的才华,及其思想追求所孕育出的。且不说林徽因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吧,但毋庸置疑她对于中国建筑史的从无到有、文物保护以及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成就甚至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迄及。
我想大多人了解林徽因都是从她的那几段罗曼史开始,尤其那句“我现在好像喜欢上两个人”。现在才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出自梁二夫人、林徽音曾经的学生——林洙之笔。我是一直对林徽因怀有好感的,也读过林徽因的文集,可惜留下了的作品太少,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和其子女均为整理出版林徽因生前未发表的作品真是一大憾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年轻时林徽因的美貌,但我更爱跟随营造社外出考察时期的她,以及后来年老虽然恶病缠身,但是更有气质,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最后,用林徽因的好友老金给林的挽联来形容林最为恰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为学术艺术竭尽一生的学者——梁思成。梁思成有一位引领了二十世纪初年青人思想的父亲梁启超。我觉得其受父亲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有勇气为自己的追求坚持一生。其对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研究过程,正是一段曲折颠簸阻碍不断的过程。但其依然能展现给我们无数的成果。梁思成为了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还第一个成立了我国大学中的建筑系,同时清华大学中的建筑系也是梁思成主张建立的,对于培养我国的建筑人才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所以现在国内对梁思成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他那种为了建筑事业贡献一生的精神也值得后世去传承。
梁思成、林徽因有很多共同点:父亲都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伟人;都深受欧美思想的影响;都对建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学术艺术如痴如醉;共同的生活态度与追求。我想这就是他们能走在一起并相伴一生的原因。从他们出生、国内中学、国外游学,都保持着良好的书信沟通,这种沟通,没有带着任何说教,而是站在对方角度为他们分析问题,放眼未来。建筑工程需要广博的知识,建筑是完整的工程,具有极其复杂、综合等特性,需要博学多才才能够胜任工作。梁思成、林徽因的“专”是对建筑专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核心要求,要求精,要求专,要求真。这种奠基,让梁思成和林徽因早早有了独立思考及决策的能力。我觉得这就是一对真切的时代佳人!他们对建筑专业严谨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吾辈们的学习生活。我们更应向梁思成、林徽因两位伟大的前辈一样对建筑学尽情的挥洒着我们的青春与热血,将我们建筑学子的风采继续发扬光大!“善新博专,精绘通建”定会在我的道路上贯彻始终!定将梁思成、林徽因这对时代佳人的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筑事业贡献我的全部热血!
观后感 http://www.guanhougan.cc/fanwen/17968.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http://www.guanhougan.cc,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